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学习的导航者

2016-12-12 20:39徐幼萍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蜻蜓尝试经验

徐幼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如何引领孩子、做孩子学习的导航者呢?笔者就一次中班“竹蜻蜓”科技小制作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巧妙设计,迁移关键经验

这里的经验是指幼儿已有经验和即将获取的新经验,即包括幼儿已经理解、懂得、掌握的知识经验及即将通过多种手段获得的新经验。在科技小制作“竹蜻蜓”的活动中,制作竹蜻蜓的对称翅膀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唤醒幼儿已有的经验,我们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设计了欣赏观察、交流讨论、尝试制作三个环节来完成对称图形的前置练习。首先出示一张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身体特征,发现蝴蝶翅膀的对称;接着由蝴蝶的左右对称引出怎样来制作左右对称的图形,孩子们说:“先在纸上画一个图形,然后用剪刀剪下,再按照这个图形画一个,这两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很快就有好多小朋友附和说:“是的,就是这样!”显然,孩子们对左右对称图形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图形上,对于中心轴线的问题还很模糊。尝试是验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孩子们的尝试制作中,他们发现了秘密,并要求我提供胶水将剪下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粘住。看来到这一步孩子们已经了解了左右对称的图形必须是连在一起的。然后老师设计提问:想个办法不用胶水粘制作出一个左右对称的图形。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尝试,获得了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新经验:原来只要用对折、画剪的方法就能很快制作出各种美妙的左右对称图形。

二、适宜材料,迸发智慧自信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提供适宜的、可操作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相作用。材料越适宜,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自信、大胆。

在本次科技小制作中,考虑到幼儿的动手能力水平,我选择了稍硬的纸片和吸管作为制作的主要材料。因为是废旧材料,老师可以不必担心幼儿浪费,可以放手大胆让幼儿去尝试,一次不成功来两次,两次不成功来三次甚至更多。孩子也会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放开手脚大显身手,创意、思维的火花被撞击,一个个不同形状的对称图形就在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竹蜻蜓栩栩如生的翅膀展现在大家面前。有了适宜的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就可以尝试制作不同的对称图形,能力弱的幼儿也可以有多次尝试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满足了幼儿个体能力发展差异的需求,也证实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让孩子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是最有效的,问题过难或过易均无意义。

三、有效互动,拨开灵动思维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的思维过程需要动作帮助,并要以物质材料为中介和支持,传统的科学教育是在集体教学中,全班孩子围着一个信息源进行学习,教师主要运用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既要有幼儿对物体的操作,还要在原有认识与操作过程相互作用所实现的对原有认识的提升和调整,也就是说:手的操作与心智的操作是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次的小制作作品在制作完以后还不能算真正结束,还要让幼儿在玩中检验作品的价值,从中发现成功的秘诀和不成功的原因,寻找科学的奥秘,从而在一次一次的制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制作能力,达到科学、技术、艺术的完美统一。本次活动给了幼儿极大的自主性,让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竹蜻蜓玩具,不仅是对自己作品的检验,更是一次制作后探索活动的开始。“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得高,有的飞得低?为什么每个竹蜻蜓的翅膀都不一样,但飞起来看上去都是圆圆的?为什么我的竹蜻蜓转起来像把雨伞,你的竹蜻蜓飞起来像飞机的螺旋桨?……”孩子们为自己的作品飞起来而欢呼雀跃,也为试验的成功感到无比自豪。他们按自己的意愿互动着、探索着、思考着。就是这样的互动,彰显了孩子独特的个性,拨开了孩子灵动的思维。

四、多元评价,激发探究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布鲁姆强调:“幼儿园对孩子的一切评价行为,都应该建立在有利于促进幼儿主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小制作活动的评价中,我们做到评价主体与评价过程多元化,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如,幼儿的制作活动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鼓励并给予有力的支持;当幼儿有进步时老师肯定并予以表扬;当幼儿不小心做错了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其次,对于每一次科技小制作作品,我们都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展示,让孩子们在展示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同时通过家园路路通的形式通知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增强幼儿制作的兴趣与经验从而热爱科技小制作活动。这种过程性评价、主体性评价的多元化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总之,在科技小制作活动中,教师要巧妙设计活动情节,创设有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尝试、制作、探索,从中习得有益经验、探索科学奥秘;同时,教师还应适时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导航者,让孩子在与教师平等、和谐、对话的相互交往中充分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蜻蜓尝试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尝试
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