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6-12-10 04:36钟泽忠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小学数学思维

钟泽忠

摘要:发展思维也叫扩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它是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科学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发展思维基础上的,没有"发散",就所无谓创造。发展思维是创造的发源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62-0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求异创新。(1)一题多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的尝试,勇于创新、提出问题、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同一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剖析数量关系,使学生形成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2)一题多变,设计一道多变的习题,可以训练学生认识题中条件、问题、情节的各种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每捷性和灵活性。(3)一题多探:学生在理解教材所反映的一般认识过程、方法和思路,鼓励和诱导学生多方探求,多角度认识和把握新知。 创造思维的实质是系统性、灵活地运用思维的各种基本方式,特别是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等。根据创造思维心理机制的分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我以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猜测揣摩,激发直觉灵感

猜测,按心理学的观点来说,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而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直觉发现,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多种猜想,鼓励他们跳跃作答,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突如其来的而说不出的问题答案,通过验证又是正确的,这实际上学生已有意或者无意地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说出思路,帮助他们验证。例如数学活动课上,我请学生解决如下一题:"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439.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5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此题可用"439.6÷ 2 × 5"去解,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为此,我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变换将等分若干份的圆柱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放置方法。最后学生明白了。

2.引导多向求异,实现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者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16等份的圆形硬纸,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生分别从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近似平行四边形、近似梯形、近似三角形四种不同的角度得到了公式。

诚然,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应用题根据条件提问题、根据问题补条件的训练等,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手段。

3.打破思维定势,教会逆向思考

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区思考核分析问题。表现为逆用定义、公式、法则,逆向进行推理,反向进行证明,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思维框架、产生新思维、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1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是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就应当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气氛。

4.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实践证明,民主型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可亲,学生的情绪平和,心情愉快,在良好的心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联想丰富,则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动力,更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内动办的源泉,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急于得到之而后快的心理上的满足,继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程序,问学生,全班50名少先队员,每人一条红领巾,应该买多少米红布比较合适,布宽(1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因不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而觉得为难,这样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积极的思维,也才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3强化问题意识,以问促思。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体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问需要教师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材各个方面进行提问。如教学每一单元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和从学生中收集问题。

(1)上课前7分钟的个人提问;(2)课前的个人笔问;(3)小组讨论的奇问;(4)精选提问,推荐问题。

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多思、深思、爱思、会思。培养创造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式。联想是一种自觉的和有目的想象,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时,教师以原型为基础,引导学生由眼前的知识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学生探索新的思路,从而解决问题。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注意组织启发学生进行联想,针对学生思路的阻塞处启用"原型"去点拨,让学生从"原型"中通过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创造性小学数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