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英
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民强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赵林英
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民强小学
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已经有15年了,我经常想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习?教师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成长的时光。
其次,尊重学生需要,注重激发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学习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他们渴求的目光。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
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呢?”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再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境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课堂中,学生应该处在主导地位,不应该只是一个倾听者。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提倡孩子们合作学习,给孩子们一个交流的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创设情境,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对话中学习,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才能。
首先要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是一种给予,更多的是学生一种体验、探究和创造。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的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有一次,我在教学一组形近字“鸟”和“乌”,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这两个字一直都是教学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居然一个孩子竟这样解释,“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都看不到它的眼睛了。真是非常奇妙的解释但也帮助他很好的区分这两个字,有时候不得不说孩子们太有才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形象说明口字旁),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想水喝,而想水喝就要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其次要注重实践,感悟语言。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石灰吟》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再次是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看街上的广告牌识字,把今天发生的趣事讲给家长听……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风景、大好山河,孩子们从而产生向往,赞美之情,自然,孩子也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感,自己也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生活,感悟创造。
语文课堂是“情感地带”,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抒发学生情感的海洋吧!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充满激情地去实施教学,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就能被唤醒,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不断进取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