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

2016-12-12 09:16黄耕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写作文作文老师

黄耕琳

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指导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而学生对写作文更是望而生畏、一筹莫展。学生写作文一开始是苦于不知道写什么,缺乏写作文的材料,即生活积累少。这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不再害怕写作文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几点做法。

首先,让作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家庭、学校、生活,缩短作文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写作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写作文的欲望和动机。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真情实感的反应,作文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候,所写的内容如果脱离学生生活,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有句话说得好:“童年是首内容丰富的诗。”这首诗里包含了孩子的多少趣事和多少欢乐。那么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只要把学生玩过的游戏,做过的趣事,所有记忆里感觉新奇的事物挖掘出来,比如:老鹰捉小鸡、钓龙虾、吹泡泡、打乒乓球、第一次骑自行车、难忘的一节课、那次我哭了、给胡涂涂画耳朵、我最喜欢的水果……这些作文素材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一经激发,学生哪能不两眼放光,而跃跃欲试呢?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要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那么,学生害怕作文的心里就在无形中减淡了、消失了。

其次,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候,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做好写作文的准备,也可以是老师一边指导,学生一边观察。观察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先有观察体验,后才有文章的形成。想让学生能捕捉到自己生活周围有可以写的素材,平时就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勤写周记,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

不少学生平时没有观察的习惯,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没有想到从家庭、学校、社会去搜索作文素材,这就需要老师启发诱导。记得“汶川大地震”发生,第二天我去教室上课,五年级的学生了,上课铃响后,还在教室里打闹喊叫,浑然不觉。我想到昨晚上看到汶川地震后那一幕幕让人肝肠寸断的画面,面对这些懵懵懂懂的学生的表现,我激动得作了即兴演讲:

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知道我们国家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在家里看电视时,我流泪了,我心痛了。来到教室我也心痛了,但我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我怎么就教了些不懂得珍惜的孩子呢?生命多么宝贵,又多么脆弱!活着又该有多么美好!那些在地震中被夺去生命的同学,在去天堂的路上该会是怎样的恋恋不舍啊!他们舍不得无邪的童年,舍不得疼爱他们的父母,舍不得多彩的校园生活!舍不得凋零得这么早生命之花呀!深重的自然灾害,使人的生命如此不堪一击,如此脆弱,这一切的发生如此不可抗拒,无法躲避!同学们,你们活着,是幸运的、幸福的,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的了!活着,就要懂得珍惜,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好好地拍拍自己的胸口想想吧。是的,我们同学们没有吃过什么苦,没有遇到过什么波折,更没有遭受过什么灾难,你们的心灵没有被触动过,更没有被震撼过。这次的地震灾难降临,这是我们国家的灾难,民族的灾难,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关注此事。我们虽然还小,但也应该学着关心国家大事。你们回去看新闻,看报纸,听广播,听大人议论,自己参与进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灵魂得到一次升华!

我含着泪花讲完后,学生镇住,感动了,流泪了,哭了。我抓住这个势头,当场指导学生把自己刚才听到的、自己的感受到的,当堂课写下来。然后再布置学生回家多看电视,上网看,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还有自己的感受,用日记或者周记形式写下来。接下来,学校举行捐款活动,每位学生都参加了,再让他们把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认识感受写下来。在记录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做有心人,还教会了学生观察和思考。

除了对事件的观察,我还带着学生去亲近大自然。春天到树林找春天,夏天到沟里摸螺蛳来观察螺蛳的活动,秋天到田野去看丰收,冬天很少能看到白茫茫的大雪,就去看水面结起的薄冰,偶尔洒落的薄雪。不断观察积累,学生脑海里存储的写作素材也就多了,到老师要求写作文的时候,即使不能达到文泉思涌,至少也是有话可说啊。

在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他们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自觉性。我带学生在暮春时候来到大自然找春天,先来到桂花树林观察桂花树,指导学生有步骤有条理的观察:看(桂花树的整体外形,树叶的颜色)、摸(树干、叶子的质地)、闻(叶子、整片树林散发出的气味是什么味道)、想(和春天、树林有关的的文章、诗句、谚语)。当学生忽略了细微的地方没有观察到,老师就要适宜地给予提示,比如,桂花树老叶、新叶、嫩芽的颜色,学生没有观察那么细致,经老师一点,他们就会注意到了。而对于那些观察得细致确切、不遗漏、不歪曲的学生,老师的鼓励表扬要及时,以激发他们观察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在掌握了一定观察的方法以后,再让学生去找春天,观察就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自觉观察的结果,往往比在老师的要求下观察而得的结果丰富多彩。它避免了雷同,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

第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这一主体服务的,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张扬,才能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让兴趣持久发展下去,使兴趣成为学生积极搜索作文材料、乐于表达的内动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不畏惧写作文,基本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让他们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当中。做到这几点,能让学生消除抵触写作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写作,让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同时有表达的内容。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效果。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写作文作文老师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六·一放假么
写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