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向娟
摘 要: 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如何“诵读经典诗文,享受诗意童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诵读经典 固本强源 童蒙养正 诗词曲赋 文化根基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表了发人深省的宣言:人类要解决21世纪面临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卓越人士的共识。但是,当今时代,人们似乎更追逐一种时尚。古典文化的那一方天空逐渐被信息、技术等“一日千变”的“实用主义”所替代。“经典能适应时代潮流吗?”“少儿读经,是倒退还是创新?”这再次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认为少儿读经不是创新,更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必需。
首先,它是固本强源——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五四新文化救亡运动,当时提出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从那时起,孔孟之道、老庄哲学从小学语文课本里绝迹,而小华、小明、小英的白话文则承担起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学生学习状况如何?有一学生500字的作文竟用了64个“死了”,由此可见思想之颓靡,语言之苍白。因此,我们要培养熟悉中国文化经典的一代人,找回打开这个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
其次是童蒙养正——打好做人基础的需要。经典中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这些都是教学生做人的最好教材。 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童蒙养正——打好做人基础的需要。
经典也是浸润一生——点亮智慧人生的需要。我国历代大师无一不是因诵读奠定文化根基;数学家苏步青具备雄厚的国学底蕴;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自小开始背诵中国文化经典;海尔集团总裁靠研读《孟子》、《老子》增进经营才干。正如铁凝所说:经典能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能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能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阅读经典可以点亮学生的智慧人生。所以语文老师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
我们诵读的目标有两个:(1)积累——丰厚底蕴,传承文化,培养谦谦的文化小巨人;(2)熏陶——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培养彬彬的有礼小君子。我们诵读的方法有四个:(1)人人“入芝兰”。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我们首先得让学生爱上经典。我得到各科老师的配合,让音乐老师教古诗词歌曲;让美术老师教学生诗配画;让书法老师教孩子们临帖,字帖就是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听百家讲坛;自己每天捧一本经典书籍,读到精彩处就给学生来上一段……这样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动手接触的都是经典,人人都进入经典的“芝兰”之室,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而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2)颗颗串成珠。诗词曲赋,浩若烟海,灿如星辰,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在学的时候可以它们将连串成珠,形成主题式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到诗海中‘饮酒作乐”这个主题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古之送别有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古之相思有酒,“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古之忧愁有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之壮怀也有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学生还知道很多与酒相关的故事: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卓文君当垆卖酒……学生徜徉在中华民族独特的酒文化中,“沉醉不知归路”。另外,“千里共婵娟”的月亮文化,“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杨柳依依”的送别文化……都能串起无数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在吟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处处妙解用。“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经典源于生活,只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妙加解用,看似平常的夕阳芳草就会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比如欣赏着绵绵春雨,让学生学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便有了感性的认识;爬到山顶,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多了分理性的思考;站在浦阳江边,看江水流淌,吟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一刻,他们和孔子的情意是相通的……回归生活学经典、用经典,让学生明白,无须仰视,经典俯首皆是,是亲切可触摸的。
(4)常常加点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典诵读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就要常常加点鲜。我常用的保鲜剂有三种:一是吟诵翻新意——或吟或唱,或带读或接龙,或加补白或表演,让学生百读不厌;二是激励多样化,评诵读之星,发喜报,奖班级购书券等,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吊足学生的胃口;三是活动形式多:诵读“擂台”赛、才艺大比拼、师生之间“不送贺卡赠诗词”的特别行动……让学生好之乐之。
少儿读经的成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甚至是隐性的,但我们还是欣喜地发现学生变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中,随处可见他们手捧经典诵读的身影,经典诵读成了一种时尚;篮球赛上,我班男生输得很惨,裁判让对手放一下水,他们说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接着他们以“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自勉,终于反败为胜。
经典诵读给了学生美的眼睛、想象的翅膀、诗意的生活。
文化没有暴发户,文化不能急功近利,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接受诗教,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获益,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做的功课。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我们坚信孩子们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孩子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