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起源考古新突破桂林发现罕见“陶雏器”
本刊2016年第5期、第6期连续刊发有关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首期陶的论文,引起考古界的关注。
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中国民主同盟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联合出具《综合意见书》,形成关于“陶雏器”研究成果的综合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五方单位一致认为:广西桂林甑皮岩首期陶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的“陶雏器”;甑皮岩首期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陶雏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雏型,是陶器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对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义;双料混炼技术是万年前人类的发明,桂林是万年人类智慧圣地。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周海馆长认为,甑皮岩的陶雏器,应该是陶器从无到有的中间产物。
目前在中国已公布的考古成果中,最缺乏的就是陶器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中的考古标本,中国已有10多处遗址发现绝对年代超过10000年陶器考古标本,但经科学测试、确定烧制温度不超250°C而且已经成型的考古标本目前只见于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了陶器研究史上的空白,这是我国陶器考古首次发现陶器起源过程的考古标本,是陶器考古的新发现,是陶器考古研究的重大成果。
目前,广西是我国陶器起源及发展考古成果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甑皮岩首期陶是我国罕见的可以考证“双料混炼”制陶技术发明的考古标本。双料混炼工艺在广西八桂大地上生生不息,不断传承。从北至南、从古至今,广西区域内已发现了桂林甑皮岩、大岩、庙岩,柳州大龙潭鲤鱼嘴,南宁豹子头、顶蛳山,钦州独料村、合浦汉墓群、钦州宁道务墓等大量古陶遗址,这些遗址均发现不同年代疑似采用双料混炼工艺制作的陶器或陶碑。如今,采用北部湾钦江两岸东泥西泥、运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的坭兴桂陶已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从桂林甑皮岩制陶开始,广西桂陶即形成特色鲜明的、以“双料混炼、骨肉相融、自然素面、窑变出彩、陶刻创作、陶艺造型”等制陶工艺为特点的区域特征,有“万年桂陶”之美誉。桂林发现“陶雏器”,将为广西陶文化产业的腾飞注入一份强大的源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在进行“双料混炼”考古实验
用“双料混炼”工艺复制的陶雏器未经烧制仅晾干数日直接用于水煮田螺
(邹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