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龙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师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对小学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价值
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可以简称数学“生活化”,其教学就是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这一重要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小加法应用题”时,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们将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你们准备带哪些食物?需要多少钱?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生活内容。
二、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学习是与我们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接触社会,留心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营养午餐”后,让学生课后去调查家人经常吃的菜谱,看看自己家的菜谱是否达到营养标准,并给家长提出合理建议,使家长知道怎样合理搭配食品才能让家人吃得既营养又健康。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有趣,数学的作用这么大,人们的生活原来离不开数学。如,在复习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为家庭装修所需多少费用的数学素材,如整套房间的面积是118平方米,主人要求进行基础装修,总装修费用预计在4万元,然后让学生求出每一项装修的明细费用。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原来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房间的每一个平面上是学生熟知的图形。教师给出所有房间带有尺寸的立体、平面图和装修材料的单价,全班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因此,学生采用分工协作的方法,每一小组人完成一部分工作,最后学生一起求出装修的明细费用。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体会出要求墙面需要多少涂料,就是在求四边形的面积;要求做一扇门用多少材料就是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求地面需要买多少块砖或木板,就要根据房间地面的面积和所铺材料的单位面积,算出所铺材料的数量……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更可喜的是他们体验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这对形成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至关重要。 学生在汇报中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一一展现给大家,有的组还在选材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在选材时还可根据装修预计费用和居住年限,来决定买什么材质的材料等。学生在充满开放、自主、有序中完成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不断形成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仅把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素材的选择具有数学价值,与本节课数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年级,以主题形式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所在,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必要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