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海叶
覃光跃:做群众的“贴心人”
文/陈海叶
▲办公中的覃光跃
【小档案】
覃光跃
职务: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科长、德阳市劳动监察支队支队长
感言: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劳动保障人的笑容,他们有了笑容,一个共产党员才真正有了幸福感。
1984年11月14日凌晨,河南省郑州酒精厂原料堆跺自燃,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覃光跃所在的郑州高射炮兵学校13中队2区队第一时间投入救援。当时,区队长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跃上20多米高、浓烟滚滚的原料堆跺实施救援。这幅画面让覃光跃至今难忘。
1985年5月,覃光跃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随后31年的岁月里,区队长火光中的高大身影始终激励着覃光跃不断前行。每当有人问他:“老覃,你什么事情都往前冲,到底图啥子?”他总是淡淡一笑:“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往前冲,谁往前冲?”
2001年9月,覃光跃在从军21年后,转业到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德阳市劳动保障局),先后从事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审批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工作。
从成为一名劳动监察人员那天开始,覃光跃就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为此,他下大力气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劳动监察法规和政策,并利用执法的机会向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广泛宣传劳动法,做到“边监察、边宣传”。
他发挥雷厉风行、敢闯善闯的军人风格,带领市劳动监察支队的同志们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通过率先实施劳动用工年度审查分类管理,建立劳动用工单位诚信档案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覃光跃举起劳动监察这柄“利剑”,砍向了恶意欠薪行为。他牵头建立起欠薪早排查、早预防、早处置的“三早机制”,并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工地与农民工座谈交流摸清实际情况,对存在欠薪隐患的企业实施台账管理、动态重点监控;他还建立起欠薪治理“三集中工作机制”,在元旦、春节等信访敏感时期,召集住建、公安、工会、司法、群工等部门联合集中办公,实行集中受理、集中处理欠薪案件,这一工作模式得到了省人社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除了当好指挥员,他在工作中更是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凡是疑难案件、群体性案件,尤其是突发群体性纠纷,他都深入一线,有效化解了100多起因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在他的领导下,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欠薪而引发民工到省集访事件。
2015年8月的一天,德阳一公司因误工费结算纠纷引发了欠薪事件,三名女性民工情绪激动地爬上工地航车讨要工资,随时都可能摔下来,形势危急。接报后,覃光跃组织人员火速赶往现场,他一边“苦口婆心”劝说,一边安排队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当时航车离地面有7米高,她们在高处,我在航车低处,向她们劝说必须一直仰着头,扯起嗓子说话,她们才能听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覃光跃已经脖子酸软、口干舌燥,但三名女民工依然不肯下来。无奈之下,覃光跃运用多种途径,历经几番周折,最终联系上了企业负责人。经过5个小时的协商沟通后,三名女民工终于接受了他的协商方案,安全下到地面,而此时,覃光跃的嘴唇早已干裂出血。
▲帮迷失老人回家
解决劳动者诉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核心职责。覃光跃带领监察支队,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始终将维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3年芦山“4·20”地震后,31名雅安民工的讨薪事件让覃光跃记忆犹新。那是4月20日下午,一名说话带着雅安口音的中年男子来到支队,激动地对监察员说:“我来自雅安,地震把家全毁了,与亲人也失去了联系,我要马上回去找他们,请你们帮帮忙把我的工钱结了。”这名农民工叫杨仕成,在德阳一建筑工地打工,听说家乡遭难,非常着急,想要结工资回家。由于事出突然,包工头一时凑不齐工钱,难以结账。和杨仕成一起讨要工钱的,还有其他30名同乡。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却是灾区农民工兄弟探望家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救命钱啊。”对于杨仕成等人的担忧与不安,覃光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即安排监察员,及时联系到这部分民工所在项目总承包企业负责人,并承诺协调总承包企业在两天之内,将应领的工资送到民工手中。在得知民工们归家心切,而当天已没有长途汽车返乡的情况后,他又立即协调总承包企业调派车辆送民工先行返家。
由于事发突然,没有民工们每人的具体工程量,也没有详细的工资明细。覃光跃只有组织人员,先对民工工资进行清算,并通过电话与每个民工进行核对。“当时他们已经回家了,很多人的信号都不好,有时候联系一个民工都要辗转几次,工作量非常大。”
等到将31人全都清算完毕,已是次日上午9点。而当覃光跃一行满怀信心的到银行取款时,又遇到了新情况——由于支取金额大,企业没有提前提出申请,按银行的规定不能取款。覃光跃请求银行给予特殊支持,一番周折后,终于在下午成功取到工资款。
随后,覃光跃和队员、企业代表一行,踏上了艰难的送款路。杨仕成和其他30名同乡工友都住在山区,道路崎岖,加之地震影响,车辆通行十分不便。到了晚上,没有手电筒,覃光跃一行只能借助手机的微光,高一脚低一脚在山间穿行。“有的民工住得很偏僻,路不能通车,走到他们家里还需要爬坡上坎走半小时。”一路颠簸,尽管已是筋疲力尽,但覃光跃依然坚持要将工资送到每个民工手中。等他送完最后一名民工工资,已是凌晨2点。覃光跃表示,虽然一身疲惫,但看到民工拿到工资时满脸的感激之情,一身的劳累瞬间就烟消云散。
如今,回想起这次经历,覃光跃仍感慨不已:“劳动者的事无小事,劳动监察人更不能失信于民。”多年来,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他带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不分昼夜,妥善处置了2764件欠薪案件,为12万余名农民工追回8.3亿元工资。
劳动保障监察支队长这个岗位,长期面对企业单位和劳动者,随时都可能面对利益的诱惑。不知有多少次,拿到工钱的农民工、受到帮助的用工单位找到覃光跃要表示“一点意思”,更有企业前来拉关系“走后门”,覃光跃都始终秉承一名多年老党员的党性,一一拒之门外。
2013年的一天,正值四川省评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到了劳动保障部门审查环节,覃光跃细心地发现一家企业并没有完全为所有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因此该企业不具备参选资格。就在覃光跃按照规定准备出具审查意见时,该企业负责人悄悄找到他,随手递上一个鼓鼓的大信封,请求他“高抬贵手,网开一面”。覃光跃当即表示:“企业的诚信不是靠偷奸耍滑,是靠实际行动!”最终,该企业被取消了参选资格。
这样的事情多了,就有人觉得覃光跃太不近人情,对他颇有微词,但覃光跃却不以为意:“我是执法者,做人做事要有一把‘尺子’,用‘尺子’衡量自己才能行得正,坐得端。”正是因为有了这把“尺子”,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在他带领下从未出现过“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现象,为全市人社系统树立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形象。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覃光跃先后被德阳市委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处置极重灾区涉校问题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党员”。
回顾31年的党员生涯,覃光跃感慨万千:“当我被组织列为党员考察培养对象时,我想到的是平时不仅要守规矩,关键时刻更要冲得上;当我被群众感激地紧握住双手时,我想到的是勤政于民,甘于奉献;当我的工作得到党组织肯定并获得这些荣誉时,我想到的是做合格党员,永远在路上。”
(本文图片由德阳人社局劳动监察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