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马一璇图_高 健 曹 頔
在联合国实习
文_本刊记者 马一璇图_高 健 曹 頔
1.坐落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联合国总部是很多人梦想的地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这个庞大的机构在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公平做出贡献和努力。在这个机构的背后,有着数量庞大的组织和分支机构,而负责运转它们的人,正是联合国的精髓所在。
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曹頔成了一名新闻记者。9年之后的2014年,曹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为了心中的目标,她选择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2015年即将毕业之际,她向联合国总部递交了实习申请。
4.“可持续发展计划”是2015年年底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个有17项目标的计划。曹頔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向公众传播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计划”,以及个人怎样通过改变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倡导朋友、家人去参加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活动。作为实习生,曹頔会去与联合国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公益组织、院校,向人们宣讲“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目标和它的内涵。
5.在2015年9月“可持续发展计划”正式形成之前,曹頔所在的团队已经花了5年时间收集普通人的愿望,比如“我认为未来生活的哪些方面会变得更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17项目标就是基于工作人员收集的来自民间的声音,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来的。但在曹頔去联合国实习之前,从中国收集的信息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中国只有一个公益组织在帮联合国做信息采集,他们收集了十几万投票,但多是一些网络投票,且投票者集中在高校,没有接触到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
6.曹頔决心完成中国的信息采集。曹頔是记者出身,本科读的又是社会工作专业,所以她通过做社工的同学,采访到了一些相对特殊的人群,包括有吸毒史的人、刚出狱的人、外来务工者、残奥会冠军等。这个项目在2015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第一次做了展示。图为曹頔根据采访内容所做的PPT的截图。(供图:曹頔)
7.这个项目的成果后来被曹頔所在的团队带到了世界各地做展示,还被做成印刷品在联合国内部以及合作机构中流通。2016年5月底,在贵阳召开的大数据博览会上,曹頔的作品被印成海报带到现场展出。(供图:曹頔)
8.在工作中,她所在的团队还会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比如VR(虚拟实境)技术。这部手机里存储着联合国与好莱坞合制的虚拟现实影片《锡德拉湾上空之云》(Clouds Over Sidra)和《慈悲为怀》(Waves of Grace)。
9.2015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潘基文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观看了VR电影《锡德拉湾上空之云》。这些影片旨在将弱势人群的真实经历呈现给决策者与全球公众,从而引起人们更密切的关注。(供图:曹頔)
10.除了去各地宣讲,曹頔还有一项工作—维护几个机构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比如Facebook和Twitter。因为联合国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会议、活动、论坛和讲座,所以她要花大量的时间筛选和编辑这些信息。
11.曹頔所在的团队人很少,在总部办公的只有5个人,在非洲有2个人,英国有1个人,西班牙有2个人。即使是在总部工作,大家也经常在世界各地出差,见不到面,工作大多是通过聊天群、邮件、电话或视频会议来完成的。
12.在联合国工作,曹頔经常需要参加与“可持续发展计划”有关的各式会议,包括联合国大会。所以,她常常能见到潘基文秘书长、联合国大会主席、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及其他联合国高官。
13.曹頔说,在联合国工作一定要谨言慎行。在联合国,很多人都代表着国家利益,这里的政治性很高。所以,大家说话都比较小声,也比较谨慎,不会有太欢快热闹的场面出现。
14.许多学生进入联合国实习,或是出于好奇,或是想为简历增光添彩,曹頔的初衷却并非如此。无论是作为记者、社会工作者还是在联合国工作,她都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让社会更加包容,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15.在联合国工作带给曹頔很多思考。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国际组织,它的存在到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改变?在这里工作,让曹頔离这个问题的答案更近了一些。她也将在联合国学习到的经验带回了中国—目前,曹頔在“壹基金”工作,成了一名全职的公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