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祥+刘涛
刘涛,中等个儿,稍胖,大前额,圆脸庞、圆眼睛,一口纯正的京腔,他将自己的愉悦都凝聚在收藏中,他说,“收藏是我的第二生命。”
刘涛的兴趣广泛、爱好很多,让人惊叹的还是他的收藏。从小他就喜欢收集烟盒、火柴盒、糖纸什么的,长大后他爱上了收藏。80年代开始收藏“毛章”,从此一发不可收,最后形成“红色系列”收藏。所谓的“毛章”即从1966年到1976年“文革”十年中制作的毛主席像章,再加上其他印制品,被统称为“毛系列”。刘涛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也是北京史地民俗协会的会员。
收藏“毛章”30年
刘涛最早收藏“毛章”的启示是母亲的一幅手工丝绣,在五朵葵花中是毛主席的头像,四周闪着金灿灿的光,那时还是60年代末,他还在读小学。
从此他是越收越多越多越精,从瓷像到摆件,再到大小不一、图案多样、形状各异的毛主席像章,他是看上了就不放过,早在10多年前已能验明正身(有收藏时间、地点,制作时间、地点,材质、品相等)的毛主席像章他就有一万多枚。若将这些像章装进一个大箱子里,两个人未必抬得动。他还有丝织品、语录、诗词、各种印刷品、挂件等“毛系列”藏品,把这些都加起来起码有上万件。
在收藏界对“文革”当中制作的毛主席像章有“开门章”和“关门章”之说,对此他向我详解了他手里的这两枚章。所谓“开门章”是指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由北京红旗证章厂制作的第一枚毛主席像章,以红色衬底,金黄色左侧头像的圆形像章,像章直径15厘米,头像直径11厘米,铝制材料,背面铭文“毛主席万岁”“北京红旗证章厂”等文字。所谓“关门章”是指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出的一套两枚的毛主席像章,一枚为银色,左侧头像;另一枚为花朵图案,同为银色,从此制作毛主席像章的历史结束。虽然在若干年后,作为革命圣地的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及毛主席纪念堂,都曾向参观的游人出售毛主席像章,但是它们已同收藏界所说的“毛章”有根本的不同。
1998年在北京报国寺古玩市场举行纪念毛主席诞辰105年像章展览,他用好几十枚“毛章”花了几天的时间,将其组成“怀念”两字的图案,以此表达他对伟大领袖的无限热爱。就是在这次展览后奠定了他在京城红色收藏圈里的重要地位,自此一些毛主席的纪念活动、红色文物的鉴定、“文革”文物的拍卖都请他去,因为他已是对“毛章”研究颇深的学者和红色收藏家。
搞收藏要火眼金睛,慧眼穿金。1995年寒冬的一天,他开着车去了琉璃厂,在一家古董店里他看到了一尊1米高的毛主席整身瓷像。他毫不迟疑地高价将其买下,买完后他没有再敢开汽车回去,生怕瓷像在车里受颠损。于是他特意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他坐在三轮车上双手紧抱瓷像,让三轮车师傅向他的住家蹬去,等到家时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是三轮车师傅帮他把这尊瓷像抱进屋里。后来一位外国人要花10多万人民币买这尊瓷像,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这是一尊独一无二的珍品,在当时和现在都是罕见的,应该说它是无价之宝。
玩收藏的都有“打眼”的时候,他也不例外。有一次,他在报国寺古玩市场看到一件瓷器,当时摊主要价800元,一番讨价还价后以600元成交,等他到家一看瓷器中间的主席像不是烧制烘烤上去的,而是用塑料片将头像贴上去的,他顿时就来气了,谁让自己“打眼”了哪?认倒霉吧!一气之下把塑料片揭下来,将瓷器抛向了院里。
刘涛收藏“毛章”30多年,这其中的甜、酸、苦、辣他都尝过,让他能坚定走到现在的原因,就是对毛主席的崇拜与爱戴的深厚感情。
名人题签
收藏名人题签刘涛可下了不少功夫,他的名人题签范围非常广,政界、军界、文化界、科技界、体育界、收藏界都有。他不但让这些名人签名,还要请他们写上简短的文字,从中可以体会名人的修养、情趣、做人、追求,有些经典的句子往往成为人生的座右铭。
作家陈建功在他的册页上题写道:“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示。”剧作家苏叔阳写下了:“文学倘离开了人民,就什么也没有了!”京味文学家赵大年题写:“文学就是人学。”没有长篇宏论,简短的文字讲出了为人作文的道理。著名戏曲家马少波著作颇丰,他题的是:“珍重无边进取勇,前仆后继逐潮来。”老诗人晏明欣然写道:“与文学结缘,为文学事业而拼搏。”情发于内心,从中体味到老作家们对文学的挚爱,对后生晚辈的希望。老舍先生之子舒乙生在青岛、长在北京,对北京有深厚的感情。他的“爱北京,爱北京文化”八个字令人们读后心里热乎乎的,不由得又想起他的父亲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
著名导演艺术家谢添给他的题签是:“做时代的纤手!”并在字下勾勒一幅速写:一个农夫头戴草帽,肩上是一根长长的纤绳,站在河岸弯着腰使劲地向前拉着。你看,谢老做事是多么一丝不苟,他的为人处世认真严谨的态度堪称师表,从而展现出一个老艺术家的才华与修养。
为了让围棋大师陈祖德给他题签,刘涛不怕周折和路远。第一次去中国棋院等了半天没见到陈祖德,第二次去虽然见到陈祖德却因陈老上车外出没能说上话,第三次再去是陈祖德来传达室拿信件赶上了。当陈老得知要他题签时,冲着刘涛和蔼地笑笑,随即把手里的信件轻轻放在桌上,拿起笔,低着头,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棋缘”两个字。
“牛之体魄雄壮矫健,牛之性情温顺良善,辛勤耕耘埋头苦干,坚忍不拔任劳任怨,但有水草知足乐天,无求无欲能忍自安,养精蓄锐开拓直前。”这些字组成了牛的形象,其中“能忍自安”的“自”和“埋头苦干”的“苦”还是牛的两个前蹄子,在字的上方是这只老牛的头。这就是著名漫画家何君华写给刘涛的题签,用字组成了一幅画,送他自勉。其实,何君华这些题字也是写给大家的,做人首先要有这种精神。
“拆门楼时,一连守几天”
刘涛打小儿在西单长大,在那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真正是京城的“爷”。北京人好玩儿,他也好玩儿,但他玩儿出了名堂。
在中国著名的三大雕刻中(木雕、石雕、砖雕)砖雕的用途广而杂。砖雕是老建筑中常见的,其历史源远流长。砖雕艺术中也有“四大名旦”一说,即京雕、徽雕、苏雕、晋雕。砖雕的表现内容广泛,可以雕琢各种人物、动物、花卉、书画艺术等等。
在老北京的建筑上,砖雕艺术大显身手,老北京人把砖雕称为“雕花砖”或“老砖花”。古老的四合院从门楼、影壁、厅堂、戏台、园林、院墙,处处可见砖雕。砖雕的雕刻种类分为浮雕、透雕和线雕。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老工匠的离去,老砖雕已成为古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代的建筑很少用砖雕装饰,烧砖所用的灰泥配料几近失传,也没有了过去工匠师傅的手艺,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老砖雕的艺术品位、艺术价值和艺术底蕴的历史地位。
早在20多年前,北京进入了大规模新建设时期,在这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和四合院了。那还是修平安大街的时候,当时刘涛在一家广告公司任策划,下班后他就骑着自行车到写着“拆”字的胡同里转。猛然间他发现了一个门楼上的牡丹花图砖雕,顿时他兴奋起来,急忙找到负责拆除的工人,又是递烟又是说好话,告诉他们这砖雕拆时千万别弄坏,他要留着玩儿。就这样,刘涛一连几天盯在现场,不时还和工人一起干会儿活,意思是决不能把这砖雕碰坏了。拆门楼时,当工人把这砖雕递到他手里时他心才落地。
毛主席像章
在东城区一个要拆的四合院,他又瞄上了院里的砖雕。这是四块一组的砖雕,内容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长方形,雕工十分精细。他找了房东说拆院时一定给他留下,之后他就将300元钱送到房东的手里,说什么您也要给我留着这砖雕。房东真不错,拆时很精心,最后完好地把这四块砖雕交给了刘涛。
2003年国庆节后,他在官园附近的苏罗卜胡同拍片时,看到一座民宅的北房山墙上,面对胡同口的方向,砌有一块长约130厘米、宽30厘米的竖刻“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碑石,5个字为楷书体。碑石的顶端,雕刻一瑞兽头像,瑞兽瞋目而视,呈卧状,神态逼真,气势威猛,刻工精细,雕刻年代不详。
他赶快拿出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回到家他就查资料写了有关这碑石的文章交给《北京晚报》,10天后就刊发了。发了这篇稿件后他又去了这块碑石处,结果碑石不见了,碑石处被水泥抹平,奇怪,碑石去了哪儿?从此他留下了疑问。
一次公司组织参观首都博物馆,当他在老北京馆参观时,忽然惊奇地看到了他写的这块碑石被镶嵌在这里的大墙中。顿时他非常欣喜,因为这块“泰山石敢当”碑石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刘涛搞收藏30多年,从兴趣、爱好,到现在有研究、有想法、成规模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他说,你越收藏越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越感到自己的知识匮乏,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我的大学就是社会大学,可以这样说,这所大学比任何一所大学所学的东西都丰富。收藏可以使你心无旁骛,收藏可以使你净化灵魂,收藏可以使你交到知心的朋友。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