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穷山村的“变形计”

2016-12-10 07:12文/赖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7期
关键词:陈伟孤儿第一书记

文/赖 飞

陈伟:穷山村的“变形计”

文/赖飞

【小档案】

陈伟

职务:内江市就业局副局长、资中市发轮镇庙沟村“第一书记”

感言:城里少一个副局长没什么,村里多一个书记了不起,我必须坚持下去。

“前段时间下雨对你们兔场有没有影响?”“缝纫技术培训要加快,现在订单来的多。”“我正在向上争取资金,明天要开会征求村民意见。”……自从成为资中市发轮镇庙沟村“第一书记”以来,陈伟几乎每天都马不停蹄,带领村民村干部跑项目、要资金,搞协调。

这个偏僻的省级贫困村曾经几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如今不到一年时间,变化却是翻天覆地——1300多平方米的兔场建起来了,1000平方米的缝纫加工厂开工了,15公里的村社道路开通了……村里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主导这场山村“变形计”的,正是陈伟。

从“溜”变“留” 誓为孤儿安新家

陈伟是内江市就业局副局长,去年9月1日被选派到庙沟村当“第一书记”。当他最初得知这一消息时,兴奋不已:“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对农村的感情很深。而我工作后一直在机关,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很想去锻炼锻炼。”

出发前,陈伟设想过很多可能遭遇的困难,但一上路,他就发现自己失算了。

原来,庙沟村是资中县最偏远的村,离县城70多公里。当天他开车走了3个小时,一路颠簸,汽车挂了好几次底盘,最后直接拖进了修理厂。而村里的条件更让陈伟瞠目结舌——8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剩下几乎都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2.4%,其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没有任何产业;村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只有一张简易床,晚上没电视看,没法洗澡,蚊虫又多……

更让陈伟尴尬的是,村民和村干部都以为他是来走过场、挂虚职的,目光中满是猜疑。那一刻,陈伟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他甚至把行李打了包,想找理由趁早走人。

但既然来了,还是得到处看看。第二天,陈伟跟着村支书孙存建走村入户了解村情。很快,眼前出现了让他震惊的画面:一间纯土坯房,没有门,墙体大面积开裂,屋顶露出两排贯穿整个房屋的“天窗”,雨水不断淌下,仿佛随时都可能倒塌。住在这处严重危房里的,是一对十来岁的孤儿兄弟孙学根和孙建波。兄弟俩的父母因患肺癌和血癌先后去世,民政救济金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来源,日常生活都靠邻居照料。看着这两个衣衫褴褛、又瘦又小的孩子,作为一名3岁孩子的父亲,陈伟的眼眶红了。他暗下定决心:就算走,也得先把孤儿兄弟的房子修好!

说干就干。为了尽快建房,陈伟四处“化缘”,争取政府支持,并带头号召爱心企业、热心群众、单位职工捐款……2个多月里,他四处奔波,记不清有多久没回过家了。他只是觉得,“家里的娃儿不用我担心,村里的孤儿我要多上心”。

随着“第一书记”给孤儿兄弟免费建房的消息传开,村民们沸腾了。他们有的抬来免费的木材,有的帮着砌砖搭瓦……最终,新居赶在新年前建成了。孙建波激动地说:“我要攒劲读书,长大了报答陈叔叔!”周围的村民们看着新房也连连点头:“这个‘第一书记’还有点名堂。”

陈伟回到村办公室后,脑海里始终浮现出孤儿兄弟和周围村民开心的笑脸。“这件事不只是为孤儿兄弟找到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那么简单,它真正意义在于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这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组织派‘第一书记’驻村的良苦用心。”陈伟明白了,只要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干事,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就能闯出一番事业!

从“1”变“N” 带好队伍聚能人

村民的信任,让陈伟收获了信心,也让他感受到了身上担子的重量。他下定决心要扎根庙沟村,为老百姓做更多好事实事。

但怎么干,从哪里干起?陈伟辗转反侧:要推动扶贫工作,村班子不给力;要发展产业,没有老板投资,还缺劳动力。他顿觉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

“村子要发展,必须先解决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的问题!”这是陈伟的第一个念头。长期以来,庙沟村“两委”班子成员大都年龄大、学历低、守土思想严重,工作得过且过。对此,陈伟坚持通过“三会一课”交心谈心、统一思想;摸底筛选4名骨干党员,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带着村“两委”干部去德阳、成都和周边县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派村支书参加市委组织部的培训增长见识……短短几个月,他就和大家成了战友、亲人,班子的精神面貌变了,工作状态也随之改变。村支部书记孙存建感慨地说:“陈伟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肯干,而且敢说敢干。他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陈伟清醒意识到,要想打赢扶贫攻坚战,最重要的还是村民本身。但村里几乎都是老弱病残,怎么办?陈伟了解到,庙沟村常年有1600多人在外务工,他们当中有的创业成了老板,有的当上了企业高管,还有不少技术能手。“这些人见识广、有能力。动员他们回乡创业,就能收到‘1+N’的带动效果。”于是,陈伟立即为每名村干部分好责任区,走家串户调查“找能人”。结合市县正在实施的返乡创业“回家工程”,他利用能人们回乡过节等时机,上门邀请他们回乡创业。

不仅如此,陈伟还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这些钱都是找各个部门支持的。基金为无息贷款,村民赚到钱两年后归还本金,如果亏了将酌情予以减免。”陈伟表示,他在走访时发现,村民创业最大的顾虑是怕亏本,而这样的设计能降低创业风险,让能人大展拳脚。

在陈伟的努力下,能人们纷纷回乡,常年在外打工的养兔能手查秀英就是其中之一。“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如果不出门就能挣钱,哪个愿意背井离乡到外面打工呢?”查秀英说,陈伟帮她争取到了10万元的返乡创业贷款,这让她创业很有信心。

陈伟说:“上级派‘第一书记”’驻村不是让我们单打独斗,而是要我们去激发调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智慧与力量,学会抓班子、带队伍、聚能人。”

从“无”变“有” 山村旧貌换新颜

班子建强了,能人回乡了,但“怎样具体抓发展”,这个问题让陈伟思索了很久。在村主任的陪同下,陈伟用一周时间走完了全村14个组。“出行难、用水难、就业难、发展难……”他将村民们想要改变落后现状的迫切愿望,一一记在了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上。

要想富,先修路。“当时庙沟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基础设施不搞好,能人回乡了都要被吓跑。”陈伟回想起自己当初进村的艰难,更坚定了将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村子发展产业的“前奏”。通过不断梳理、反复论证,“一路二水三产业”的脱贫思路逐渐形成。

通过多方奔走,陈伟争取资金40多万元,用碎石铺平了8.3公里出村公路,打通了村民的“生命路”。与此同时,他协调水库用水,规划新建山平塘6口、蓄水池3口,疏通引水渠9公里,并协调自来水厂接通了水厂到村里的输水主管道,让村民们终于用上来方便的自来水。截至目前,村子还进行了15公里村社道路的硬化、8.5公里出境公路的新建,3口蓄水池的改扩建。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陈伟又将目光盯向了发展项目带领村民致富上。“当时村里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废,很让人心痛。庙沟村离资阳和眉山很近,搞点种植、养殖肯定有市场。”于是,陈伟将庙沟村的产业发展与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回家工程”无缝对接起来,推动成立了村子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众成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贫困党员+贫困户+社会资本+养殖大户”的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新模式。养殖能手带着技术和资金加盟,通过养殖规模化带动村民们参与,使其不仅能通过养殖获取收益,还能通过产权和股权共享发展成果。“现在我卖(赚)到钱了,今后也要帮助更多人致富。”查秀英说,目前她的养兔场已出栏商品兔8000余只,实现产值32万元。

由于肉兔养殖需要时间周期和较好的养殖技术,想要让更多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快速脱贫,还需要启动短平快的项目。针对村里留守妇女多的实际,陈伟又提出了发展缝纫加工业。为此,他又是四处奔走要资金、搞协调、拓展市场,从隆昌到成都到重庆,“磨厚脸皮、跑软腿子”成为他的真实写照。经过不懈努力,投资近50万元、面积1000平方米的缝纫加工厂建成,村子第二个集体经济组织众成家纺协会也随之成立,80名村民成为了村子首批免费接受电动缝纫技术培训的学员……

“我在变,村民在变,庙沟村也在变。”面对取得的成果,陈伟并没有自满。他深知,“第一书记”任期有限,村民们的期盼无限,万事都要抓紧。他每天依然忙并快乐着,他甚至为村子构思好了两年后的宣传语:“到庙沟、品美酒、赏美景、购特色农产品,生态庙沟欢迎你。”

(本文图片由内江市委组织部提供)

猜你喜欢
陈伟孤儿第一书记
我的第一书记
Interaction between energetic-ions and internal kink modes in a weak shear tokamak plasma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陈伟教授简介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陈伟博士简介
Recent Progress in Heavy Fuel Aviation Piston Engine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