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贵州省榕江县定威乡的农户调查和访谈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十三五”时期定威乡农户对扶贫开发项目需求的内容和优先序的选择。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定威乡农户最希望得到的扶贫项目是资金帮扶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和增收产业项目,其中住房改造和修建道路是最希望得到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最希望得到的增收产业项目是农业增收。
关键词:贫困农户 扶贫项目 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60-02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纲要(2011—2018)》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安排,以及中央、省、州、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精神,按照“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聚合资源、改进方法、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结合2016年7月11日全省21个极贫乡镇脱贫攻坚投资会议精神,榕江县定威乡被列为极贫乡镇脱贫攻坚投资对象之一。为了在“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准确把握定威乡贫困人口的扶贫项目需求,切实将扶贫资源做到有针对性的投放,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扶贫成效,实现脱贫攻坚阶段扶贫规划目标,2016年5-7月,笔者对榕江县定威乡农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农户“最希望得到什么扶贫项目”问题访谈结果的归纳分析,取得了以下结果和政策启示。
一、调查方法、数据与样本描述
1.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从2016年5月开始,调查组对定威乡农户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实地调查。为保证调查的科学性,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抽样和重点选取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具体为:首先,全面了解全乡7个村的基本情况,根据各村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以行政村为初级抽样单位,将7个村全部列为样本村;其次,在乡内按照各行政村的收入概况选取2至3个村民小组;其三,在选定的村民小组中,采用不定量随机方式选取农户,开展入户调查;最后,将入户调查的问卷进行集中检验。
调查组在本次调查中的调查样本涉及定旦村、亚勇村、功贺村、控乃村、摆头村、计水村、格览村等7个行政村 (具体分布见表1),样本来源基本可说明定威乡的人口分布特色。
2.样本描述性分析
该问卷的调查对象无论从民族还是年龄阶层,都有较大的跨度,调查面广。就民族而言,有水、苗、侗、汉等民族,其中汉族占14. 9%,少数民族占85.1%;从被调查者年龄来看,其平均年龄为45.14岁,而30岁及30岁以上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9.06%,60岁以下的老年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31%。
就被调查者的家庭状况而言,所调查的家庭住房结构均为木瓦房;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如果不能使用室内、室外冲水厕所或使用旱式厕所的和家庭饮水非自来水或深井水的,被视为无法持续获得卫生设备和饮水条件。但调查结果显示,卫生设备和饮水条件能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农户只占极少数。被调查家庭人均耕地占有量0.6亩,人均基本农田0.5亩。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分别为种植业(或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且被调查家庭的人均纯收入均在2730元(国家扶贫标准)以下,贫困状态不容小觑。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1.1资金帮扶项目、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和增收产业项目是农户最希望得到的扶贫项目
对“农户最希望得到的扶贫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资金帮扶项目的需求最大,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的需求次之,增收产业项目排序第三,直接救助等社会保障类项目排序第四,以后依次是综合开发、教育帮扶、卫生及医疗救助、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和移民搬迁。由于不同行政村的农户对扶贫项目的需求有差异,调研组对定旦、亚勇、功贺、控乃、摆头、计水、格览等七个行政村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七个行政村在具体项目类别及排序上存在差异可以看出:近年来定威乡在国家的大力帮扶下,全乡七个行政村在各方面都相对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从总体上看,各行政村群众为了提高收入摆脱贫困,他们最迫切需要扶持的扶贫项目主要集中在资金帮扶、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和增收产业等几个方面的。
1.2生产发展资金是最希望得到的帮扶项目
对农户最希望得到“资金帮扶”项目的农户中,64.03%的农户最希望得到“资金帮扶”发展种养殖业;25%的农户最需要得到资金支持发展经商活动;10.97%的农户最需要得到资金支持发展交通运营。
1.3住房改造和修建道路是最希望得到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
最希望得到“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的农户中,27.61%的农户最希望得到“住房改造”方面的补贴或帮扶;22.73%的农户最希望对村内道路进行建设;19.15%的农户最希望改善饮水设施;6.43%的农户最希望改善或者修建水利设施;8.03%的农户希望改善或建设通电设施;16.05%的农户希望通过新农村建设或其他手段对村庄基础社会进行综合改善。
1.4农业增收项目是最希望得到的增收产业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就农业增收项目而言,50.09%的农户选择种植业项目,排在第一位;24.64%的农户选择养殖业项目,排在第二位;19.57%的农户选择加工业;5.7%的农户选择旅游业或开商铺等商业。其中,选择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重合计占74.73%。
2.结果分析
定威水族乡属全省100个1类贫困乡镇之一,该乡所辖的7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其中摆头村为省级一类贫困村。2015年末,全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99.27万元,公共财政支出585.82万元,乡级收入完全靠上级财政拨付,该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在全县排名靠后。些贫困人口主要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和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文化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2.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是定威乡扶贫的最主要障碍
定威乡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其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大类。调查结果显示,定威乡不仅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滞后,甚至连保障农户生活的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从农户多数希望选择基础设施扶贫项目也可以看出,虽然在过去扶贫开发中该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相对于农户的发展诉求,及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2.2提高农业产业增收效益是脱贫攻坚阶段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缩小收入差距。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增收产业项目的选择中,有12.86%的农户选择农业产业。一方面是农户对农业产业的青睐,另一方面是农业产业本身低效益的特性。从农户对农业产业的青睐也可以看出,解决定威乡的贫困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农业来解决,一味模仿发达地区或其他贫困地区通过工业化实现脱贫的路径,对于定威乡,甚至是整个榕江地区都是不适合的。
2.3资金短缺是阻碍农户生产发展的主要瓶颈
调查结果显示,有23.19%的被调查农户选择资金帮扶类项目,当前无资金需求的农户减少,有资金需求的农户逐渐增加;农户对小额资金需求减少,对大额资金需求增加。由此可见,在对农户直接提供资金帮扶以外,还应从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解决农户在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2.4教育、医疗、低保制度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定威乡脱贫攻坚阶段巩固扶贫成果的重要保障
调查结果显示,近29%的被调查农户选择社会事业类项目,包括直接的经济救助、医疗救助、技能培训、教育和医疗费用减免、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可见,随着扶贫开发的。加强教育和医疗投入,不仅有助于增加定威乡的人力资本,而且是该乡社会事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首先,继续加大对定威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继续加强道路建设投入,加强对贫困户住房改造补贴。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农村建设资源,集中力量改善定威乡农村基础设施。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财政补贴给予农户住房改造适当的帮扶。
其次,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依靠科技,提高定威乡农业的增收效益。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该地区农业的现代化,才能带动农户致富。
再次,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阶段定威乡巩固扶贫成果,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根本制度保障。
最后,积极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村全融供给休系,推动农村金融的改革,发挥政策性资金在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支持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村全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构建完善的法律支持和约束,对民间金融和小额信贷进行统一规范,为正规金融的供给提供有效的补充,弥补正规金融供给的真空地带,完善农村担保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佳路.农户资产贫困分析—以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1(05):13-18.
[2]吴映梅.中国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动态评价以西南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3):20-23.
[3]薛海霞,黄明学.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08(12):66-67.
[4]吴国宝,汪同二,李小石.中国式扶贫:战略调整正当其时[J].人民论坛,2010 (1).
[5]陈立中.收入增长和分配对我国农村减贫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J].经济学,2009,8(2):711—725.
作者简介:吴作奎(1964-),男,贵州天柱县人,榕江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