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初探

2016-12-12 09:55骆文霞
考试周刊 2016年93期
关键词:读后感作文农村

骆文霞

很多农村教师都有同感,农村孩子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能力较弱。因此,大家都把原因归结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相对城区学校比较落后,又受到地域环境、经济水平、家长知识、学生视野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但是,如果农村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同样也能跟城区学校的学生相较量。我是一个农村教师,之前我认为农村孩子的作文难教,但经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摸索我提出自己的肤浅体会和看法。

一、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农村孩子因受方言的影响,说话时常发音不准确,用词不当,这会影响学生作文中的语句。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练习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学生养成课上课下讲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并指导学生说话、用词正确,语句要完整、通顺。

二、情趣批改,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所做的评价和指导,好的作文评价能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但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往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常常以60字~100字给个分数或以A、B、C、D的形式评定。这样的等级评价缺少鼓励作用,达不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竭力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优点,在相应的闪光点外给予附加分,并进行简单的评语。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傍晚,空中那轮圆溜溜的大火球被抛下了山底,可是,它太留恋在空中能尽情欣赏世间所有美丽的情景了,于是就把身上的几件宝物扔回空中,那就是——云霞。”我在旁边批注上“‘火球和‘抛用得妙,加5分,能巧妙的过渡写出云霞的出现加5分”。有位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写道:“当时那才真叫精彩,十万天兵天将团团围住花果山,最后还是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我在旁边批注上“这个句子真灵活‘落花流水用得恰到好处,了不起,加10分”。用附加分的形式评价学生的作文既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可以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寻求、推敲更多类似的好词佳句,并让怕作文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批改后,我常利用早读课或作文讲评课将学生的一些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篇章进行范读,逐一表扬,再将这些订成册供全班赏读,这样不但能起到对作者的极大鼓励,而且会使其他学生产生羡慕的学习动机,达到激发全体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充实生活,增加阅历

1.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把学生引入七彩的社会中,帮助他们打开充满情趣的生活宝库,小学语文论文发表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动观察,积累素材。虽说农村的孩子生活平淡,他们不可能像城市孩子那样逛公园、上网或者学画画、练钢琴……农村学生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但是他们有独特的生活场景,如周末可以到大树上与一群小伙伴玩捉猫,去拾蘑菇,去河边游泳、捉鱼,下田与父母一起劳动……同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可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捕捉特有的生活细节进行叙写。如我班有个学生写道:“当我们来到田里的时候,发现稻谷长得又高又多,妈妈的脸上露出喜悦。而我,望着这一大片想金色海洋一样的稻田,心里想:这么多的稻谷,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呀?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孩子,别望了,越看越多,快点割吧,割完了奖你们冰淇淋。一听到有冰淇淋吃,我的劲头就来了,立刻动起手来卖力的割。可是没过多久,我又抬起头望着这一大片的稻田,还是那么多,我又懒了,觉得镰刀重得像一块大石头,稻根硬得像一条条钢筋……”

2.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告诉学生观察要有目的,要细致、全面,有顺序,还要抓住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结尾及自己对事情的感受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如在指导作文《记一次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提醒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在习作前在班上交流所观察到的情形及自己的情感变化。习作时学生都能把比赛过程中大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兴奋、紧张的心理活动细致地刻画出来。如有学生写道:“同学们都做好了姿势,当裁判员喊到‘预备——开始!这声音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我们组的男同学立刻集中精力,一个个紧抓着绳子使劲地往自己的地盘上拉。你看,排在前面的黄国庆同学最卖力了,像个大力士一样使出浑身的气力往后拉,手臂的肌肉都鼓起来了;再看看调皮的黄宗添,把脸绷得紧紧的,咬牙切齿的,看样子把对方当敌人了,似乎一定要打赢对方一样;别看黄天佑瘦弱矮小,他也不甘示弱,还一边用力拉一边喊着‘一、二嘿,少了他也不行。而作为啦啦队的我们既兴奋又紧张,不停地为本组的男同学加油助威……”

四、加强阅读,读中学写

我认为作文不仅仅从老师的教就能提高,还要加强阅读,从阅读中自悟习作的方法。因为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造句城段、连聚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章之时,应注重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刊。因农村条件的限制,可以鼓励学生在借阅学校极少的图书阅读的同时,把学生自己买的课外书刊收集起来供大家轮流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读熟,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把文章里的好词佳句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二是要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勤于写心得。三是在遇到一些新作文内容或作文难度较高时,可以寻找一些类似的范文进行仿写。如在教学生写读后感时,因为是学生结成新内容,心中毫无头绪,我让学生找出有关课本上学过的课文别人写读后感的范文,让学生自己多阅读揣摩别人写读后感的方法,再让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并进行仿写。经过几次的阅读与仿写,学生也就掌握了一些读后感的方法,对一篇文章也能有感而发。

五、强化练笔

有的学生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很强,而作文水平平平,就是因为练笔少。这样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就得不到巩固和运用,作文也就达不到提高的目的,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练笔。每个学期不仅要完成课本上的作文练习,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某些课文还要做到随堂展开想象进行扩写。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学了《走遍天下书为侣》后想象,假如你也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通过写日记及课堂小练笔和扩写有利于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学生通过头脑中的素材使语言丰富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就不会再把习作当做一件难事。

猜你喜欢
读后感作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