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闽星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问学相辅”教学策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让学生对问题做出评价,并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关键词]评价 问学相辅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89
中国人常管读书叫“做学问”,此二字已经说明了读书的意思,要想读好书,不仅要会学,还要会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思维需要转变,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帮助学生以“问”导学,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我们的“问学相辅”教学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发学生这种需求的迸发,充分调动学生通过“问”来辅助“学”。在“问学相辅”教学策略中较常采用的是以下步骤。
要想实现这种教学策略的常态化,最重要的是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并形成惯性。如何保持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教师来说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前提,如果教师过于严厉刻板,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然后在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问,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教学进度缩减学生提问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不爱问了。接着,要“教”学生问,问题要有针对性,抓住疑问的关键,否则漫无边际的问题占用大把时间的同时,又没有什么效果。最后是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在言语上鼓励,营造班级良好的提问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提问。在这个教学策略的应用中,我们对于评价做了以下探索。
一、关于评价
评价是一个运用某种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评价可以分为量化和非量化的类型。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在教学策略中,我们尝试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期望通过正面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好的问题。
二、我们尝试的评价
每一次的学生提问,教师往往都会给予相应的语言简单点评,配合积极的肢体动作,这是一种直接反馈,对学生的提问以鼓励,会让学生更愿意提出问题,行动上才会有更多表现。这样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也是常见的,但它相对来说属于比较直观的一种印象式点评,教师作为教学人员,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给出评价不难。但在我们的尝试中,还有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评价学生,刚开始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开口,什么算好,什么算不好。我们尝试拟一个相对量化的标准,让他们先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然后再各自发挥,这样全体学生对问题的评价标准就不会偏差太大。
语言上的评价说完也就过了,久了印象就会模糊,所以我们在实验班级里制作了好问题榜,每节课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后评选出最佳问题。给提出好问题的学生记上一笔,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每天抬头可见,这个好问题榜也成了学生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因为是书面记录,所以选拔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模式转变。
为了提高大家的选拔积极性,我们借鉴微信点赞模式,每位学生有一次点赞机会,获得点赞最多的问题成为当堂最佳问题,提问者成为最佳问题手。期中、期末当选最佳问题手最多的学生可获得小礼物奖励,问题榜的一切记录将成为学期总评的加分大项,直接影响该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虽然日常工作量大了,但每位学生都很积极,关心好问题榜的上榜情况,关心自己的加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一个学期下来,大家提问的意识都提高了不少。
三、未来的评价
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先进的科技设备让我们能尝试更多,我校安装了HiTeach智慧教室。利用其中的互动模式,我们可以实时快速地获取全班学生的反馈。通过其互动电子白板、IRS即时反馈系统让我们的评价操作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师生或生生评价随时可以进行且能够保存记录,所以我们的后期评价记录操作起来便捷很多。它的记录保存不仅让我们可以通过最佳问题的获得次数来了解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同时每次学生评价的记录还能够让我们逆向思维,通过发现学生选择出最佳问题的次数来了解学生评价问题能力的提升状况。通过先进设备这些都呈现无遗,但是目前HiTeach智慧教室的设备平台也还只能做到快速体现学生分级别的评价区别(及记录保存),评价的具体内容暂时还无法实时呈现。我们也期待其升级完善(或有更强大的平台),能够支持我们的课堂,学生对问题的实时评价能够更加多样化更加个性化,那么我们的评价对学生的提问将会有更强大的正效应,我们尝试的问学相辅的教学策略也会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此外,未来还可以尝试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评价,这种尝试对授课教师来说是有压力的,但绝对是更大的帮助。通过收集这些评价,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分析出备课的得失,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惑,这对教师的备课教学是很好的指南针。同时学生能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做出评价,从某个方面说他们对课本的掌握和了解也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所以这是教学希望达成的,是一种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在进行“问学相辅”教学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在尝试让学生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做出评价的引导过程中,我们能找到的参照不多,就奔着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去,收获的还有学生的提问能力、评价能力。这些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但我们还是觉得尝试的评价方式太少,所以希望找到更多更新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收获他们的成就感。
[ 参 考 文 献 ]
李茂森,汪红梅.学生作为课题提问主体的实体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4).
(责任编辑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