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素珍
摘要:当下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现状让社会普遍大众越发意识到教育的重视性,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当然也需要受到重视。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与语文并重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的小学数学作业在全国各地推广,小学数学的作业受到了教育学者和一线众多老师的关注,在研究中发现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意识,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不整合以及惩罚性作业三个问题,笔者尝试从上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对应的对策,这便是本篇文章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高年级作业 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作业作为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数学期刊了解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其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在现今,对作业进行改革,不能流于形式,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与时俱进,改变原有 的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现今小学数学作业出现的普遍三个维度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维度问题解决对策。
一、现今的小学中高年级作业使用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一)教师无分层意识
对于每一个班级而言,学生的学科水平并不能完全一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也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而不是大家同样的作业布置。笔者了解到在现今的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期刊,知道现在许多教师是并不知道有“分层”教育的模式,同时,教师也表示分层教育实施难度大,要求高,所以无论是教师不清楚这个理论,还是教师本身不愿意花时间或者精力去思考和实施这个理论,都会导致这个意识并没有实施到实际之中。
(二)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无联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愿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理复习和练习,但是在课堂后的课后作业布置方面又没有于课堂作业进行练习,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作业内容缺乏相关知识点的练习,学生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巩固,也极容易使学生混淆主次关系,对知识点的重难点掌握不清楚,当然,联系不仅是数学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联系,还可以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点的联系,共同为打造学生的一种或者多种的能力或者习惯,比如安排户外实践,与数学科学之间均可以有联系。
(三)有“惩罚”的作业存在
惩罚性质的作业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惩罚性质的作业布置,使原有作业本身附有的好的方面掩盖住。我们知道,对于学科的作业,其本身并不存在着不良的影响,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巩固,也可以帮助教师得知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还需要多长时间和精力对某知识点的复习讲解。但是带有惩罚的作业一经布置,那么作业便成为了惩罚的工具,使学生对作业本身产生消极对待。
二、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作业中出现普遍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使用分层意识进行作业布置
众所周知,不同学生的差异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环境,教育,家庭等等,这些因素便会导致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的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将学生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爱好,个性等分层不同的类别,让后针对此类别的特征进行对应性的行为。当然这之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分层并不是分等级,要明确每一个分层的意义,灵活处理学生的作业布置。另外,也要考虑到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得到些身心发展情况,有着个性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因人而异,帮助不同的学生通过作业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二)将课堂和课后作业相结合
对于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联系较少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将两者进行整合性的结合,注意平日里作业布置时的知识点连贯和系统性,做到课内外知识点的掌握,合理进行作业布置,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中高年级数学知识点作为一种媒介,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不会对作业产生枯燥感和厌烦感,同时可以让学生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做中学。
(三)不使用“惩罚作业”
既然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存在着这种不利于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形式,那么就应该取消惩罚作业的存在。教师需要明白作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发展,合理对班级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的布置,明白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还需要知道的是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做到将自己的目光放远,实实在在为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的打造,取消原本不合理存在的惩罚性质的作业存在,合理为学生的作业进行考虑。
三、结语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家的栋梁的培育要加以重视,高度负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谋福利,严谨对待作业布置,提高作业分层意识等工作。小学数学作业在改革中不断的得到相关发展,逐渐克服不断出现的普遍问题,为广大小学生做好更好,更适合的作业布置,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对此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马丹.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双涧随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