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凤
【摘要】目的:对微生物检测中标本取样操作及其技术展开评估探究。方法:选择2015年5月2日-2016年5月27日本院284例接受微生物医疗取样检验病例,其分布于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各科室,集中评估病例微生物检测标本的取样操作情况,并探究有关技术的运用规范情况。结果:284例中97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3%。痰标本不合格率36.7%、尿检验标本不合格率20.0%、血检验标本不合格率12.5% 、分泌物检验不合格率8.3%。微生物标本取样、送检流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涉及:护士未清楚交代取样注意事项,患者未按要求取样,患者无痰或不能自主咳痰,血液样本没有依照三步消毒法实施处理等。结论:医务检测人员需科学规范病例标本的管理工作,认真完成血样本三步消毒法有关处理及微生物样本质控工作,使检验结果可靠度得以提升。
【关键词】临床检验;微生物;标本;取样;技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07-02
临床中微生物的检测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步骤繁杂,加之,微生物检测关乎到病原学方面的检验程序,因此,检验工作者相当注重相应操作的规范程度。总的来讲,微生物检测程序涵盖了样本采取、处理、封存、运送等各环节,且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1]。本文选择2015年5月2日-2016年5月27日本院284例接受微生物医疗取样检验病例,其分布于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各科室,集中评估以上病例微生物检测标本的取样操作情况,进而探讨有关技术的运用规范情况,现将研究成果呈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调研对象
选择2015年5月2日-2016年5月27日本院284例微生物医疗取样检验标本资料,其分布于外科、内科、妇产科等各科室,采集样本含有痰标本256份,血培养5份,尿培养8份,大便2份,积液1份,分泌物12份。以上样本病例所患疾病以感染性慢性病居多。
1.2方法
检验人员依据规定对培养标本进行检查,对采集时间、标本外观、检测分析、复查等进行分析,并将不合格标本找出。依据项目、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然后分析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
1.3评定标准
评定中采用临床疗效指标应包括用药前后改变情况、非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治疗结束后体征和症状。由于各种疾病具有不同特点,所以治疗后化验室检查、体征、病状恢复正常时间也存在差别,所以在确定各疾病随访时间点时充分考虑疾病特点。
1.4统计学数据研究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研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 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检验标本不合格类型构成情况
284例中97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3%。256份痰标本中94例不合格,痰标本不合格率36.7%;5例尿培养中1例不合格,尿检验标本不合格率20.0%;8例血培养中1例不合格,血检验标本不合格率12.5% ;12例分泌物标本中1例不合格,分泌物检验不合格率8.3%。大便标本和积液标本均合格。
2.2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构成
痰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污染、非标准痰、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256例痰标本中205例(80.3%)标本污染、14例(5.4%)非标准痰、28例(10.6%)送检不及时、9例(3.7%)采集时间错误。5尿培养中5例(100.0%)标本污染。8例血培养中1例(100%)标本污染且未及时送达。12例分泌物标本中1例(8%)标本污染。
3.讨论
采集合格样本能够保证患者检验标本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际中减少产生不合格标本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护士采样指导和及时送检。依据本研究统计数据,284例中97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3%。256份痰标本中94例不合格,痰标本不合格率36.7%;5例尿培养中1例不合格,尿检验标本不合格率20.0%;8例血培养中1例不合格,血检验标本不合格率12.5% ;12例分泌物标本中1例不合格,分泌物检验不合格率8.3%。可知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率最高的是痰标本,接下来分别是尿标本、血检验标本、分泌物标本。痰标本中205例(80.3%)标本污染、14例(5.4%)非标准痰、28例(10.6%)送检不及时、9例(3.7%)采集时间错误。实际中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主要是依据标本质量,标本质量主要取决于上皮细胞与白细胞的比例,细菌的量,细菌生长种类多少等。实际造成痰液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标本受到污染,而痰标本污染的主要原因则是护士未清楚交代取样注意事项,患者未按要求取样,患者无痰或不能自主咳痰等[2]。尿标本、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均是标本污染,血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则是标本污染和未及时送达。产生尿标本、分泌物标本污染主要原因是患者外阴清洗、容器无菌清洗存在问题,血检验不合格主要原因则是未依照三步法进行样本消毒处理[3]。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需科学规范病例标本的管理工作,具体操作中应做到:(1)患者取样指导。医护人员应先对患者是否符合采样要求、需采取何种方式采样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采样,并告知患者送样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4]。(2)科学规范病例标本的管理工作。由于检测微生物工作所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包括医师、医护人员以及带教实习者等,为显效规范这些人员在样本取样、分离处理、封存保管等每个环节中的实际操作,务必强调每种样本的规范采集与运送方法,规避没有掌控好样本存储方法等因素问题[5]。(3)认真完成血样本三步消毒法的有关处理。每一个步骤都依照标准指南中的要求实施,同时罗列出详尽的流程步骤,以免漏掉部分操作[6]。(4)健全微生物样本质控机制。积极构建微生物样本质控体制,对所有检验上岗人员开展入岗前实训,以规范化的流程标准对其进行要求,并且强化样本采集、处理、送运等全过程中的无菌意识,谨防样本被污染,干扰检验所得结果的正确性[7]。临床检验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微生物检验数据及信息的正确度,为就诊检测病人的医疗工作带来便利,使医师依据微生物类别、耐药状况等开具相应的治疗药物[8]。
参考文献:
[1]徐月林,李晓莉,杨仁洪,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药敏纸片片间均匀性差异的实时监测和药敏质控试验频率的动态调整[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6,41(6):478-480.
[2]江勇,杨丽娜,刘原君,等.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对利福平的体外敏感性及rpoB基因耐药突变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10):733-735.
[3]王云峰.自动化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与感染性疾病临床实验室诊断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7):592-594.
[4]王远芳,康梅.急诊科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及临床分离菌分布和耐药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4):429-432.
[5]曹艳,黄一灵,徐艳玲,等.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123-127.
[6]黄军垣,郑利平.加强住院患者临床微生物检验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4):563-564.
[7]孙院红,罗冲,青小鹤,等.观察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787-4788.
[8]刘微.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对照的探索和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