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娟
摘 要 目的:了解并分析合肥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调查合肥市300名农村小学生。结果: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偏离总检出率为2.5%;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年级差异显著。结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但仍然令人担忧,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and analyz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Hefei. Method The Mental Health Test(MH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300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Hefei. Result Rural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 from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2.5%; pupils overall mental health level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grade. Conclusion The overall mental health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is better, but it is still worrying, and it need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untryside; pupil; mental health
心理健康有助于人趋向健全完善,对处于人一生发展的黄金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不容忽视。全国各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正在开展,2010年孟四清调查了全国六省市5376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结果显示,69.4%的小学生有烦恼,并且年级差异、学习成绩差异、父母文化差异显著。余虹,鲁可荣等2012年对安徽省南陵县400名小学生调查发现,非留守与留守小学生在学习态度和遵守学校纪律方面差异显著。本研究通过对合肥市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明确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合肥市庐江县农村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
1.2 方法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验总分在65分及以上,被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各分量表得分在8分及以上,即在该维度有轻度心理问题,需要接受相应的心理指导。本研究将“担任班干”定义为担任组长及以上职务并任期连续达一学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主试,采用标准化的指导语,学生被试在施测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向主试寻求帮助,测试时间40分钟。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得分比较
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2.5%,学习焦虑的检出率(61%)明显高于其它各维度。表1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总量表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 0.000),分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它分量表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经LSD事后检验分析发现,三年级与四年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三个分量表得分上三年级显著高于五年级(P<0.05)。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五个分量表以及总量得分上三年级显著高于六年级。
2.2 担任班干与非担任班干的农村小学生得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担任班干小学生在冲动倾向上得分显著低于非担任班干小学生得分(P<0.05),担任班干小学生在孤独倾向上得分显著低于非担任班干小学生得分(P<0.05)。其它分量表及总量表分数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年级差异
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学生显著低于五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体现在学习焦虑上。究其原因可能为二:第一,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为9~10岁,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阶段,学习任务难度的加大,而学生未能适应这种变化,转变为一种对学习的焦虑。第二,可能存在学校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高于低年级小学生,忽略了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现象也恰恰说明心理健康问题正趋于低龄化,应引起重视。
3.2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角色的差异
研究以“是否担任班干”来研究小学生在社会群体中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担任班干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干的学生。分析原因可能是担任班干的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他人接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了孤独体验。小学生在担任班干时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能够以身作则,自我控制力也因此而提高。
4 应对策略
4.1 面向全体学生,基础课程教学与心理辅导课程相结合
第一,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每个年级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程,以预防和解决所处阶段面临的问题。第二,对普通授课老师开展心理课程培训,向他们介绍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他们学会根据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方式。
4.2 学校、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第一,“我来订规章”,学校在制订相关规定时可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例如, “如何解决迟到问题?”学校在了解学生平时为什么会迟到的情况下,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综合整理学生的想法提出解决方案。第二,“今天我来当班干”,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当班干,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担任一个职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体的管理当中去。第三,“我来帮帮他”,在班级中形成“一对一”的互助团体以及“多对一”共同解决某个学生问题模式。每个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写下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当某个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让全班学生帮他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他一起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 孟四清.全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0.8:42-45.
[2] 余虹,鲁可荣.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5:606-607.
[3] 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10.
[4] 佟月华.美国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新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9-83.
[5] 张艳萍.吉安市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9: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