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咏春拳教学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调查分析

2016-12-12 02:20利杰辉黄文新李国飞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咏春拳武术孔子

利杰辉,黄文新,李国飞

(1.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2.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教研室)

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咏春拳教学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调查分析

利杰辉1,黄文新1,李国飞2

(1.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2.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教研室)

对从化中学高二年级的体育课开展《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省课题的实践研究,目的是在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实施咏春拳教学,使学生体悟中国的文化内涵,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孔子仁文化;咏春拳教学;培养;民族精神

一、研究目的

在从化中学的学宫广场上,有一块用中英文刻写的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88年1月在巴黎集会的宣言碑文“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这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共同的呼声。世界科学巨子们都懂得从孔子那里汲取力量,那么我国的教育发展更应该从孔子那里获取养分,大力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咏春拳是中国南拳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拳种,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我校是从化区武术特色项目学校,我校体育科组教师结合邱榕基校长提出的建设“传承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的特色校园建设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米机王咏春拳训练课程。我们在学校《孔子“仁”文化与中学生现代君子人格培养研究》广州市课题研究基础上,开展《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3YQJK049)的实践研究,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使学生体悟中国的文化内涵,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探究将武术教学和学校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达到以武育人,以武养德,以武启智,以武强身之目的榕园“仁爱”体验式武术校本课程。

二、研究对象、时间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高二级咏春拳选项班,并将高二选项(5、10、17)班(50人:男、女各25人)作为对照班,高二选项(6、11、18)班(50人:男、女各25人)作为实验班进行研究。

2.研究时间

2015年9月-2016年7月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教学文献,电脑检索国内有关咏春拳教学培养民族精神的相关论文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

对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对民族精神认识;对咏春拳锻炼感受;对咏春拳学习兴趣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对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对照实验法

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习咏春拳的基本手法7学时,套路的十二路散手(第4-6路)9学时,考核2学时;在教学中,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只练技术,没有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德育渗透)为主,实验班采取注重品德教学(在练技术的同时,加强民族精神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为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4)数理统计法

通过将回收学生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得出实验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认识的结果统计

从表1的结果看,学生对“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是比较了解的,实验班比对照班多28%;这些都说明在咏春拳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到孔圣先师殿广场去进行教学训练,用孔圣大师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去做教育熏陶学生的生动教材,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体验中得到提升。

表1 学生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认识调查表

2.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参加咏春拳锻炼的感受结果统计

从表2的结果看,通过咏春拳教学,学生认为咏春拳锻炼对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实验组比对照组多26%;这些都说明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起点的发展及要求做出价值判断,运用策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与人格的发展。在2010年,我们创建了具有学校办学特色品牌的从化中学武术馆,设有武术、醒狮、博弈协会。武术馆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布置的,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表2 学生参加咏春拳课锻炼感受调查表

3.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满意度的结果统计

从表3的结果看,通过咏春拳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提高,其中实验班比对照班多24%;这些都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对教师在课堂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法是认可和满意的。

表3 学生学习咏春拳运动兴趣调查表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当今以文化竞争为主的新形势下,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先决条件。咏春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其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研究结果表明,孔子“仁”文化引领下咏春拳教学中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学习咏春拳,成立从化中学武术馆,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习咏春拳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培养。武德教育寓于深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

[1]洪世昌.以仁爱之心育现代君子:广州市从化中学邱榕基校长的办学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2(9):50-55.

[2]廖伟德.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1(7):60-62.

[3]初中篮球实施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从化教研,2012(5):15-18.

[4]胡继松,胡继云.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民族精神[J].搏击.武术与科学,2008(9):14-16.

[5]刘敏华,程立.浅谈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J].科学教育,2012(6):24-25.

·编辑 薄跃华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2013YQJK04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咏春拳武术孔子
孔子的一生
中华武术
孔子的一生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咏春拳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民生·创业让咏春拳接地气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