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问卷、自我决定问卷、择业效能感问卷对河南省8所高校128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其自我决定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2)大学生的自我决定与其择业效能感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3)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其择业效能感有极其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的自我决定在其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和择业效能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感知到的自主支持 自我决定 择业效能感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81
Abstract Basing 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w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Self-determination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by using scales to investigate 1285 college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Self-determination;(2)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determination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3)the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4)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determination played a part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ir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and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Keywords autonomy support; self-determinati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ollege student
班杜拉在1982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Hackett和Betz运用这一概念来研究职业领域中的问题,在与职业成熟理论结合之后,提出了择业效能感的概念。择业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对现实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和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选择中的体现。择业效能感对个体的求职有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个体职业技能和职业探索性的发展、职业目标的实现,还决定着个体对择业活动的参与、投入程度及坚定性(沈秋红、孙琴、邵荣,2009),并会促进个体职业选择、职业决策、求职能力的提升以及求职目标的调整(刘风,2009)。可见,较高的择业效能感可以有效减轻个体的就业压力,使个体成功就业。同时,关于择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则发现,大五人格与择业效能感有密切联系(陈瑞瑞、冯鸿滔、左占伟,2006;邢强、马瑛琪2009);外向性与择业效能感存在着正相关(龙燕梅,2003);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择业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何开莲、杨丽娜、何剑、龙霖、李泉清,2015)。来自父母、老师、朋友、权威的鼓励都有利于择业效能的提高,通过劝说性的建议、引导来提高个体的择业效能感(郭敏,2011;刘风,2009)。
德西和瑞恩(Deci &Ryan,1985)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对人格新的解释,这一理论认为,自我决定作为个体相对持久的人格特质指的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和生活。自我决定这一人格特质会影响人的终生发展。面对升学和就业等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自我决定的人格特质会帮助个体更好地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由此,我们假定,自我决定的人格会影响个体的择业效能感,自我决定能力越强,个体的择业效能感越高。
自主支持指的是接受他人的观点、承认他人的感受、提供给他们相关信息和选择的机会、将强迫和命令最小化。自主支持的环境被个体感知到后,将会有利于个体产生自我决定的人格。感知到父母自主支持的儿童,会发现父母比较尊重自己、鼓励自己独立解决问题、重视自己的自我创造、肯定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并且发现父母很少通过惩罚、施压和控制性报酬的方式来约束自己,因而个体的行为和认知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自我决定能力更强。进而,我们推断,感知到自主支持较高的儿童,在择业问题上,也会坚定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能力、搜集相关的信息、解决择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而产生高的择业效能感。
综上,以往关于择业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人格因素更多的是大五人格,支持因素更多的是社会支持,而关于自主支持和自我决定人格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以往研究表明,自主支持的环境会促使个体产生更多的自我决定,我们推断自主支持的环境也会使个体产生高的择业效能感,自我决定的人格也会使个体产生高的择业效能感,并假定自我决定在自主支持的环境影响择业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量表对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自我决定、择业效能感进行了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丰富择业效能感的研究,进而为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提供新的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学院、公安高专、商丘医专、郑州师范大学、中州大学、洛阳师范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11份,回收率87.4%。根据测谎题剔除无效问卷26份,最后剩余有效问卷1285份,有效率98%。
1.2 研究工具
1.2.1 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量表
自编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量表。借鉴国外“The Perceptions of Parents Scales”,结合我国实际,对题目进行了修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感知到的同学自主支持量表。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的问卷包含15道题目,三个分量表(感知到的母亲自主支持、感知到的父亲自主支持和感知到的同学自主支持),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18,0.721,0.787;分半信度分别为:0.694,0.699,0.707。
1.2.2 自我决定量表
改编的自我决定量表。对Sheldon&Deci 1996年编制的“The Self-Determination Scale”进行了修订和改编,使其更符合中国人的特点。最终形成的量表有8个题目,两个分量表各4个题目,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表明量表效度良好。总量表和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98,0.755,0.716;分半信度分别为:0.827,0.777,0.678;重测信度分别为:0.759,0749,0.642。
1.2.3 择业效能感量表
在以往对择业效能感研究的基础上,自编了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最初编制的量表包含34道题目,经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最终形成的量表包含27道题目。因子1命名为自我评价,4题;因子2命名为获取信息,7题;因子3命名为确定目标,6题;因子4命名为职业规划,5题;因子5命名为问题解决,5题。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择业效能感问卷总分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08,0.733,0.722,0.808,0.725,0.715;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60,0.692,0.683,0.808,0.652,0.643,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1.3 数据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13.0,同时采用Amos17.0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其自我决定的相关
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和自我决定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表明,大学生感知到的母亲自主支持、父亲自主支持、同学自主支持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得分均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2.2 大学生自我决定与其择业效能感的相关
大学生自我决定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选择及自我决定与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总分及其五个维度之间均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2.3 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其择业效能感的相关
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大学生感知到的母亲自主支持、父亲自主支持、同学自主支持与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总分及其5个维度得分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2.4 大学生自我决定的中介效应检验
将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作为自变量,将择业效能感作为因变量,将自我决定作为中介变量,来构建模型,以检验自我决定的中介作用。结果见表4和图1。表4的结果表明,中介效应模型拟合很好。由图1可知,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对自我决定产生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64(P<0.001),自我决定对择业效能感产生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38(P<0.001),而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还会对择业效能感产生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23(P<0.001),因此,自我决定在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影响择业效能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432(0.64€?.38),而总效应值为0.4732(0.23+0.64€?.38),中介效应值可以占到总效应值的51.39%。
3 讨论
3.1 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自我决定的关系
表1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感知到的母亲自主支持、父亲自主支持和同学自主支持越高,其自我意识得分越高,自主选择得分越高,自我决定水平越高。父母是大学生的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人格有巨大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同学是大学生生活的当前环境,对大学生人格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结果是对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影响自我决定的补充。当大学生感知到父母和同学的自主支持时,他会觉得父母和同学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并感觉到父母和同学对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和决定自己行为的鼓励和支持,进而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父母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相冲突而矛盾,会形成对自我恰当的认识;也不用顾虑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会受到父母和同学的干扰,于是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最终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3.2 大学生自我决定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
表2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决定水平越高,择业效能感越高。自我决定得分高的大学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能做什么,进而独立意识较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清晰规划,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坚持自己的人生路。因而在面对职业决策时,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较高,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等各方面有准确的评估,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收集大量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将自身特点与职业特点进行最好的匹配从而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他们拥有较高的职业规划能力,会设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职业规划,并且依照自身的规划来付出相应的行动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可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也相对较高,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尽办法克服,而不会轻易放弃。综合来说,自我决定越高的大学生其择业效能感越高。
3.3 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
表3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程度越高,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越高。自主支持的环境使大学生感觉到母亲、父亲、同学对自己选择的尊重,因而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自主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表现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就是,个体能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够积极主动地搜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并能够自主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择业效能感。
3.4 大学生自我决定的中介效应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们发现,自我决定在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确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既可以直接对其择业效能感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自我决定这一人格特质进而影响其择业效能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越高,学生会感受到更大的自由,会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会主动去获取信息,为未来确定目标,做出规划,遇到问题,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因此其择业效能感较高。同时,感知到的自主支持越高,孩子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会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会遵从内心真正的选择,进而产生高的自我决定,这种高的自我决定,也会促进个体对自身就业的把握,进而产生高的择业效能感。
参考文献
[1] Hackett G,Betz N.A Self-Efficacy Approach to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1(18):326-339.
[2] 乔晓熔.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的修订与改编[J].文教资料,2014.22:128-130.
[3] 乔晓熔.大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问卷的修订与编制[J].文教资料,2014.20:158-160.
[4] http://www.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org
[5] Deci E.L.,& Ryan R.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 New York: Plenum,1985b.
[6] 吕晓萍,张玉.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4-626.
[7] 沈秋红,孙琴,邵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差异及提升途径[J].教育学术月刊,2009.6:51-53.
[8] 刘风.职业自我效能理论与大学生就业[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53-156.
[9] 赵维燕,李盟,李青青,等.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8(23):1178-1182.
[10] 陈瑞瑞,冯鸿滔,左占伟.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择业效能感关系研究[J].石 家庄学院学报,2006.8(6):93-98.
[11] 邢强,马瑛琪.大学本科生大五人格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 大学学报,2009.12(2):66-71.
[12] 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13] 何开莲,杨丽娜,何剑,等.不同层次护理学生择业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性研究[J].中国病案,2015.16(3):83-85.
[14] 郭敏.大学生职业指导应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现象的思考[J].经济视角,2011. 2:138-139.
[15] 黄瑞枫.国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12.129(5):15-17.
[16] 王翔艳,唐本钰,司继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焦虑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12-1515.
[17] 罗小漫,何浩,刘文令.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对高职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 [J].教育导刊,2016.3:46-50.
[18] 余莉,李翠景,胡贵章.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J]. 科教导刊,2016.4:174-175.
[19] 马定松,秦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研究现状探析.时代教育,2016.2:84-85.
[20] Taylor K M,Betz N E.Applications of self-efficacy theor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areer indeci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3,22: 63-81.
[21] Sheldon K M,Ryan R M, Reis H. What makes for a good day? Competence and autonomy in the day and in the person[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 ogy Bulletin,1996.22:127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