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黄弥儿(西南大学民族学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班学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风景园林印象速写
BEIJING SANSHANWUYUAN LVDAO FENGJING YUANLIN YINXIANG SUXIE
文_黄弥儿(西南大学民族学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班学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活动品质与生态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绿道被广泛重视并迅速走进城乡居民的生活。现今已经发展成为内涵十分丰富,作用、功能更为综合的绿色廊道,是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是深受城乡居民喜爱并广泛进行公共交往和多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绿道既有道路的特征,又有园林的特征,还有场地的特征,可以说绿道是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的公共空间。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三山五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分别指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颐和园)以及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都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的名篇佳作,都是以西山群峰为屏障而营建的大规模园林,是一个整体的园林集群,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设计总长度36千米,建设面积60多公顷。全程东起海淀公园西至香山公园,中间串联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及其山内外的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古典名园,因此而得名。除了连接西郊一带的皇家行宫苑囿,绿道沿线还有海淀公园、北坞公园、玉泉公园、丹青圃公园、北京植物园等多个城市公园和郊野休闲公园,是北京市串联历史名园和公园景点最多的绿道。
_北京“三山五园”绿道设计总长度36千米,建设面积60多公顷。全程东起海淀公园西至香山公园,中间串联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及其山内外的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古典名园,因此而得名。
_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
北京西郊自古以来就是风景名胜之地,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北京“三山五园”绿道在规划层面上充分利用了“三山五园”和周边原有的植被、绿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把“三山五园”历史名园集群和区域内众多的郊野休闲公园与娱乐设施有机地串联起来,充分展示北京山水园林与人文历史特色,将绿色的开敞空间巧妙地融于其中。
绿道的本质是绿化,是一种以形式多样的空间为人们提供身临其境、活动其间的带状绿化环境,是“道”与“绿”和“城”与“绿”的耦合。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上及周边公园均有大量丰富的自然和半自然绿色植被。以北坞村路段和万安东路段的绿道为例,可以看到,绿道沿途两旁及周边,林木蓊蔚、花草扶疏,一派清新爽怡的景色,宛然一幅幅淡雅秀丽的画卷。整个绿道植物的丰富度和绿化量由此可见一斑。
植物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环境的营造中,与山、水、建筑并列为园林的基本造园要素,经过人们有意识地构配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植物不仅能以其色彩、气味、形态、体量、质感、声响、光影等属性,展现自然的生机与野趣美,还具有改善空气环境、声环境、小气候环境和生物生存环境等生态功能,是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贡献者。理想的植景设计可以给观赏者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的植物能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配置得当,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做到开合有致、收放自如。植物的配置,上层以乔木为主,主要为北方常见的乡土树种,被用来作为背景树、点景树和行道树;中层是在乔木下层和绿地边缘,配置各种观花和观叶灌木,主要功能是营造丰富的植物层次,形成高低、远近和深浅对比,同时遮挡视线,消除不良景观的影响;底层用地被植物和草本植物,进一步烘托气氛、丰富景观。
不完全记录,绿道中的乔木有银杏、旱柳、新疆杨、国槐、红花刺槐、栾树、榆树、金叶榆、七叶树、紫玉兰、雪松、油松、侧柏、桧柏、云杉、白蜡、槭树等,灌木有碧桃、西府海棠、花石榴、海棠果、榆叶梅、金银木、日本晚樱、大叶黄杨、紫叶李、锦带花、月季、棠棣、大花秋葵、红花继木、沙地柏等,草本植物有鸢尾、大叶醉鱼草、鼠尾草、景天、麦冬、芒草、萱草、小冠花、绣线菊等,植物配置种类十分丰富,体现生物多样性。
_北京“三山五园”绿道的植物能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配置得当,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做到开合有致、收放自如。
_植物的配置,上层以乔木为主,主要为北方常见的乡土树种,被用来作为背景树、点景树和行道树;中层是在乔木下层和绿地边缘,配置各种观花和观叶灌木。
沿线串联有诸多的历史名园和公园景点以及沿途丰富的植景设计,使北京“三山五园”绿道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带。这里面花境的设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绿道两旁,设计了由不同植物配置的花境,每组花境都有丛植和列植不同的乔木、灌木和片植的草本植物,树木花草高矮有致、疏密相间、相得益彰,既有植物个体的自然美,又有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利用植物花、叶的季相变化,使绿道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观和色彩。
《园冶》中有“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绿道蜿蜒于“三山五园”之中,或绕围于园边或延伸至山麓,走在绿道上不仅身边是景,还可以看远处峰峦、塔亭,与周边的景观形成借景,近看花草树木,远眺山光林色。行走在颐和园西面一带的绿道上,玉泉山下,步道蜿蜒,举目远眺,玉泉峰的树色葱茏和玉泉塔的高峻巍峨跃然眼中。随着步道方向和地势高低的变化,还可以切换不同的视景点和视景角度,真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上丰富的植被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对生态产生积极影响。丰富的绿色植被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调节气温和提高富氧环境,同时具有很好的降噪和净化空气作用。绿道植被大量运用乡土树种,体现乡土植被群落特色。在乔灌木中,银杏、旱柳、国槐、栾树、山桃、白蜡、槭树、石榴、大叶黄杨等都是抗大气污染较强的树种,银杏、新疆杨、刺槐、桧柏、榆树、锦带等有很好的滞尘防尘作用和空气净化作用。
_树木花草高矮有致、疏密相间、相得益彰,既有植物个体的自然美,又有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
_大片的京西稻田是北坞公园的一大特色,水稻刚刚结子的时节,稻株随风摇曳,稻穗留香,农野趣味十足,和周边的坡地、林丛、建筑一起构成独有的田园村野景象。
除了“三山五园”,绿道沿线的公园各具特色,这使绿道的旅游作用更加突出。绿道把地文、水域、生物、建筑、遗迹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串联起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旅游内涵,是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的综合体现。北坞公园是一个代表,里面的景观就极为与众不同。北坞公园的定位既不同于郊野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公园,公园与周边颐和园、玉泉山以及其他公园协调一致,相得益彰。
北坞公园因建在古时的北坞村而得名。公园位于玉泉山脚下,北枕玉泉山,东临颐和园,可以近眺西山景区。“坞”在辞海中的解释有“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山地”“在水边建筑的停船或修造船只的地方”。明代有南、中、北三个停泊、修理船只的地方,中坞居中,北坞在中坞的西侧。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这一带发生大水灾,朝廷派船队来此救灾,长达两年之久,当时船只只集中停泊在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分别叫北坞、中坞和南坞。
北坞公园内保留有多处历史古迹和人文遗存,有药王庙、金山寺、戏楼等建筑。尤其是园内的一大片京西稻田是公园的一大特色。正值水稻刚刚结子的时节,稻株随风摇曳,稻穗留香,农野趣味十足,和周边的坡地、林丛、建筑一起构成独有的田园村野景象,宛然入画,既有唐代李嘉祐“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的静境和动境的联想,又有宋代吴泳“稻畦连陂翠相属,花树绕屋香不收”的色境和香境的回味。
北坞公园分为东西两园。公园设计风格既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东园借景颐和园、玉泉山,内有四大景区,藉田耕织、高湖塔影、古寺乡情,各有妙处。西园位于北坞嘉园北侧,园内开辟出大大小小的空地,供周边百姓休闲、娱乐、健身。公园还巧妙地运用借景的手法,站在船头形状的眺望台上,不仅能看到旁边的玉泉山和玉峰塔,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东面颐和园的万寿山和佛香阁。
_北坞公园巧妙地运用借景的手法,不仅能看到旁边的玉泉山和玉峰塔,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见东面颐和园的万寿山和佛香阁。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通过结构化的绿道系统将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名胜古迹、公园绿地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串联起来,实现分散景点在空间和功能上的有机整合,充分展示北京山水园林与人文历史特色。绿道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进入性,使人可以从容地融入自然、回归历史,充分体验与领略自然与人文之美。同时绿道又串联了沿线的生态环境,沟通分散的自然板块,以其丰富的植被形成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缓解热岛效应的生态廊道,是景观集成与生态构建的有机统一。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自建成开放以来已经成为居民散步休闲、健身赏景的好去处。褐红色沥青铺就的绿道隐藏在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等组成的景观带中,将原本互不相干的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都市绿廊”。春花夏荫、秋果冬翠,绿道内大量具有北京特色的花草树木使亲近自然的特性得到强化。丰富的地貌和植被为地方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花丛蜂游蝶舞,树林鸟鸣蝉噪。人们来此漫步、骑行、健身、休闲,不仅能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沿途游玩,感知野草的生长,感知花果的清香,感知荒野的灵性,感知泥土的气息,亲近自然,享受野致,是生态环境与行为活动的高度耦合。
植物是绿道的基本要素,既是生态角色又是景观角色,是与自然交流、与文化对话的重要载体。北京“三山五园”绿道在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上能够尊重自然,重视生态保护和维护,在植物的选择上,因地制宜地大量运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尽量保留原生态的绿地,尽量减少古树名木的移植移栽,体现乡土植物群落特色。绿道植物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注重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和绿化量,通过乔灌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构建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营造多样性的景观空间,生态与景观完美结合,设计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