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户 万
敏而好学 终成大器——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机电五所所长兼暖通总工程师周敏
本刊记者 户 万
周敏在查阅文献
陕西是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大省,这里有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7位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大师,为我国勘察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陕西省对于勘察设计行业颇为重视,为了加快培养省内勘察设计行业的高端人才,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于2014年在《关于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开展省级勘察设计大师评选。2015年年底,根据陕西省住建厅制定的《陕西省工程勘察大师评选办法》,评选工作正式启动。2016年4月,第一届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授予仪式举行。
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共计20名,涵盖岩土设计、工程勘察、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市政工程与城市规划等领域,代表了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最高水平。在这20人的评选里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机电五所所长兼暖通总工程师周敏排名第八,是民用建筑机电和暖通空调领域当选的唯一人选,堪称陕西省暖通空调领域第一人。
“第一届勘察设计大师的竞争很激烈,陕西省在铁路、公路及地基处理方面全国领先,特别是在青藏地区冻土勘察设计与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与研究,复杂地质超长隧道勘察设计与研究等方面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优秀的行业大师太多。我并非比别人更优秀,之所以可以取得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工作成果较全面,在个人获奖、科研、专著及参主编国家标准等方面都做了诸多工作。”周敏这样评价自己获此殊荣的原因。
但这其实不是周敏第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2015年“五一劳动节”,周敏曾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这是对每一个领域劳动者德育方面的最高奖赏。毫不夸张地说,能够获得这些荣誉,对周敏来说,确是实至名归。
在业内,周敏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最被人称道的要数他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设计的新型节能空调系统。这项技术的使用,使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能耗,成为国内外屈指可数的节能典范并被行业认可。
大抵去过周敏办公室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里是书的海洋。除了书柜里一排排的书,桌子上也堆着书。墙角地上还有四、五个纸箱里也装的书,纸箱上面也摆着一排书籍、资料和样本。“纸箱里的书,是从老区搬过来的,里面主要是以前工作中积累的书籍和资料。这些资料有多年前的图纸,这些积累是财富不能随便乱扔。省电信网管项目改造时,这些图纸都派上了用场呢!”说这话的就是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刚刚成立的机电五所的带头人周敏。
说起周敏,周围的人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在人生这条路上,周敏誓将“勤奋”践行到底。
1985年7月,周敏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暖通空调专业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带着对专业的一腔热忱,他被分配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院”)工作,正式进入暖通设计这个与他一生结缘的领域。
不论是求学,还是工作,周敏始终将勤奋努力奉为圭臬。在西北院工作期间,周敏踏实上进,将本职工作完成得可圈可点。1998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周敏获得了在职学习的宝贵机会。经由单位推荐,周敏获得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学习,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机会。对于好学的周敏来说,这可谓是天赐良机,在知识的殿堂里,周敏堪称如鱼得水。
对于周敏来说,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在职学习期间,除了学业以外,他本身还承担着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时间紧迫。但凭借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拼命地压缩,周敏不但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设计任务,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用周敏的话说,“那个时候,经常熬夜,有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常常工作到凌晨4点,后来有一段时间都累到吐血了,没有时间,就只能扛着。”
尽管如此,在周敏心中,在职学习的这段经历却堪称宝贵。“因为是在职学习,没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所以我只能上最好的课程,并且是最高效的学习。”周敏补充道:“也正因为那段时间的学习,加上工作单位的实践,让我储备了足够多的知识,对于我来说,没有比这更宝贵的财富了。”从周敏的神情中依稀可以窥见他对那段经历的追忆和珍惜。
在这段求学接近尾声之际,周敏还参与了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蓄冰空调工程技术规程》和西北院陆耀庆总工主编的《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的编制工作。在手册的编制工作中,作为两个章节的主笔,周敏深感责任重大。他感慨道:“两年来的实践,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尽管非常辛苦,却收获颇丰。”
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为周敏打开了暖通领域的窗口,让他看到了世界上与之相关的先进理论,看到了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与前景。最重要的,让周敏拉近了学术研究与工程设计两方面的距离,同时也开始更加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信息,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已、提高业务水平。正是经历了这些工作的储备与积淀,才让周敏得以成为暖通领域的传奇人物!
周敏(左三)获得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
周敏的研究领域和范围比较广泛,主要侧重于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冰蓄冷空调、区域能源、辐射供冷供热、置换通风、温湿度独立控制等。在他的诸多研究项目中,尤其以在国内暖通领域取得的成就最为卓著。
“在T3A航站楼项目中我们拿到了这个行业所有的一等奖和荣誉。”周敏略带自豪地笑着说道。在暖通领域,周敏可谓是站在了金字塔的顶尖,所获奖项不胜枚举。2012年度中国建筑优秀专利奖银奖,2013年陕西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专项设计一等奖,2013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2013年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奖专项建筑环境与设备一等奖,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优秀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奖一等奖,2014年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入选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等。
一路走来,周敏获得了太多的荣誉和成就,而这条荣誉之路上最为突出的明珠,就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及方式。周敏表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最成功的探索,也是最艰难的探索。”
当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新建了很多机场、车站、会展等高大空间建筑。这些建筑大多采用高大、通透和开敞的建筑设计形式。围护结构以大面积透光玻璃幕墙为主,旅客等候区域层高大,其层高多高于10m,甚至超过20m。室内人员密度变化大,人员活动区在室内2m范围以内。如果采用全空气系统,则空调运行能耗高,空调系统风管占用空间大,导致建筑层高甚至需要设置管道夹层增加土建部分投资。
周敏通过对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新白云机场的能耗调研发现,大型国际机场航站楼单位面积电耗约为108kWh/(m2·a),而空调能耗约占到整个总电耗的50%。因此,降低此类建筑的空调电耗是机场车站节能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在咸阳机场T2航站楼设计中,周敏就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率先采用冰蓄冷技术,提出了采用新技术降低机场车站空调运行费用的方案,成为早期国内该项技术西部第一人。
但是项目的完成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项目初期,压力非常大,因为没有人相信我。”周敏坦言,在项目初期,尽管自己已经进行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但因为是新技术的首次使用,仍然遭到了质疑,阻力很大。周敏没有放弃,他用专业的知识水准、真挚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使得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而实际的数据也证明这项新技术在暖通领域实现了一次节能技术革命。
紧接着,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建设中,周敏组织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在西部机场集团机场建设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针对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的特点,在完成项目设计的同时进行相关科研技术的攻关,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
根据高大空间能耗的特点,周敏制定了科学严谨的节能方案,主要从“降低空调负荷、减少输送能耗、提高制冷供热效率”三方面着手。同时,周敏还在高大空间方面引入温湿度独立控制理念——空调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以提高制冷效率,重点研究4个创新性技术系统集成和1个关键技术。
周敏带领团队研究出一种由地板辐射供冷供热、溶液除湿、置换送风及干盘管集成的适用于高大空间的新型空调末端系统,从减少空调设计负荷、降低空调系统输配能耗、提高冷源效率等方面,实现了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运行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低成本投入。
在空调末端,周敏采用多级(加压循环)泵和混水输配的技术,以泵代阀,降低水系统输送能耗。同时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不同温度需求,实现管网小流量大温差节能运行和用户的大流量小温差稳定运行。
周敏将开式外融冰直供作为空调制冷机系统的形式,减少间接换热增加的投资,降低输送能耗。
在空调水系统的能量(或温度)梯级利用方面,周敏提出了末端高低温串联式+冷机高效三级串联的系统,实现了能量(或温度)的梯级利用,提高了冷源的利用效率。
最终,经过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实际运行数据显示,与传统空调方式T1、T2航站楼相比,T3A航站楼年耗电量降低39%,冬季年耗热量降低23%,折算节省运行费用每年930万元,节省初投资约3000万元,同时与国内同类相比节能超过50%。此项技术的应用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能源,也避免了极大的浪费,成为暖通节能领域的里程碑。周敏在暖通节能领域创造了一个奇迹。
主持完成的科研通过鉴定,获得“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结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项目仅仅是周敏工作生涯中的一个缩影,尽管项目收获了诸多荣誉,也得到了社会各界极高的认可和评价,周敏却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相反,他始终奋战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不断进行一个又一个新的尝试,攀登一座又一座研究的高峰,将更多的成果展示给世人。
对此,周敏轻描淡写地说:“当初并没有想到要走这么远,只是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了。走到一个地方,如果不去开辟新的方向,就无路可走了。”
现在,周敏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机电五所所长及总工程师,还兼任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及西安工程大学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除此之外,周敏还有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技术与信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多种社会兼职,不断给业界带来新的成果。
近年来,周敏参编了10余部国家或行业技术措施、标准、规范及手册,负责主编国家和地方标准图集3部,发表论文20篇。自2010年至今,他已申请各项专利32项(24项已获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申请的专利中29项为发明第一人。
对于自己多年来取得的科研成就,周敏谦虚地表示这一方面源于西北院对自己学术生涯的支持;另一方面则归功于一直伴随左右的团队。“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切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都将成为零。我身后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我们一起走到了今天。”周敏十分自豪地说道,“不仅如此,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我们也总会遇到优秀的合作伙伴。”
作为机电五所的所长,周敏自觉责任重大,因此总是不忘照顾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我得对他们负责,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在他的带领下,机电五所屡创佳绩。他领导的青年团队在2012年获得中建总公司“青年文明号”和2014年获陕西科技系统“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先进集体”称号;他成立的“低能耗建筑技术创新团队”获得2015年陕西科技厅100万元资助;他领导的暖通专业团队分别在专利、国标图集、设计,以及科研等方面多次获得了行业一、二等奖,特别是他主持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设计和科研2012年至2014年囊括了国内行业所有一等奖。
此外,他们承接的项目不断扩大,设计的领域越来越多,机场车站类、文化事业类、体育馆场馆类、酒店宾馆类、办公写字楼类、学校院校类、百货综合体类、医院病房类、住宅小区类及区域能源等专项技术类都有他们的创造。在周敏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传奇。
科研之外,周敏还同时担任3个学校的研究生导师。深知老师的责任和担当的周敏,尤其注重自己的专业修养。周敏清楚地知道,他身上担负的不仅是科研,还有对一群人的培养,这群人,将来会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他在专业上对学生要求很高,喜欢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去做。与此同时,他又是学生们的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术,彼此间打成一团。周敏对待学生总是非常热情,也不断关心他们的成长。院里的奖励政策也多让他用来鼓励学生,支持年轻人的梦想。亦师亦友的周敏可以说是学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周敏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工作近30年来,他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特别是获得3次省部级先进表彰。他在工作上身先士卒,早走晚回是家常便饭,春节期间也能见到他加班的身影。“一个人的未来,从他晚上和周末如何利用时间就可窥得一斑。只有充分规划自己业余时间的人,才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周敏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要求自己的。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于周敏来说,过去的荣誉都将成为新的起点。在绿色环保、降低能耗的政策需求下,暖通领域正面临绝好的发展机遇。
“PM2.5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常驻指标,室外暂时无法控制的话,至少要在室内减少PM2.5的存在,这就对暖通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周敏说:“过滤室内的PM2.5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同时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机遇。”
周敏介绍道,以前所有的暖通室内过滤都是针对PM10的,而针对PM2.5的标准还不完善。他说:“前一段时间我们申请了一个国家标准图集的编制,就是针对室内PM2.5的处理方法。我们希望通过编制图集来统一一种做法,既能满足室内PM2.5的过滤净化需求,又能降低初投资和运行成本。”
周敏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不会止步不前。在他的眼中,做科研就要不断开辟新的方向,不断向着更后面的高峰攀登。在科研领域,周敏数十年如一日,敏而好学,终成大器。
带领院技术骨干前往清华大学学习交流
与建设单位和清华测试老师在T3A航站楼施工现场
团队获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