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丽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义安镇栗村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刍议
董凤丽
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义安镇栗村小学
导语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合情入理的导语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引领课堂导向的作用,因此,巧妙的设计语文教学的导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
小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有很多方法。如何改变语文课堂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有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要用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从对语文课的宏观把握上,笔者从以下方面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教师设计的导语要能给学生一些启迪,告诉学生一些道理,使学生受到一些教育。这种导语在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深思,能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中。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寓义深刻,耐人寻味,若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言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启迪和震撼。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人都会死的,有的死重于泰山,有的死轻于鸿毛。为革命而死的人比泰山还重。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个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我的战友邱少云’”。名言导入,短小精悍,收到了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悬念式导语就是借鉴说书人“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之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扣人心弦之处,有意闭而不谈,嘎然而止,让听众产生悬念。这种方法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迫使学生追根求源,阅读课文。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导语:本课讲的是三国时的一则故事,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以交战为名,迫使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赶造十万只箭,借以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而治诸葛亮的罪。可诸葛亮不但没推辞,反倒答应只须需三天就能造齐,并立下军令状。生死就此一决!十万只箭,三天能造齐吗?难道诸葛亮有什么神奇之术,他是否受到了军法处置?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则故事,弄清事情是怎样发展的。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语文这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文章,就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课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文章中自己有感触的地方,更容易形成情感共鸣,加深感悟。
例如教授《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就应联系实际来导入新课。生活中居民区、花园里就有很多的爬山虎,课前可以提前布置他们仔细观察爬山虎,学到此课时就可以这样设计开场白:“同学们,爬山虎我们都见过,谁能说说你见到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它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么生长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来介绍爬山虎,这样的方式就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他们的感性认识相融合,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观察,爬山虎就会活生生地浮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就感兴趣,学起来也会感觉很轻松。
这种导语迅速地给予学生对一个人,一个地方或一件事的印象。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是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分批回国与日夜战斗在一起的朝鲜人民告别的情境下写成的。我是这样设计描述式导语的:离别之夜多少朝鲜亲人没有合眼,他们黎明三点就起床了,走出家门等待着欢送亲人志愿军回国。出发号响了,人们举起了火红的枫叶,孩子撒着纸屑的雨花,“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志愿军的脚步移动了,人们的眼睛湿润了,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叫一声“再见了,阿妈”时,老妈妈再也忍不住了紧紧地握住战士的手哭出了声,接着是孩子们,姑娘们,连男人们也低声抽泣起来……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行进。这不是眼泪,这是中国、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的象征。在这友谊的巨流中,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战士们还没有走出半里地。志愿军战士又是怎样跟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到书中去一探究竟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次精心设计的导语,总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旗开得胜。我们应该总结传承,取长补短,为能更好地把握导语而努力实践。
[1]于秀霞,王玲玲.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蒋雨诗.语文教学中课堂导语的铺垫作用和意义[J]课堂内外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