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宁 韦元山 摄影/韦元山 吴永兵 行向辉 刘宁
丝路印记——从长安到西域(上)
撰文/刘宁 韦元山 摄影/韦元山 吴永兵 行向辉 刘宁
沙漠驼铃
9月28日至10月8日,从长安到西域,行程8000里,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4省,我们走了“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的中国段。至喀什的夜晚,仰望夜空,星光浩瀚。不远处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就是中原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又一交汇处。在它周围,形成中国西部最壮美的高原、戈壁、雪山等自然景观。这十余日,从长安到西域,八千里路云追月。丝绸之路穿越了中国西部这几个省不同的文化圈,检阅了西部广袤而神秘的大地,看到了多民族混血、混种的情景,目睹了多姿多彩的多民族乐舞,感受到文化交相辉映的样态。丝路文化是线性的,又是累积多层的,“玉帛古有路,代代皆不同”。在这条路上,我们领略了张骞、卫青、霍去病、班超的大汉雄风,观赏了玄奘一路西行见到的佛寺石窟,感受了李白从中亚携带而来的浪漫和豪情,满载着汉唐诗酒……
在长安,曾在武帝茂陵博物馆看霍去病墓前的汉代石刻,也曾去汉中博望侯墓前看过那对著名的石虎,碧草青青中大汉王朝最勇猛的壮士在这里长眠2000年了,可他凿空的丝路却仍在今天绵延。古城西安最繁华的旅游景区大雁塔,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踩着金蛇狂舞的鼓点,喷射出大小不等的晶莹水柱,灯火阑珊里大慈恩寺塔划破长安夜空,玄奘法师手执禅杖屹立在那里……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古代文明互相汲取文化营养的大动脉,长安则是这条大动脉上的策源地。在这座城市里诞生了唐诗汉赋,产生了《史传》《汉书》,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街巷都可以寻找到历史的典故和记忆。长安,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化身为一个巨大的文化意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如今的长安城内早已经没有了秋日捣衣声,但是大唐芙蓉园里的歌舞声响彻天空。兴庆宫的花萼楼尚在,曲江池里的碧波依然动情,随着新的“驼队”整装向西而行,用心去感受这个亦新亦旧的的丝路吧。大唐春蚕吐出的银丝,连接着八千里路的云和月,汉唐的长安将中华文明延伸到很远很远的空间。从长安到西域,八千里路,长城可见,古城可见;骏马可见,野骆驼、野牛羊可见;红柳、胡杨可见;芨芨草、骆驼草可见;戈壁、荒漠、高原、雪域、雅丹可见;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孤冷凄寒的柴达木盆地、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皆可见。物质、文化、宗教、历史、乐舞,甚至疾病、战争,都在这条路上往来,世界因丝路而喧哗,中国因丝路而光华四射。
兰州黄河大桥下,黄褐色的河水缓缓从城中穿过,岸边的大水车吱吱呀呀地转动,黄河母亲的雕像依然亲和……那么黄河岸边临夏回族自治州所在的炳灵寺呢?“远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达者,因谓之积书岩……彼羌目鬼曰唐述,复因名之为唐述山,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述窟。”(《水经注·卷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炳灵寺石窟娓娓道来,仿佛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长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丝路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汇融合。在黄河岸边,中国的大河文明与异域文明相交相融,这是黄河的魅力,也是丝路的魅力。
是夜,在兰州正宁小吃街上,包头巾的回族妇女穿梭闹市中,戴白帽的男子在摊位上晃来晃去,冻梨、杏仁茶、羊头、牛肉琳琅满目地摆满了货架,正宁街散发着类似于长安回民街一样的伊斯兰气息。愈往西走,异域的风情便愈浓郁,愈往西行,少数民族的气息愈厚实,丝路无疑又将多民族融合在一起。
说不尽的兰州街市回族风情,看不尽黄河滚滚向东而去的情景,金城关是丝路西行的第一座关隘。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题金城临河驿楼》一诗里写道:“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站在气势雄伟的金城关上向远看去,确有雄壮之气充溢心中。
从乌鞘岭开始,至玉门关,就进入著名的河西走廊了。
河西,黄河之西,走廊夹持在祁连山和合黎山、龙首山之间,绵延1000公里,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交融地,也是大汉王朝与匈奴连年征战争夺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以“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来形容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时痛不欲生的心情。而事实上,河西走廊上文化辉煌而绚烂。丝路西去,佛教东来,河西走廊上佛寺石窟遍布。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分布在这条绵延悠长的古道上。居延汉简、敦煌文书都在这条古道上出土,还有随处可见的汉、明长城遗址,一座座废弃而苍茫的古堡古城在历史的风沙中被掩埋。
铁骑在一望无际的河西走廊上奔驰,白色的骆驼草一丛丛、一簇蔟地洒落在戈壁滩上,隐隐见长城遗址,不知道是汉代的还是明代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王昌龄如果在,他会怎么看? 甘肃境内均有秦、汉、明三大长城的西部起点。一个孟姜女将始皇帝永远定在暴君的柱子上,所以汉代的边防设施,不叫长城,统称为“烽隧亭障”。烽隧是举火报警的军事设施,烽火台相当于现代的边防哨所,亦称烽墩,或墩台,住有屯兵防守及举烽报警。亭是较大的军事据点,亦称障塞。汉武帝元鼎六年,修筑兰州黄河以西通往河西走廊的长城,目的在于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和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明代则在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在有些地方,汉、明长城则是合二为一的。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夜到张掖,行人非常少,灯火却异常明亮。第二天清晨从市内穿行,见一西夏式佛塔建筑,梵铃低垂,华幡绕顶,陡然明白此乃著名的张掖大佛寺也。大佛寺初名迦叶如来寺,西夏崇宁永安元年所建,寺内著名的卧佛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木骨泥塑卧佛,卧佛背后绘有唐僧取经图。甘肃是玄奘取经必经之地,有三处绘制有取经图,分别是敦煌绢画一幅,瓜州榆林窟二幅,东千佛洞二幅。敦煌的是晚唐作品,瓜州的是西夏时绘制,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图大约是元末明初时绘制,目前学界关于它的绘制时间存在极大争议,然而,不管如何玄奘取经的故事深入老百姓之心,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也许正是玄奘忠贞不渝的取经精神和坚强意志成为后世人敬仰他的主要原因。
张掖古称甘州,是甘肃境内水草最风茂的地方,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就可充分证明这一点。秋季的张掖彰显出旖旎秀丽的风景,真像是到了塞外江南一样。
有一匹与众不同的马,携带佛光梵音,从天而降,在张掖的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留下了蹄印,从此有了马蹄寺,寺内有一组庞大的佛教石窟群。骏马嘶鸣,黄沙漫卷走上丝绸之路,就是走上了一次寻找历史的旅程,就是一次发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佛教传入中国,最先进入新疆,接着进入河西,又从河西进入中原,最终在长安完成了它中国化的过程。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佛教化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长安,大兴善寺里诞生了密宗,之后传至青龙寺,又由青龙寺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真言宗。在大慈恩寺,玄奘创立唯识宗,香积寺诞生净土宗,华严寺产生华严宗,净业寺创立律宗,草堂寺创建三论宗,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性事件是开宗立派,佛教八大祖庭,六个都在长安,那么,长安自然是佛教中国化一个不可逾越的地域。五代之后,印度佛教急剧衰落,然而佛教却在中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并由长安传至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同时中国文化也因为吸收印度佛教文化,发生新变。由此看来,河西是佛教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地理文化空间。
“丝绸之路群雕”是西安市为纪念1987年丝绸之路2100周年落成的大型纪念性雕塑。现已成为古城西安“丝绸之路”标志性雕塑
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据传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祁连山由西北而东南,将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截然分开。祁连山的雪水沿着山阴流淌而下,在山下一条狭长地带冲击出几个断续不一的绿洲平原,张掖就是其中之一。河西因水而活,张掖因黑河而有了生命,有生命就有文明,有文明就有交融。历史上,羌、匈奴、吐谷浑、蒙古、藏等多民族在此游牧,中原王朝在此屯兵农耕。虽然牧区与农区,中央国家与周边部族之间产生复杂的矛盾,但是华夏边缘的变动过程,浸透着不同生态人群丰富的生活史内容。
长城在甘肃境内最著名的莫过于嘉峪关。它和丝绸之路一样,是线性的,只是一条从东向西而去,另一条则从西向东蜿蜒而成,前者代表开拓,后者意味防御。“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虎门禁烟的林则徐到这里一声轻叹,从沿海到边陲,这期间经历多少地理空间转换,林大人迷茫什么呢?“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大清国的边疆海上、陆上危机,在他人眼中“千古险”的嘉峪关,在林则徐眼中只是“一丸泥”,不堪一击。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对国家前途哀叹,而今天的嘉峪关市繁华热闹非同一般。“牛牛”烤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燃烧的炭火里炙烤着嘉峪关人民火红的生活。
爬上高高的山坡,走过松软的土地,在芦苇丛生的土山上,远眺嘉峪关: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3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门顶城楼东西各有一楼,三楼连城一条线,组成了一幅绝美的嘉峪关关城图。嘉峪关更像是一个象征,它是边塞的代言者,也是大漠黄沙的见证者。一个中国古建筑的结晶,一种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隐喻。大漠黄沙,雄关高耸,芦苇飞花,红叶晚霞,雄浑与柔美相拥,苍凉抱着暖阳,嘉峪关前的红叶芦苇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这是别处看不到的风景,体会不到的诗境,唯有在边关才有的情境,也许今生再也不会看到那么美的秋景了。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3市(州)6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距今2130多年。
嘉峪关有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轱辘车。高高大大的木质车轮,足足占去整个车的大半部分,甘肃人就是用它做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据说在丝路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沙漠第一泉——敦煌月牙泉
古阳关的张骞雕像
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
雄浑焉支山。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轻将领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公元609年,隋炀帝驾幸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使其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而闻名天下。
河西走廊和西域是中原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化四大文化交汇点,敦煌是其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是文明核心和精粹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敦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玄奘在这里做了最后的充分准备,他纵身一跃,将进入更加广袤的西域地界,而玄奘所在的敦煌,严格意义上讲,是瓜州。在敦煌莫高窟,东有安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西有西千佛洞,这三个地域的石窟艺术风格相近,因此,可看做一体,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敦煌范围。在大敦煌的视野里,追踪玄奘的足迹到了瓜州。
瓜州,古时称安西。玄奘取经途中,曾经在瓜州滞留一月有余讲经说法,并且收徒石磐陀,在石磐陀的引领下,顺利渡过葫芦河,可不久,就遭到石磐陀的背叛,独自一人过八百里莫贺延碛,几近殒命,因此,玄奘与瓜州渊源颇深。瓜州人非常用心地将玄奘与瓜州的所有人和事联系起来,建了一座“玄奘取经博物馆”。瓜州人解释说,如果没有石磐陀带领玄奘过葫芦河,那么玄奘是根本无法渡过这条险峻的河流的,这条河流就如同《西游记》所描写的流沙河,“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更值得瓜州人自豪的是,瓜州的榆林窟,也称万佛峡和东千佛洞保留着6幅完整的唐僧取经图。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古丝路上的丹霞地貌
麦积山位于甘肃“陇上江南”天水,以烟雨麦积、绝壁佛国闻名于世。2014年被列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雅丹地貌
瓜州人敬爱玄奘,就连县城大道都称为玄奘大道。瓜州蜜瓜果然与众不同,甜而不腻。瓜州城满是圆圆的馒头柳,郊外满是胡杨和红柳,胡杨呈金色,红柳现驼红色,芨芨草、骆驼刺、沙枣树、芦苇遍地都是。在瓜州,野牛羊群、野骆驼遍野都是,野驴还在道上散步......
在河西与西域交接之地,期待着残阳晚照,那样就可以拥抱大敦煌无限的悲凉和沧桑。古时无数戍边将士留下的烽燧古堡,大多死去了,但是只要有夕阳召唤,它们便都复活了,恍如遥远的历史正缓缓地向你走来……
东千佛洞位于安西县桥子乡东南公里长山子北麓,因与敦煌西千佛洞相对地理位置区别,历代惯称“东千佛洞”,又因第七窟彩绘接引佛之故,又称为“接引寺”。石窟是在河道两岸开凿,现在河道早已干枯,东西两岸的石窟悄然静坐在山间,因为没有敦煌莫高窟的盛名,到这里来的人也比较少,整个山谷静谧得很。
东千佛洞以第二、五、七窟驰名,第二窟表现的是藏传佛教,其密宗佛教壁画可弥补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五窟是显密宗皆有,七窟是把显教和密教风格融合在一起。第二窟是西夏时开凿,窟内两幅《水月观音》技艺精湛,堪称绝品。水月观音在印度河西域的石窟中是没有的,此处水月观音图以山水竹石,显示出佛教中国化的意味。而且,第二窟内两幅水月观音图上都有唐僧取经图。图上唐僧身披袈裟,双手合十向观音膜拜,猴型行者则手牵马匹紧跟在后,这两幅取经图和榆林窟西夏二、三、二十九窟的取经画非常相似。因此,是我国石窟寺壁画艺术中反映唐僧取经故事的珍贵资料。更加弥足珍贵的壁画是第二窟穿道过洞南北两侧的两幅观音曼陀罗,其中一幅画中人物姿态曼妙,身体肤色与脚底肤色不同,有明显的印度画法特色,而人物服饰、体态又呈现出鲜明的西夏特征。这在我国壁画艺术中是绝无仅有的两幅作品。
别了,这佛寺石窟林立,古城、烽燧、长城遍布的河西文化长廊,阳关已经在脚下。王维说,再往西行,你将没有朋友,那么今夜就让用祁连山墨玉做的夜光杯斟满美酒,与阳关作别吧,也就是与河西告别,因为就要走进西域的大门了。
玄奘天竺取经回国,就是由丝路南道的阳关而入长安的。提及阳关,必然要提及丝路上的另一重要关隘玉门关,显然唐诗里的玉门关似乎出现的更多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李白开篇就写天山明月,云海苍茫,而玉门关这个地方是和青海联系在一起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两首诗都提到玉门关、青海、楼兰,可见,玉门关是连接甘肃与西域的重要关隘。楼兰在今天新疆若羌境内,洮河则在甘肃境内,吐谷浑就是今天位于青海省内土族的祖先。唐时,吐蕃占领了青海,玉门关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的地方。
眼前突现雅丹地貌,这片被塞外劲风雕琢的大地呈现出万千样态。大自然的风力,不断地梳刮着坚硬的泥沙,把它们镌刻成凹凸有型、千姿百态的浮塑,它们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蘑菇,而那个头像背后是巨大的荒冢……
编辑/韦元山
嘉峪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