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侠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组织和指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应用价值的理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索,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请批评指正。
一、活教活评,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习数学的主阵地,要想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应用教学中创新,在生活化的应用练习中拓展。
1.教学意识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树立联系生活、重视生活的教学新理念,让数学教学回归到生活中。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2.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要重视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不管是教学评价标准还是考试命题,都要突出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时要督促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如,学生学习了“单位”后,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试题:(1)我的身高是( )厘米,体重是( )千克。(2)我的书包大约重( )千克。(3)从我家到学校大约( )千米,我每天上学路上大约用( )分。(4)课桌的长度大约是( )分米,宽度大约是( )厘米……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对单位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问题作业生活化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找出家里的长文体或正方体物品,测量并计算它的表面积并与同伴交流。在上完“分类”一课后,我让学生到超市进行调查,看看超市是按什么标准把物品进行分类的,之后再把自己的书包、房间整理好。我还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数学学习园地”等,调动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活学活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1.将生活经验转化成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时学生接纳知识就容易,学习效果就好。如,在讲解数学题“小明家住5楼,他从1楼爬到2楼需要1分钟,请问从1楼到他们家需要几分钟?”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找准知识在生活中的支撑点:先问学生我们教室在几楼?(2楼)你们每天进教室需要上几层?(1层),如果到3楼呢?(上2层),如果到4楼呢?(上3层)那小明家住5楼,他每天上楼需上几层?(4层)要多长时间呢?(4分钟)。这样的讲解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将生活现象融入数学课堂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境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打折”时,我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了节假日商场打折促销活动的场景,有的商店打六折,有的商店满100减40,有的商店把当作200花,要买一件原价300元的衣服,在哪家商店买最划算呢?学生通过探究,不仅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将数学知识切入到生活实践中
加强数学教学实践,给数学找到生活原型,可以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切入生活实践。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等,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
总之,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有多广阔,数学就有多广阔。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成长。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