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 守法 用法

2016-12-10 10:14徐爱香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6年10期
关键词:犯罪法律

徐爱香

【课标要求】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考点梳理】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也是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根本区别。)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制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我们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②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③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4.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

5.违法行为的种类。

(1)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2)根据情节轻重、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将它们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6.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犯罪的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

7.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的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8.什么是刑罚?有哪几种?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刑罚的种类:主刑五种,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四种,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9.对犯罪的正确认识和态度。

(1)认识: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

(2)态度: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10.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未成年人自身应该怎么做?

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抓好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

家庭:要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教育和影响孩子,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家教方法。

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2.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③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13.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两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4.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5.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16.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1)非诉讼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这是我们维权常用的有效手段。

(2)诉讼手段(打官司):即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这是我们维权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7.诉讼的种类。

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

18.青少年为什么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真题解析】

例1.(2016·黑龙江龙东地区·多选)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宣判,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这表明( )

A.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法律具有强制性

C.触犯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D.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特征、犯罪行为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等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行为。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宣判,表明:法律具有强制性,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选项A、B、C、D都符合题意。

例2.(2016·贵州安顺)法律课堂上,小美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研究。

案例再现

2015年5月1日,李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65毫克。法律链接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注: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

B.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

D.小金:“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由材料的描述可知,李某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按照违反法律来判断是一般违法行为。选项A小萍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2016·湖南株洲)材料一:为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株洲市环保局向社会发布《关于中高考期间防止噪声、废水和废气污染的通知》,明确5月30日至6月18日为中高考特护期;在此期间,全市所有建筑工地、装修及其他产生噪声的场所,均不得产生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超标噪声,晚10时后,各建筑工地不得施工。

材料二: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在上学途中,被一名有暴力倾向、疑似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强行带上高速公路。小女孩临危不乱,没有激烈抗拒,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机会逃脱。当巡逻民警经过时,小女孩一句“她不是我妈妈”,使现场民警迅速作出判断,将嫌疑人隔离并控制。最终小女孩毫发无损地回到了父母身边。

(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一反映的是对未成年人哪一方面的特殊保护?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加强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对小女孩的表现进行评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等知识点。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提炼关键句子,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材料一的关键句子是“为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株洲市环保局向社会发布《关于中高考期间防止噪声、废水和废气污染的通知》”,涉及社会保护。材料二的关键句子是“小女孩临危不乱,没有激烈抗拒,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机会逃脱”,“现场民警迅速作出判断,将嫌疑人隔离并控制”,涉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

参考答案:

(1)社会保护。

(2)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③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从小女孩的做法可以看出,她遇到险情时非常机智勇敢,能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高效演练】

一、请你选择

1.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法院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公开审判震慑贪官”更加彰显党和国家从严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这体现了(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法律是我们唯一的行为准则

D.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刑事违法性

2.赵先生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适合作为论据的是( )

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②法律具有强制性 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我家孩子正在参加比赛,麻烦朋友们帮忙投个票”……随着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朋友圈中给孩子拉票也成了越来越多家长头痛又无奈的工作。面对朋友圈拉票,你的看法是( )

A.这是充分利用、发挥网络优势的表现

B.充分体现了好人缘的必要性

C.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D.父母尽一切可能给子女创造机会,体现出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

4.下边漫画表明( )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民政部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决定今年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留守儿童,这个令人牵挂的群体,将有更加精确的“生存地图”。国家此项措施主要体现了( )

A.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呵护,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B.留守儿童是特殊弱势群体,更需加强社会保护和关爱

C.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阴影,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

D.留守儿童自我防护能力弱,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6.小李、小梁是广东的在校中学生,在察觉到帮人送的“货”是毒品时,认为没有获取经济报酬不算违法,仍继续帮毒贩跑腿。造成小李、小梁这种思想认识的原因是( )

A.懂法,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

B.知道违法与犯罪的判断标准

C.法制观念弱,不能依法自律

D.懂得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二、请你回答

7.尚未满12岁的杨某辍学,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参与了湘黔两省涉案50多万元的系列盗窃案,被称为“神偷”。人们在吃惊之余,不禁会问:少年“神偷”是怎样炼成的?看看孩子的成长环境吧:母亲改嫁,父亲打工疏于管教,他经常逃学,与社会闲散人员厮混……大都市霓虹灯下为何有那么多流浪儿?他们绝大多数都像少年“神偷”一样,来自一个特殊的群体——辍学的“留守儿童”。

(1)从杨某辍学到结交损友再到成为“神偷”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2)上述案例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谈谈未成年人自身如何预防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8.材料一: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材料二:

“家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施行说明了什么?

(2)如果你是漫画中的孩子,你会怎么办?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C 5.B 6.C

二、7.(1)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我们要防微杜渐。

(2)①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生活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②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③社会原因:缺乏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④自身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是非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没有正确对待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等。

(3)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懂得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青少年的基本责任,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要谨慎交往,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预防违法犯罪。

8.(1)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首先要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教育,遇事多与父母沟通,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其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家庭暴力可以向其他亲属、学校、媒体求助或及时报警,积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犯罪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Televisions
滑向犯罪的原因(三)
滑向犯罪的原因(一)
环境犯罪的崛起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
政治法律
生活(外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