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类母题素材提分速成

2016-12-10 03:51鲍亚民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妙玉包拯刘易斯

鲍亚民

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年的高考作文都对其进行了考查。2014年高考重庆卷“租房”、大纲卷“老工生病”,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女儿举报父亲”、天津卷“范儿”、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四川卷“老实和聪明”,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I“小羽的创新”、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等都体现了这一母题的内涵。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具体表现在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辞等方面。命题者会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对这一话题的理解。

道德修养类素材,是考生关注的重点。高考作文往往从考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在为人处世、学习生活、道德理想等方面应奉行的准则,从而唤起考生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考生的道德境界。运用这些素材时,则需要考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文体,运用不同的方式,挖掘素材内涵,与母题巧妙契合。

子题角度:爱国、诚信、勇担责任、礼让、关爱他人、节俭、谦逊、孝顺、感恩、奉献、不慕名利等。

一、记叙文素材运用

1.文白转换法

【技法解读】 文白转换法就是将文言文的叙述方式转换为现代文的叙述方式,使其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心理习惯。

【素材展示】 孔子厄於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齎货,窃犯围而出,告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於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於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祐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速成示范】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时,一次和众生们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没有尝过饭的滋味。后来子贡好不容易讨回了一些米来,让颜回煮饭。当饭快要熟时,子贡远远看见颜回在用勺子舀饭吃。子贡对此深感不平,就去见孔子,向老师讲述了亲眼所见颜回偷饭吃的事。出乎意料的是,孔子却说:“我对颜回是仁者一向是坚信不疑的,虽然你说的是亲眼所见,但我还是不会怀疑他,恐怕是另有隐情吧。”随后,孔子将颜回叫来,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护佑我们吧?你把饭做好了之后,我准备拿它先祭祀祖先。”颜回忙说:“不行啊!刚才有灰尘掉到锅里了,我觉得扔掉总不太好,就舀出来自己吃掉了。”吃过的饭是不能祭祀祖先的啊!孔子不无感叹地说:“原来相信亲眼见的就是事实,谁知实际上眼见的也未必可信!”孔子能说出这样的话,除了感叹,还在反省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

2.场景故事法

【技法解读】 就是在叙述的过程中,借助原有素材描写出的场景,进行适当的扩展,使其成为一个故事。

【素材展示】 1842年农历的七月初六,心力交困的林则徐,从西安出发,开始踏上了漫漫的充军之路。他已经没有了前呼后拥的带刀护卫,走出兵营后,他只有两个儿子和一些随从同行,七辆吱吱作响的大轱辘马车,在陕甘古道上缓缓前行。他们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宣纸。这就是林则徐西行生活的一斑。

【速成示范】 1842年,大清帝国,新疆。

太阳已经升起来,它用那微弱的、穿过层层乌云的光,尽力照耀着这片隶属于清政府的土地。透过沙尘,隐约可以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男子。他身上背着沉重的器物,好似下一秒就会被压垮。终于,他走得近了,近到我可以看清那张蜡黄的脸上嵌着的那双被往日硝烟熏得有一层迷雾的双眼,模模糊糊,一片漆黑。

他放下身上的桶,直起身来,用手背随便抹了两下头顶的汗,把长辫子从胸前拿到背后,长叹一口气:“唉,又是一天了。”

我看着他这与山野村夫毫无差别的举动,不禁问道:“少穆,你……可曾有悔?”

林则徐没有说话,只是依旧盯着东方——那太阳升起的地方,轻叹一声,闭上眼睛,慢慢地摇了摇头。

渐渐到了中午,清晨的雾已经散去,日头正毒。我斜靠在井旁,盯着不远处做搬运工的林则徐,回想早晨的种种,不禁疑惑:为何身为民族英雄的他,回答得那么犹豫又无奈呢?

二、议论文素材运用

1.点面互补法

【技法解读】 点面互补法,就是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链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的一种写作方法。

【素材展示】 包拯所制定的37字家训联系起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就是说,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不遵从包拯此训,包拯就不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子孙。包拯还嘱家人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昭德塞违,垂照后世。

【速成示范】 恪守直道,使社会风清气正。包拯严厉正直,嫉恶如仇,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从不随便附和别人,从不装模作样地取悦他人。陈世美,贵为驸马,却丧尽天良,包拯毫不犹豫,铡了他。铡美案震惊朝野,但也让世风为之一变。包拯曾告诫后人:“后世子孙做官,有犯罪依法治罪的,不得人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包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经他治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

2.提纲挈领法

【技法解读】 在一些段落的开头,最好用一句总结性的话,可以是富有哲理揭示规律的,可以是统揽论据引起下文的,也可意识摆出自己观点的话。

【素材展示】 1985年,史铁生说自己最喜欢、最羡慕的人是刘易斯,并托人把自己的文集带给刘易斯。刘易斯则送给史铁生一双蓝色耐克跑鞋,正是自己的尺码和款式,刘易斯还在鞋帮上用金色油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来刘史二人2001年在中国见面,史铁生对刘易斯说:“你送给我的鞋我也没法穿啊”。刘易斯立即说:“你给我的文集我也看不懂啊。”

【速成示范】 困住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残疾和病魔。无论是史铁生困于轮椅之间,还是力克·胡哲自生便四肢全无,他们仿佛都被上帝开了个玩笑,承受着超于常人数百倍的苦痛。可身体又怎能禁锢一个人渴望远方的心?最终,史铁生在文学上找到升华之路,力克也打开他“不设限的人生”。记得史铁生曾给他的偶像——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寄去自己的一本书,后来刘易斯来到中国,第一件事是拜访史铁生,并赠他一双签名的跑鞋。史铁生笑说:“你送给我的鞋我穿不了啊!”刘易斯则回道:“你送给我的书,我也读不懂啊!”记者便记录道:“铁生穿不了的鞋,刘易斯读不懂的书。”即使被各种不利所禁锢,也要寻一种方式,让灵魂远行。

三、散文素材运用

1.文采炫示法

【技法解读】 文采炫示法要求对素材的加工和提炼都是那样的刻意附着、精工细雕。

【素材展示】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速成示范】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心田半亩种清欢,淬励思想乐常在。李叔同一句“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道尽了人生通透之境。心中有景,荒凉亦繁华;心中有情,满目皆生香。李叔同得意时选择斩断尘俗遁入空门,在心田种上半亩清欢,人生自可通达自适,不困于外物,不惑于内心。行走于大干世界,何处不是风景;留心之处,皆是人生境界。

2.因果溯求法

【技法解读】 因果溯求法是在明确文章的主旨以后,立足于素材以“果”溯求,推导事物的因,然后挖掘素材的意蕴,适当地对其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提升,已达到写作意图。

【素材展示】 妙玉,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为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生病,买了许多替身不中用,必须出家方可痊愈。故亲入空门,带发修行。妙玉说品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是饮牛饮骡了。

【速成示范】 妙玉曾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然而美是相对,真要追求极致怕也无法。

妙玉大概是《红楼梦》中集美、品位、才情于一身的人,她出身苏州“读书什宦”之家——苏州人本来个个都是美学家——又“极通文墨”,一挥而就的诗句博来了黛玉“真诗仙在此”的赞叹。妙玉美极雅极细致极,怪到脂砚斋评她“真清洁高雅”。但我千万也学她不来,一直保持这样的“范儿”终会使我疲惫,疲惫到再觉不着它的好处,我仍然保持着俗人的性格。妙玉或也累,只是怪谲孤僻的性格使然。

猜你喜欢
妙玉包拯刘易斯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妙玉那场茶事
包拯智擒偷锅贼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妙玉的爱情用力过猛
包拯的人生哲学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