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思文
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的。色彩在美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许许多多的颜色是哪里来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深奥的问题。在他们的绘画里,不像成人受太多色彩学知识因素的影响,如纯度、明度、冷暖色变化等,更多地强调主观感受,因而绝大部分学生着色大胆,色彩鲜艳。他们的画的色彩对比鲜明,光彩夺目,令人振奋。
例如,在二年级美术教学《三个好伙伴》中,编排了三原色的教学知识,在认识三原色的过程中感受神奇的色彩美。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各种颜色,并且不断调整原色的比例,产生不同的新色彩。
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颜色与红色可以成为“朋友”?把它找出来,贴到红色周围。由此学生感知色相接近的颜色组成的协调色画面。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常见的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等对比色。再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辩证关系。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如红、橙、黄、绿、蓝、紫等是视觉敏感色,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越是纯的、明亮度高的、饱和度大的色彩对视觉的刺激越强。可见色彩在小学生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学生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通过几年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发现在学生的绘画中,学生的笔触方位、笔触用力程度以及他们独创的富有个性特点的符号和对图形符号的诠释、对色彩的选择方式都带有原创性。由于色彩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学生之间又存在对色彩接受上的差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逐渐理解、掌握和应用色彩知识,积累色彩。掌握了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对于辅导小学生的绘画创作,小学生色彩的评价以及了解小学生不同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老师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绘画中的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它在造型艺术诸要素中的显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生的美术世界中更是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该怎样进行绘画创作中色彩的辅导呢?
一、培养观察的能力,为展开想象作好铺垫
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生活,目的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做好创作前的准备工作。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比如,让学生回忆,之前看到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身体的形状、色彩和花纹、动作、生活的环境?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学中玩,玩中学。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留心和记忆,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大胆着色,以色达意
比如,在上《色彩的世界》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几段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与自己心中的一种颜色想象匹配,体会不同色彩所能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图片,也可以结合音乐、视频,融入一些游戏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还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大家体验各种感觉。趁着大家的兴趣真正被调动起来时提问学生,使他们进入绘画的创意想象中。学生就会在愉悦和不知不觉的轻松氛围中完成绘画创作。
三、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课堂是实施美术创作锻炼的最好途径,学生的绘画创作,可以使用课堂教材中以范画为载体传授技法为主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我采用了做“红黄蓝变”的魔术游戏,活动前规定:每位学生拿到鸡蛋先让学生猜一猜鸡蛋里的颜色,猜中有小礼物。再让学生记一记鸡蛋碰撞后的颜色与另外一种颜色混合后是什么颜色。让学生亲手尝试来变一变,体会成功变色的乐趣,从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价值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每次色彩习作后,让他们自我介绍、自我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学习互相评价,可以在评价欣赏中引发绘画灵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绘画热情。
罗恩菲德在他的名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认为:“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惑他们,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创造意图和其他生活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因此在学生对自己的色彩创作缺少信心而不敢表达甚至停止思考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在小学生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的美术作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创作而成的,是发展与教育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
总之,色彩的教学是美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神奇的色彩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赋予我们为整个世界“上妆”的权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斑斓的色彩,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绘画作品吧!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