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

2016-12-12 08:31吕惠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吕惠华

摘 要:小学生对于文字的认知能力较差,而对于语言动作等的理解相对容易,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使用表演性朗读益处多多,这是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也顺应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就小学语文课堂上表演性朗读做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表演性朗读

表演性朗读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把课本中的一些词句、段落和故事情节,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动作和神情等手段,充满感情色彩地朗读,形象地表现出来的活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教师作为主导,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学习和认知,而作为主体的学生,更应该积极响应,自觉使用好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

一、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感性思维同样不可或缺。表扬性朗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看瓜》课文中描述作者自信满满地接受看瓜任务时,就可以让学生一边做表演一边朗读,声情并茂,富有感情,这样学生印象就很深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可以积累很多的语句,事半功倍。

2.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语文学科的自由度很高,没有绝对的对或错,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如果课堂枯燥无味,学生肯定提不起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相反课堂充满感情和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学好语文。在本校,有很多老师都在尝试使用表演性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的效果都不错,这是切实可行的。

3.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朗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表演性朗读,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口语和朗读能力,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说话。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上课的激情和积极性会不断增长,效果很好。

4.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现在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各个科目的知识,更是在学习总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以更好地服务学习。表演性朗读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本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培养和发展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

二、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题中的应用

1.以演促读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设想处在课本描述的环境中,然后进行朗读和学习,这样声情并茂富有感情,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加深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受,然后再以朗读的形式将课文读出来,加深印象,再次体会。例如,在教授《菜园里》这一课时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将课桌摆放成圆形,空出中间的地方,然后在周围的桌子上放上许多卡片,上面分别书写着不同的蔬菜名称,然后让学生分批进入围起来的“菜园”,让他们指认不同的蔬菜,这样的方式即特别又好玩,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纷纷急着往“菜园”里面跑,还有的学生在将全部蔬菜指认一遍后还不满意,还要多转几圈,就连一些爱调皮的学生,此时也变得爱学习,这一节课上得很有意义,效果也很好。以演促读,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得到了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用表演来促进朗读,印象深刻。

2.以读促学

通过不断的口语朗读,加深对于课本内容、语句、词汇等知识的熟悉和印象,更好地学习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语文的学习主要在于理解和积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肯定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把一节节语文课堂办成一场场的朗读小比赛,每次讲到优美的语句时,我便会让学生轮流朗读,并且朗读要充满感情,伴有表演,看谁读得最好,读得最棒,让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全班都参与其中,读的学生有自豪感,没有读的学生也在认真听,这样学习的效果就有了。而读得好的学生,我还会用一些小奖励如铅笔、橡皮等小文具,鼓励他们,这样他们下一次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更大,而其他的学生看到有小奖品,下一次也会跃跃欲试,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小比赛。以读促学,更好地理解和积累语文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表演性朗读的教学方法是生动形象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并且充满了感情色彩,提高了他们“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演促读、以读促学、相互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这一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服务于课堂很有必要,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地研究使用。

参考文献:

[1]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李毅.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