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晶, 刘华健, 王 淼, 王 茜, 李天韵, 曹利娟, 张家傲
(沈阳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沈阳 110034)
蒲河生态廊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调查
杜 晶, 刘华健, 王 淼, 王 茜, 李天韵, 曹利娟, 张家傲
(沈阳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沈阳 110034)
2014年10月对蒲河生态廊道道义段8.8 km、虎石台段18.6 km水域17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以此推测该区域水体质量。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底栖动物3门5纲11目23科53种,其中水生昆虫占出现种类的73%,环节动物占8%,软体动物占13%,其他节肢动物占6%。对所得数据分析表明,蒲河生态廊道道义、虎石台段总体呈现上游污染严重,而下游污染呈逐步减轻的趋势。
蒲河生态廊道;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调查; 水质
蒲河是沈阳市的第4大河流,隶属于浑河水系,发源于铁岭县横道河子乡想儿山,全长205 km,流域面积2 496 km2,其中本次所调查的是蒲河生态廊道33.2 km段水域里的道义段8.8 km及虎石台段18.6 km。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1],蒲河是深受城市扩展区和乡镇排污影响的天然河流[2],而蒲河的道义、虎石台段与人类活动关系更为密切,作为沈阳北部地区重要的水系,蒲河对于两岸的居民生活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其物种的多样性,对于了解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1.1 工具材料
索伯网(定量采集工具),D型网(定性采集工具),小铁锹,水靴,水桶若干,40目分样筛,白瓷盘,镊子,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75%乙醇溶液,阿拉伯树胶。
1.2 样点设置
根据蒲河生态廊道导览图,挑选相距均匀,人们熟知且易采集的地点17处,作为采样点。分别是1号坝、2号坝、4号坝、5号坝、6号坝、7号坝、8号坝、春晓湖、夏花湖、秋月湖、冬雪湖、佟古湿地、大旺湿地、人杰湖、地坤湖、天乾湖上游、天乾湖下游。
1.3 采集及处理方法
使用索伯网(定量)、D型网(定性)采集样品分别装入对应标号的小桶中带回实验室。经40目分样筛除去底泥,放入白瓷盘中,挑出全部活体标本,用75%乙醇溶液固定于标本瓶中。较大生物如蟌、蜻、螺、虾等,用解剖镜观察鉴定。较小生物如水丝蚓、摇蚊等,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鉴定[3]。
蒲河廊道总共设置有17个采样点位,采样后进行分类鉴定(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发现底栖动物3门5纲11目23科53种[3-10]。具体类群比例见图1,科级分类系统见表1。
表1 蒲河生态廊道底栖动物分类系统表Tab.1 Benthic animal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Pu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图1 蒲河生态廊道底栖动物类群比例Fig.1 Groups percentage of benthic Animals of Pu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1号坝共发现底栖生物9种,2号坝共发现底栖生物11种,天乾湖(上游)共发现底栖生物10种,夏花湖共发现底栖生物10种,大旺湿地共发现底栖生物6种,其优势种均为水丝蚓。春晓湖共发现底栖生物12种,冬雪湖共发现底栖生物2种,其中优势种分别为苍白摇蚊、小土埚,以上均属于重污染生物,说明此处河段水质为重污染水质。
4号坝共发现底栖生物14种,5号坝共发现底栖生物18种,秋月湖共发现底栖生物15种,佟古湿地共发现底栖生物16种,其中优势种均为小云多足摇蚊,属于中污染生物,说明此处河段水质为中污染水质。
6号坝共发现底栖生物18种,8号坝共发现底栖生物14种,天乾湖(下游)共发现底栖生物10种,其中6号坝优势种为二色瘦蟌、8号坝和天乾湖(下游)优势种为七纹尾蟌,属于轻污染生物,说明此处河段水质为轻污染水质。
7号坝共发现底栖生物8种,人杰湖共发现底栖生物12种,地坤湖共发现底栖生物11种,其中优势种分别为中华齿米虾、浪突摇蚊属B种、巨圆臀大蜓,属于清洁生物,说明此处河段水质为清洁水质。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蒲河生态廊道道义、虎石台段污染情况,总体呈现上游污染严重,而越向下游污染情况逐步减轻的趋势。
由于蒲河新城的生态系统内在结构相对不稳定,生态敏感性高,容易受到各种“区域内外扰动”作用[11]。具体原因如下:1)受城镇乡屯污水影响,河流周边的乡镇的垃圾及废水的倾倒,可能致使水体污染。2)上游的工业园区较多,工业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可能导致水污染严重。3)河水的自净功能,可使水体污染得到改善。在下游环境得到改善后,河水水质也不断变得更好[12]。4)人为活动对水质影响较大,如天乾湖(上游)点位发现局部油污污染,检测结果为重污染。而其0.5 km的下游则为轻污染,可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与姜(2015)的调查相比较,本次调查选取的河段较短,点位多,能更为详细地体现出沈北道义、虎石台段蒲河水质的情况。由于采样时受环境条件限制,有时有的点位不能得到满意的取样位置,可能对调查部分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整体的调查分析。
[1]姜永伟. 蒲河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9):207-209.
[2]荆勇. 沈阳市蒲河水质污染特征及水质改善途径的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12,39(1):22-44.
[3]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辽河流域底栖动物监测图鉴[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14-45.
[4]陈义,等. 中国动物图谱----环节动物(附多足类)[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9:1-78.
[5]川合禎次. 日本产水生昆虫检索图说[M]. 东京:东海大学出版会, 1985:1-409.
[6]大连水产学院. 淡水生物学(上册:分类学部分)[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2:1-346.
[7]刘月英,张文珍,王跃先. 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体动物[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1-134.
[8]齐钟彦,马绣同,刘月英,等. 中国动物图谱----软体动物(第4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1-115.
[9]王俊才,王新华. 中国北方摇蚊幼虫[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1:1-290.
[10]章士美. 中国经济昆虫志----半翅目(第三十一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1-242.
[11]孙平军,曾亮,等. 基于寒地特征的沈北蒲河生态城市规划思考[J]. 城市规划, 2013,37(7):46-52.
[12]荆勇. 蒲河流域水生态特点与规律的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13,39(2):23-28.
Research on species of Macrozoobenthos in Pu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DUJing,LIUHuajian,WANGMiao,WANGQian,LITianyun,CAOLijuan,ZHANGJiaao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in Pu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we analys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organisms in an 8.8 km region of Daoyi reach and an 18.6 km region of Hushitai reach in October, 2014.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otal 17 sites in these areas. We found 3 phyla, 5 classes, 11 orders, 53 species of benthic animals, including 73% of aquatic insects, 8% of Annelida, 13% of Mollusca, and 6% of Anthropoda. Based on these data,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pollution situation in Pu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becomes severe gradually from the downstream to the upstream.
Pu River ecological corridor; Macrozoobenthos; species investigation; water quality
2016-0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31401990)。
杜 晶(1981-),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博士。
1673-5862(2016)04-0434-03
资源与环境
X835
A
10.3969/ j.issn.1673-5862.2016.0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