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文
摘 要:语文课要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切莫让语文课肥他人田,荒自己园。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的本质;理解感悟;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208-02
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指导下,主要通过典型“言语作品”的剖析,模仿,在各种“言语行为”中,不断内化各种收获,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以应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已是大家的普遍认识。但是在我们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尤以青年教师居多,因一时的喧嚣和躁动误解了“课标”的精神,使得这一本质正在发生变种。许多语文课上成了知识拼盘的常识课,不伦不类的教育课(思品课,政治课,历史课)各科杂烩的综合课,还美其名曰:课程开放,整合,综合性学习,宏扬人文精神等等,唯独没有语言(指语文课应给学生的语言),难怪有人发出“语文课,又怎么啦?”的感慨,不少专家大声疾呼:“语文课要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切莫让语文课肥他人田,荒自己园。”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怎样才能多给学生一点语言呢,以下只是笔者的一些拙见,仅供参考。
一、理解感悟语言,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现代阅读教学理念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对话,我们不光要“破译”文本,更要“实现”文本,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唯有从语言入手(课文),理解感悟语言。而其主要的方法就是读书,变课本为读本,尤其是入情入境地朗读。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书是要读的,书也是能读懂的,而且是越读越有味的。”我特别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有时一整节课一整节课地读,在读书中我们交流读书体会,感受;商量总结读书的方法。我总喜欢带读,尤其是一些古诗文和文学作品,先是我大声地读,学生小声地跟着读,数遍后,学生有所悟,便忘情地各人自己读。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赞同,但我却在带读中尝到了一些甜头。在带读中学生不自觉地入了境,在带读中,学生自然地掌握了许多朗读的技巧,读得有神,有情有味,也许这就叫润物细无声吧。许多教师都希望学生读书有感情,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往往学生书都没有读两遍,根本都还没入境,哪来的情感,于是学生也只好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要知道情是由然而生,发乎于内心,流露于自然,所谓情到浓处自然浓,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把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去。记得我在教学《给予树》时(借别班学生上课,学生已经学过)。我考查学生书读得怎样,结果发现学生读得很流畅,就是没味道。书读得很流畅,肯定读过多遍,为什么还读得如此无味呢?显然学生还没有入境。高林生老师将读书分为三个层次:认读——还原读——移情读。不能入境怎能与之亲,又怎能移情呢?文章的生命音符又怎能奏响?只有我心入书,才能书入我心。读书是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过程,是心灵交流的过程,是受到人文熏陶的过程,也是形成语感的过程,让学生读书吧!
二、积累和运用语言
语文重积累,所谓“厚积而薄发”这谁都懂,但是怎样积累。心理学认为,当人感受到外部事物的美时,都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情感,所谓心动才会冲动,行动。“羡慕”一词说的就是这种心理过程,言语积累也是如此,只有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和有用时,才会主动去构建,因此,许多课文我都要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赏析课文,让学生领悟语言的精妙,激起学想“据为己有”的欲望,然后让同学背,抄,使得这些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在学生的“言语仓库”中储存起来,形成语感积淀,为学生以后的“言语行为”提供丰厚的养料。
但仅仅这样做是还不够的,以为语感的积淀好就自然能运用的想法也是不够科学的,其实积淀和运用是两回事,积淀是运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积淀转化为运用必须通过语文运用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站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角度,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尽量地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外化“言语作品”的实践机会。其主要形式有:
1.造段练习。对于文中积累下来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则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写一段话尽量用上这些词句和片段,下面是学生在学了《难忘的启蒙》后,写的一段话。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外公,外公是一个正直严厉的老头。他留给我的有惩戒,也有申斥,但更多的是爱抚,他常常教育我要做个诚实的人,是他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现在外公去世多年了,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而童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外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这样新的语感模块,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形成了另一个新的语感模块。原来杂乱的词句,由无意识记忆经过学生大脑的处理,程序编排而永久地记了下来。
2.复述,当导游或解说员。像故事性强的课文,如《景阳冈》等,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说明性强的文章如《世纪宝鼎》《清明上河图》等我则让学生模仿博物馆解说员进行解说;写景的文章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则让学生做导游……这样通过复述,解说,导游既让学生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是内化语言,加工创造提高“言语行为”的过程。
3.仿写,改写,续写,写读书笔记。如学了《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让学生将之扩写为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在学了《奴隶英雄》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将相和》《景阳冈》《草船借箭》的某些情节改写成剧本,让学生自编自演。学了《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续写,学了《厄运中的海伦》我让学生写读后感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去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
当然还有采访、辩论等等,这样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知言语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丰富言语仓库的储存,经历由积累——模仿——创造的过程从而习得言语表达的经验。
三、树立课程开发意识,为学生打开阅读天地的窗口
课本是学生的读本,也是教师的教本,但课本的教学绝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二三十篇的阅读量对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当凭借,当钥匙,打开学生阅读天地的窗口,事实上,编者意图也是如此。我想《草船借箭》《景阳冈》《将相和》《猴王出世》《穷人》《鲁滨孙漂流记》等等这些课文的编排绝不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某个故事和人物,明白某种道理,受到某种教育那么简单。我想编者的用意旨在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领略这些名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读这些名著的兴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发挥它们的作用呢?将阅读教学引向课外,引向课本外更广阔的阅读天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到更为肥美的草原,更为浩翰的大海,更为广阔的天空,让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经验在课外阅读中吸收更多的养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我们拥有一个冷静的大脑,不浮躁,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动,紧紧守住自己的园,耕种自己的田,我们这块园地一定会百花争艳,硕果累累。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请多给学生一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