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兰州永登鲁土司浅析土司的社会经济

2016-12-12 09:18包鹏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土司

包鹏

摘 要:本文从历史考证的角度,通过一些史料以及文物详细分析了鲁土司的经济社会构成,从而初步揭示了土司社会的经济构成现状。

关键词:鲁土司;经济

被誉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的鲁土司衙门位于兰州永登连城镇。四至:北至武威,南至青海民和,西至青海互助与乐都,东至兰州庄浪河流域东界。鲁土司原是蒙古族妥帖木尔一支。元帝国灭亡,大明延续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政策,实行“封疆而治”的政治制度而划定界域、户籍、军制等以达到的国家一统。

高度自治,是皇帝的特许,土司对皇帝承担受命出征、服徭役、进贡等义务。如:鲁土司多次受旨带领土兵平叛,斩杀立功。最多出兵近2000人,斩杀叛军首级200多颗。再如北京宣武门的“象来街”,就是西南土司朝贡的历史记忆。

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鲁土司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鲁土司的社会构成现状,是多民族国家在一定意义上的统一标识

土司社会,其实是一种中央政权力量比较弱小时,出现的形式上统一的社会形式。统一的社会,就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因而对推动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土司社会的性质是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唯一区别于其他地方行政组织的标识,就是土司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然而又直属中央政府管辖。高度自治,是在服从中央政府管辖为前提的。连城鲁土司的第三代鲁贤曾几度进京接受皇帝的册封,并荣登南京九门提督的要职。因而我们说,这一制度是自元代统一云南开始,以后明、清两朝相继而推行于西部边远地区,如云、甘、桂、川、湘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主要特点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辖地世袭地方官,中央政府通过土司对辖地的管理,达到对边远土司地区的统治。“土司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如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这是一种区域性自治,归地方行政管理,并纳入国家的官制体制”。“改土归流”才结束了它。这一制度成了联系中央与边疆地区的纽带。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鲁土司统辖区内,生活着藏、蒙、土、汉等多民族,他们共同进一步繁荣了当地的经济。土民必须给土司尽义务。本地大部分是农耕条件比较优越的,甘青两省的湟水流域及支流大通河流域、甘肃境内的庄浪河流域。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社会,灌溉水源的盈亏就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优劣。庄浪河、湟水河以及其支流大通河三大水系为鲁土司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甘、青境内的土司连城鲁土司是最大的。

二、土司文化是土司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最终体现

土司辖境内生活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土司文化。对鲁土司而言,最大的文化体现之一就凝结在衙门这一建筑群体。

先看建筑的奇特性。首先,鲁土司衙门的整体建筑体现了“因俗而治”导致的“政教合一(政治为主,宗教附之)”的特点。从平面看,从南往北依次以照壁——大门——大堂——正院——祖先堂——后花园主体为主轴,东面是二堂——书院,再东面依次为下人住宅——马棚,再往东的建筑已毁,史书记载是“护院土兵”的营房——库房,鲁土司后人回忆祖上的口传也是如此;而中轴线的西侧则是一座富丽堂皇、南北走向的藏传佛教寺院——妙音寺,最早叫“御赐大通寺”。从中可看出:一是辖境的民众普遍信佛教;二是当地的宗教信仰是为鲁土司的统治服务的。时至今天,妙音寺的佛事活动是很隆重的。妙音寺的明代雕砖、明清砖木建筑、大经堂是妙音寺三绝。可以容纳200僧众的大经堂内不见一根明柱。“妙音寺三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特别是西北工艺发展的水平。这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三是建筑结构体现“佛从西来,紫气东来”的智慧;四是鲁土司衙门的排水系统很科学。顺滴水瓦流下的水渗入台阶下青砖铺就不到一尺余的水渠,便不见了。因此说,鲁土司衙门是中国土司建筑保存最完整的。海东李土司与冶土司的建筑笔者仅知方位但连夯基都难以找到。整个建筑群很符合道家的阴阳八卦学说“山还水绕”之说。

再看文化的瑰丽性。一是衙门建筑的奇特。二是祖先堂与神教堂融为一体,二楼是神教堂,一楼是祖先堂。祖先堂里正中是成吉思汗画像,历代土司两边依次排列。这体现了“右尊左卑”的传统礼仪。三是大堂,大堂西面墙角为绝门、东面墙角是生门,正中是土司老爷断讼的公案,大梁口径1米多。四是土司衙门的牌坊,今人很难以企及。

三、遗存文物对进一步考证元、明、清土司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土司都是受到朝廷册封的,连夫人都册封。因而鲁土司遗留下了大量的文物。朝廷对地方自治的土司高度包容,土司对辖境的土民也是“因俗而治”的高度包容。这一包容性就为保留当地的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共处与包容,保护了该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传承性。

四、土司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妇女在社会当中的地位,这是副产品

土司制度是一种世袭制度,这一制度在客观上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鲁土司的香火延续最后一位嫡系就是女性。其它土司女性如:“元代建昌路沙智,明代贵州水西彝族奢香,田州土司瓦氏夫人。《清高宗实录》载:乾隆曾感叹:“边徼土司系属女流,能知大义,甚属可嘉。”有力的制度保障是土司女性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原因。土司承袭制度规定:“土司亡故。由嫡子嫡孙承袭,无嫡子嫡孙,则以庶子庶孙承袭,无子孙,则以其弟或族人承袭,其土官之妻及婿有为土民所服者,亦准承袭。”(光绪《大清会典》卷一二)。因此,部分女性在近六百多年的历史舞台上做出了不逊于男人的贡献。她们的事迹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文明的标志之一。

五、土司经济是相对独立的,然而在与内地的频繁交往中,又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由于土司的特殊地位,其生活习俗、经济发展,相对于“流官”管理的内地都有很大的独立性。《清高宗实录》:两金川平定后,乾隆特发御旨:“沿边土司蕃众,如德尔格、霍尔等处,自可听其各仍旧俗,毋庸饬令一律剃发,更换衣饰。将来伊等轮班进京朝贡,衣服各别,亦可见职贡来朝之盛,何必令其换衣服以生其怨也?”历代鲁土司敬奉成吉思汗,平时穿自己的衣服,上朝可穿朝服。相对自由。

同时,他们与内地在不断地交流中,土司地区也在不断地全方位发生悄然的变化。生产的变化是循序而又默然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自上而下的,因而土司地区在信仰、行为、心理、道德、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三世土司鲁贤大兴儒学,给子女提供优良的教育。书院设在二堂后面,充分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历代王朝给土司专门设立了“科举”考试,鼓励土司子女接受教育。雍正朝,黔土司后人龙绍俭在承袭前想参加“科举”,地方官上报中央,雍正御批准奏。此事开启了土司乡试的先例。土司不愿囿于世袭职位,要求参加科举,这是一件土司变化的实例,是土司地区与内地交流的必然结果。

以连城鲁土司为例的土司经济是一种相对独立而又相对落后,又受社会大环境反作用的经济体现。

总之,对鲁土司衙门进行科学的考古,可以揭开蒙在土司上那层神秘的面纱。

参考文献:

[1]《元史》《明史》《清史稿》.

[2]《永登县志》《民和县志》.

[3]《文史知识》.

猜你喜欢
土司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再论土司制度的终结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崇左土司遗存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明代中后期酉阳土司与永顺土司关系研究
民国时期的土司与土司政治
明代石砫土司民族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