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芒景布朗族文化世代流芳

2016-12-10 01:33苏国文谭春
今日民族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茶树文化

□ 文 / 苏国文 图 / 谭春

让芒景布朗族文化世代流芳

□ 文 / 苏国文 图 / 谭春

布朗族祭茶魂

“想那个地方,青翠的山岗,山花在开放,清泉在流淌;想那个地方,炊烟绕夕阳,茶的摇篮,云的故乡……”歌曲《想那个好地方》生动描绘了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当地傣文石碑记载,景迈山古茶林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现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古茶树320余万株,是澜沧江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茶林景观最典型、文化内涵最丰富、人地关系最和谐的古茶林,对研究茶叶发展史、古代茶树种植、古代茶叶规模生产经营、古代茶叶贸易、茶艺与民族的关系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布朗族、傣族人民世代居住于此,种茶、制茶、卖茶、吃茶、饮茶、祭茶,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自2010年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来,景迈山古茶林获得了多项殊荣:2012年9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国际茶叶委员会认定为世界茶源。

伴随着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开、推进,位于申报核心区的景迈、芒景、芒云3个行政村渐为世人所知。其中,拥有1800多年历史、600多户,布朗族生产、生活方式、代表性传统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的芒景村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向往。

相传,1800多年前,布朗族首领哎冷率部南迁途中,发现“来干发”(今芒景)像一头肥胖的大象,土地肥沃,森林茂盛,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野兽繁多,森林里长有很多的“腊”(野茶),地处偏僻,是人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哎冷便令族人停止迁徙步伐,在这里安营扎寨,建家立业,正式定名为“汪完弄翁发”(布朗中心大寨)。据布朗族史诗唱词描述:那时布朗族先民的居屋很简陋,是两棵树丫顶起来的棚棚,屋顶全用树叶盖,布朗族称为“亚戈改”。人工大面积栽培茶与“亚戈改”的建盖是同步进行的,史诗唱道:“晚上哎冷领我们在 ‘亚戈改’的灰堆里滚睡,白天领我们上山找茁壮的野生茶苗,采来饱满的茶籽,啊!我们在屋旁边育茶苗,我们在寨旁种大茶树,露水过后小茶树开出闪闪的金花。”就这样,人工种茶的新纪元在芒景的布朗山拉开了序幕,茶树从一棵到数棵,从数棵到成片种植,经无数代布朗族、傣族先民的辛勤劳动,最后形成了拥有千年万亩古茶园的芒景。

从此,勤劳智慧的布朗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部分还以傣文(布朗族使用傣文)文献、傣文石碑一代又一代地记载、传承下来,但在“文革”期间,文献、石碑损毁大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收集整理民间口传文艺作品、挖掘展示民族歌舞,举办“布朗族山康茶祖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活动,芒景布朗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弘扬,受到国内外布朗族同胞、相关人士和学者的好评。经过多年精心打造,每年的布朗族山康茶祖节都会有大量群众、游客到这里来集会拜茶祖;初具规模的布朗族文化园已成为展示布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让芒景布朗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延续下去,发扬光大,笔者有几点建议:

芒景村翁基布朗族古寨

一是建议将芒景村小学办成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完整完全小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精通布朗族语言、热爱布朗族文化的青年教师,以便让学生就近入学,减轻家庭负担。另外,从幼儿时代、少年时代更多地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是建议将芒景布朗文化园办成芒景村社区学习中心、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点、布朗族传统文化传承点。

三是建议加大对布朗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力度。目前,一些珍贵文献、文物还藏存在民间甚至在境外,亟待进行收集、保存、展示、研究。

四是建议加强自然生态保护。近年来,极少数人到景迈山来打猎捕鸟、捕鱼寻蜂、挖野生药材,甚至偷砍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希望有关部门在景迈山四周主要通道口多树立一些宣传牌,并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惩处力度。

(责任编辑 方绍荣)

猜你喜欢
茶树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茶源贵州 依据充分
谁远谁近?
茶是由茶树的叶子做成的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