浅探学困生的成因

2016-12-13 04:33常金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0期

常金梅

[摘 要]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班级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从学校管理制度、国家教育制度改革、家庭教育方式、社会价值观念、学生自身缺陷等方面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学校管理制度 教育制度改革 家庭教育方式 社会价值观念 学生自身缺陷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92

在现代教育中客观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困生。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班级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新课标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情绪,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困生的管理和教育,也可作为衡量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弄清楚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下面就简单谈谈学困生出现的主因。

一、学校管理制度是否得力

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作用和影响。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对一个学生的发展及潜能、特长的开发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所学校,应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设一些能够让他们感兴趣,符合他们发展需求的课程,或多组织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活动,或成立一些能展示他们特长的社团等,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不要让高考指挥棒使其失去信心,不要让高考独木桥阻挡了他们的潜能发展之路。

二、国家教育制度改革能否落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及教育管理制度的导向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当前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再加上各类招考都给教育打上了深深的应试的烙印。许多学困生由于长期处于失败的阴影中,产生了“我是笨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并出现了悲观失望的消极心理。同时,应试教育也促使教师对学生采用急功近利方式,从而使更多学生沦为所谓的“学困生”。

三、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

我们认为不同的教育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正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思想健康、精神振奋、积极向上,相反就可能会污染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之偏离正常轨道,误入歧途。首先,很多家庭信奉“分数至上”,分数就像家庭的晴雨表,无形中使学生担负着很大压力,造成心理障碍。其次,一些家庭变故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家庭变故面前会丧失进取心,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对其溺爱太甚,有人形象地指出现在的学生是“由家长抱大的一代”,所以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抗挫折和抗压能力较差,不能理解、接受学校和教师的严格要求,容易形成自卑情绪,渐渐导致学习困难。

四、社会价值观念是否积极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其中蕴藏的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社会功利观念,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扭曲。其次,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整天沉迷于玩手机、打游戏,无法收心,无法用心学习。再次,当前经济不景气、就业难等问题也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教育价值观,滋生了厌学情绪。

五、学困生自身缺陷能否克服

一是自信心缺。由于原来基础就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缺课多,逐步拉大了与别人的差距,恶性循环,变成了学困生。

二是逆反心强。由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不听别人劝告,经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家长老师对其越来越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三是自控力弱。从小受家庭、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学习不求上进,经常看电视、玩手机、进网吧、看不良影视作品……这些不良的行为、不当的内容吞噬了学生纯真的心灵,从而造成了他们厌学、弃学。

四是缺成就动机。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不是学习的料,学生任务难以完成,因而兴趣淡薄、态度消极、思维懒惰、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造成学习困难。

五是意志薄弱,懒于学习。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价值,没有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在坚持性方面,表现为不懂不问、知难而退、缺乏毅力;在独立性方面,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应付,很少独立思考和钻研。

六是阅读能力差。不会学、不理解、缺乏自我检查和自我督促,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缺少。大多数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相当缺乏,有的根本无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我们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了解他们的实际,对症下药,使之步入正轨,这既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