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根荣
【摘 要】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7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100)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n=9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小便灼热不利、舌苔黄腻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脾虚湿热症状,提高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健脾清化方;脾虚湿热;慢性肾衰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0-0128-02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anl failure,CRF)是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由于该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困难及其不可逆性,最后极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有资料研究发现[2],在临床上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多与脾虚湿热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以发挥健脾益气、清化湿热的作用,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肾功能明显好转,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97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原发病均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处于早、中期,血清肌酐(SCr)115~442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RR)15~60mL/min;24h尿蛋白定量(Upr)>02g。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中脾虚湿热型的诊断标准[3]。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08±1069)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6±17)年。观察组97例,其中男54例,女4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5±102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9±1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入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肾脏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经过血液透析、肾移植的患者,或是合并有心、脑、肝脏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发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高钾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肾性贫血及肾性骨病,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及必需氨基酸,适当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清化方,处方组成:党参15g,生黄芪15g,草果仁6g,苍术10g,黄连片6g,酒大黄9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各项主症、次症及舌象、脉象等,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变化;②生化指标: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Scr、24h尿蛋白定量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脾虚湿热症状的变化 观察组97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小便灼热不利、舌苔黄腻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Cr、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的SCr、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7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患者,经治疗后的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肾病类型,患者在劳倦过度、素体正虚、久病体弱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脾胃功能失司,水液运化障碍,水湿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形成脾虚湿热类型的慢性肾衰,出现面色无华、乏力、纳差、恶心口苦、脉细、小便灼热黄赤、苔黄腻等湿热症候,因此,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依据李东垣脾胃学说中“火与元气不两立,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土位”的理论,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基础组成的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取清化湿热、健脾益气之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以降低尿蛋白[3-4]。健脾清化方由党参、黄芪、草果仁、苍术、黄连片、酒大黄组成。其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草果仁温中、健胃、消食、顺气;苍术健脾,燥湿,解郁;黄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酒大黄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同发挥益气和中、清热化湿之功效[5-6]。本研究中,观察组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纳差腹胀、小便灼热不利、舌苔黄腻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C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脾虚湿热症状,提高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飞静,陈宁.健脾清化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9):640-641.
[2]美国NKF-K/DOQI工作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8.
[4]何立群,侯卫国,沈沛成.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分子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6-8.
[5]何立群,蔡淦.健脾清化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4):270-273.
[6]蒋宇峰,邹赟,唐英,等.健脾清化方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24):2106-2109.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