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13 08:01陈晨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故事性儿童绘本绘本

陈晨

“儿童绘本”结合了文学性与艺术性,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早就被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关注到。将“儿童绘本”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儿童绘本”的直观性、丰富性,吸引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传递情感,发现美,实现美。

一、“儿童绘本”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儿童绘本”是根据儿童成长需要,由专业人员创作绘制而成的容故事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绘本。不同于普通漫画或连环画绘本,“儿童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而成的,且更适合儿童阅读使用。在小学美术课堂引入的“儿童绘本”,在故事中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如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经典的寓言故事等。

近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显示,将“儿童绘本”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会给美术课堂带来重大转变。首先,除了丰富的色彩表现外,“儿童绘本”还有很强的故事性,会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儿童绘本”的介入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喜爱通常都是基于兴趣的,没有强大的兴趣指引,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学习表现为更直接地画出自己认知的世界,而学生对于美术本身的感悟是不强的。通过引入“儿童绘本”,能够将这种艺术的思维逐渐渗透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颜色的温度,认识到图画是能传递出心中感情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儿童绘本”运用于课前的导入环节。将“儿童绘本”运用于课前导入环节,能够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并且以其特有的文学性对直观、单调的美术课堂产生故事性渲染,对教学的组织能够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在教学中,将“儿童绘本”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能够发挥出更精彩的效果,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在主讲色彩的《色彩心情》一课中,如果单纯进行色彩讲解,不仅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也会使教师的讲解变得困难。笔者在教学中将“儿童绘本”中的《小蓝和小黄》一文与之相结合,作为课程导入。《小蓝和小黄》绘本中仅以两种颜色,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爱”与“融合”的故事,尽管是抽象的故事环节,但却用直观、简单形式描述出来,使学生既沉浸于精彩的故事中,又关注到色彩的变化。为了丰富表达,笔者还将绘本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两种颜色动态相容的环节,并且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色彩的变化,最后引出接下来的教学。

2.把绘图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运用“儿童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图片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在当前适应于小学课堂的“儿童彩绘”中,大部分都是我国的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教师要将这些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例如在色彩教学中引入小蓝与小黄的故事,尽管只是以“两个色块儿”为表现,却依然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吸引。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语言的理解,让他们逐渐发现绘画不仅可以描绘出眼中的世界,也能表达出心中的情感,每一个颜色都有情感、每一个表达都有含义。《十四只老鼠赏月》,就是通过色彩明暗的变化,表达出月亮在一夜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细微的,却能被画家捕捉到,也要求读者在清净、纯洁的心境下才能被欣赏到,这就已经使美术教学上升到新的阶段,这种变化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尽量用华美的语言,才能真正突出“儿童绘本”超越画图的价值。

3.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如何选择绘本。儿童绘本的选择,也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级进行选择,关注学生的成长。通常情况下,小学低年级的绘本选择要尽量颜色艳丽、构图简单,如《小飞象》类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绘图要选择更具故事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类别。在绘本的筛选中,要尽量选择名家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辅助作用。“儿童绘图”的选择也要更为活泼,注重表现力,更便于教师将绘本内容与语言、多媒体设备等相结合。

将“儿童绘本”运用于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构思,以更含蓄、更丰富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之与美术课堂实现内在契合,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占才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故事性儿童绘本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创作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