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英
摘 要:优秀的企业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人才是关键。文章就当前中职学校如何深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从学生技能、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我国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提供必备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技能;素养;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8.2;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42-01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电子技术应用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快,这就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电子技术基础能力的学习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对基础能力要求高,主要在于电子技术应用面较广,不同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同,通过学校学习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能力,才能适应不同的岗位要求。
1. 加强烙铁焊接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电子产品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焊接技术的品质,烙铁焊接技能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技能。开展烙铁焊接技能教学要标准化,以国际电子产品行业标准IPC-A-610制定焊接技能课程标准。首先学习烙铁的保养,根据不同的零件种类和大小,以IPC-A-610的标准进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烙铁焊接技术学会容易,学精很难,为了让学生能学好学得开心,在烙铁焊接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制定了焊接技术的进阶,从大零件到小零件,从单个电容、电阻的焊接到多引脚的排阻的焊接,最后到多引脚IC的焊接,每阶段都进行相关项目的考核。考核过程中引入学生进行评价。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首先就要学习焊接质量的评价标准,通过标准的学习和进行互评,他们对焊接标准有了深入理解,就能将其融入自己的练习过程中。同时,因为学生们每一阶段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评价,他们之间有相互竞争的意识,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更高了。
2. 加强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电路分析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化教学,将知识点和工作任务结合进行教学。在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焊接的品质的把控,同时引导学生去分析遇到的问题。如一个电子产品出现了功能性故障,如何分析,如何检修,通过引导,能让学生建立电子产品的检修的技能,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调试实训报告并做好实训室5S管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少些灌输,多引导和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训练,去思考和创新。
3. 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电子技术的能力
电子技术是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项技术,生活中用到的产品大部分都和电子技术有关,教学解决的只是基础的理论,而真正应用和基础理论还有不少的差距,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主动去寻找资料,去分析,去解决具体的问题。特别是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这种技能就更加重要。如在讲到继电器的时候,教师以机械式控制的消毒碗柜的电路为例,通过电路分析消毒碗柜如何通过继电器进行控制消毒工作,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检修,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素养是企业最看重的能力与品质,职业素养课程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未来需求,让他们知道该做些什么,该从什么地方做准备,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优势和知识的不足,寻找解决的办法,学会“时间管理”“问题解决”“与人沟通”。通过与电子行业及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让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把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教育前置到学校教育。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职业成长最大的财富。
三、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发现除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就能融入企业并很好地发展。中职学生的年龄相小,很少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己在岗位如何提升,没有人生奋斗目标,对工作、对人生很容易产生迷茫。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立足于长远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和电子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完成。普通教师由于工作经历的关系,对教育系统外的专业岗位设置,特别是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共同进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才乐于接收,在企业就业更稳定。
四、结束语
小米董事长雷军希望小米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让每一个人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同样,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把最普通的学生培养成为职业理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道德品质高尚、专业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以助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沈志琼.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冲突分析与社会就业要求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
[2]蒙俊健,覃琳.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J].职业,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