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娟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游戏,它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力手段。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间交往的条件,因此在游戏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冲突往往会阻碍游戏的正常开展。本学期,我们对班上35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选择同伴的标准,经常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一、受角色选择、角色行为、角色关系的影响
角色游戏中,从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循着角色行为—扮演意识—角色认知这样的途径发展的。但是在成熟的角色扮演阶段,行为和意识的关系就发生了逆转,角色意识成了游戏的中心。幼儿首先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的特征或玩具材料,围绕角色来组织动作,实现一系列角色行为和角色关系。大班幼儿在实现共同活动目的时,更倾向于建立整体的角色意识。他们不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角色,也能关心别的伙伴担当的角色,并能为别人积极地出谋划策,还能够一起准备材料。据我观察,80%的幼儿能够这样做,在没有玩伴的情况下,他们甚至能以物代人创造一个想象中的角色并与其玩起来。
二、受性格、能力的影响
1.受欢迎型占13%
最受欢迎的往往是班上的核心,他们在游戏中很活跃,非常友好地合作,社会能力强。例如,盛×,班上35人里就有28人说喜欢她。问她喜欢谁,她的标准并不是跟谁好,而是能以同情心,帮助人为出发点。“蒋××一个人玩没意思,已经有两个人跟我玩过了,可他没人,我跟他一起玩。”
2.一般型占57%
一般型幼儿也让人喜欢,但没有像受欢迎型在幼儿中有突出显著的位置,对小朋友友好,喜欢交际但不太善于交际。
3.被拒绝型占10%
喜欢交际,积极性高,但交往行为不友善,攻击性强。例如,王××在与小朋友玩时,开始很高兴,但发生矛盾后,别人必须听他的,否则就打人,所以经常被小朋友拒绝。
4.被忽视型占10%
交往态度消极,躲避交往,交往中拘谨,紧张,胆小,不说话,不爱动,一种玩具或一个角色经常不换,喜欢自言自语,自我陶醉。
5.矛盾型占10%
有时友好,有时不友好,有时积极与人交往,有时不喜欢与人交往。如张×、周××、曹××一般是在游戏中产生矛盾,因玩具起争执,不能谦让,但有时玩具较多,或情绪高昂,也能谦让。这些幼儿受交往情绪影响较大,一时玩得好,一时玩不好,但一般玩得好就玩,玩不好就散。
三、受教师导向语言的影响
调查中有10人喜欢盛×、毛×、蔡××、杨×等幼儿,原因是老师说他们乖,老师喜欢我也喜欢,老师表扬表现好或有进步的幼儿,这种权威性使得幼儿想接近他们,也想和他们一样赢得老师的表扬。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1.教给幼儿游戏交往的技能
幼儿仅仅拥有一个美好的交往愿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这就涉及有关交往技能的问题。首先,要教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语调要柔和,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其次,让幼儿更多地注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总看到别人的缺点,拿别人的缺点来取笑别人;最后,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又不盲目地听从别人。
2.注意因人施教,启发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1)引起交往方面——培养幼儿能注意辨别他人的情感及变化,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到心中有他人,克制自己并做出相应的行动。针对大班幼儿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如请王×想一想把别人搭好的电视塔碰倒后应该怎么办;组织全体幼儿讨论菜场的地上到处都扔满了垃圾,顾客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从而教育幼儿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2)加入交往方面——学会尊重别人。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入手,注意进行尊重他人情感的教育。可以请做得好的小朋友做好榜样。如冯×在“美食休闲区”,当营业员时服务态度较好。“同志们请排好队,好吗?一个一个来买。”小弟弟,吃糖果时把糖纸扔到垃圾箱去,好吗?”教育孩子,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在共同活动中协商、合作、成功。
(3)维持交往方面——学会分享。游戏中要做到让幼儿自选主题、角色、玩具、让幼儿真正愿意与人分享,有了玩具大家玩,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培养责任感、自制力和同情心,增强幼儿间的互助行为。
(4)处理冲突方面——在游戏中把解决矛盾作为学习社会技能的好机会。教师应避免不恰当、过早地加入孩子的游戏中,使幼儿长期习惯于等待、依赖、服从、不愿独立思考,失去交往的主动权。
四、提供幼儿与不同年龄的伙伴交往的机会
不同年龄的伙伴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大班的孩子懂得的知识多一些,小中班幼儿不仅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体会到自己与哥哥姐姐交往时的角色意识,学会与他们交往的技巧。更可喜的是,通过与小中班幼儿的交往,大班孩子尝到了“带头人”的滋味。一方面能主动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哥哥姐姐的身份,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能尽量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说服弟弟妹妹服从自己,信任自己,从而在游戏中促使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