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明
牧式教学的提出,具有一定的伦理基础和哲学意蕴。它从牧羊的行为和过程中受到启发,并在深入研究牧场的生活规则和生命状态的基础上,将“牧”的思想和行为创造性地应用到教育上,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自主开放的教学范式。
一、牧式评改:概念溯源之解读
牧式教学,反映了这样的教学理念:牧羊者(教师)是放牧(教学)行为的指导者和带头人,而非知识真理和权威的化身。教学在这里成为一种指导性的知识传授活动,这种教学活动认为知识由教师带领学生探索获得。教与学的关系在这里就是:你需要,我提供。倡导学生主动体验、摸索个体知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由学习。
牧式教学,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是一种倡导以体验为核心、重视与生活世界相连接、注重亲身实践体悟、促进自主有特色发展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引导教育对象用“心”去体验,并在自主的体验中将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的教学范式。
小学语文牧式教学法是指运用牧式教学法的理念及其理论主张来建构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系列操作策略、方法。它以牧式感悟、牧式积累、牧式阅读教学(简称“牧式阅读”)、牧式习作指导(简称“牧式习指”)和牧式习作评改(简称“牧式评改”)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独立思考,互动学习,集体评价”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流程的基本要素,显现着这样的教学主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课堂主体形式;重视生生互动;重视合作性情境的建构;建立、运用新的评价观;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追求三维目标的均衡达成。
牧式评改告诉我们需要把握四个字。“旨”——文本的每一个标点、字词、语句、段落乃至整个文本都有一定的明确的意义指向,它们以其自身所独有的内涵共同构成了整个文本的价值资源,并且众星捧月般地形成了文本的主题思想。“独”——“独自学习”,即学习者个体的带有个性化行为的语文学习;“独特收获”,即学习者获得的独特的感悟、理解,或许是感受、或许是知识、或许是经验等等。“潜”—— 叶圣陶曾说,潜心会文本。这里的“潜”就是指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走进文本,领悟文本,从而准确地感悟、理解和把握文本。“悟”—— 它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只能由学习者自己获得,这是任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想要有所收获的一条必经之“路”;不通过感悟,外界的东西对于主体来说,就始终是没有意义的。
牧式评改就是运用咬文嚼字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己与同伴的习作文本进行阅读和感受,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有关解读、品悟、修改、鉴赏文本的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牧式读写活动。它是一项课标要求、一个教学理念、一种学习方式、一场学习建构。
二、牧式评改:方式变革之言说
“文本式”读写教学向“生活式”读写教学方式的转换,需落实“三个延伸”:一是向文本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思想、便于理解的空间;二是向作品作者的带有个性化色彩的生活史或生存环境的延伸,缩短与作者思想、情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触摸到作者心灵,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三是向现实生活的延伸,走进生活、自然和社会,向生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思考、批判、探索、应用的内动力,成就良好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品质。
1.“填鸭式”转向“体验式”
小学语文牧式读写教学方式的转换需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直觉体验,即感性体验。对初学汉字的孩子来说,直觉很重要。二是行为体验,即在活动中亲身获得体验。行为体验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是在亲历亲为的动态中获得的。三是内心体验,即理性体验。内心体验是在直觉体验、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要应用诱、引、导等有效方式,积极鼓励孩子们用“心”去体验,并在体验中把教学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动,促进他们认知、明理的发展。
2.“代庖式”转向“对话式”
小学语文牧式读写教学由“代庖式”转向“对话式”,需要从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改变入手,着力于建构开放、安全、平等、多元的对话平台:一是自主读写平台,与文本的对话;二是读写分享平台,师生、生生间对话;三是反思表达平台,自我心灵对话。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灵对话式的反思表达,给他们陈述己见的机会,倾听他们的“体验之思”。在这样的多元评价中,学生不断拓展思维,促进知识内化,增进体悟自觉,提高判断、选择、融合等学习能力,从而优化心智结构,学会学习。
三、牧式评改:课堂形式之组织
“深化”评改是牧式评改课堂的主要特征。教师组织学生对他人或者自己习作中的优秀之处进行赏析、对欠妥之处进行修改,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学生在自我点评、修改、鉴赏活动中领悟和提高阅读及习作水平。其主要流程如下。
1.引入牧场——展标订标
引入牧场。牧者带着牧群走向牧场,意味着已经为牧群备好了水草肥美的牧场,牧群将要在这草场中美美地饱餐肥美之水草。牧场就是生态场。同理,课堂如同“牧场”,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牧场”,意味着学生将要调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储备,结合“牧者”与“牧场”所给予的学习条件及其资源进行一系列的牧式评改活动。
展示目标。即展示本次评改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定向,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效益观念和进取精神。
自主订标。即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制订评改标准,一般含“一般要求”(即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本次习作训练的规定性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评改尺度与标准是什么,知道用什么来衡量习作;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他们懂得审题对于每一次习作的重要性,懂得昨天按什么要求写,今天就按什么尺度评和批。
2.自主觅食——个体评改
自主觅食。即牧群进入牧场的自我觅食。有经验的牧者不是直接给牧群提供草坪,而是将它们赶到可以找到草的地方,给它们一定的时空,让它们主动去找。同理,就教学而言,“自主觅食”就是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进行的自主评改。此时,学生须调动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可以自己调整学习的态度,可以自己选择处理知识的方式……
自主评改。这是整个评改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评改的成败。这一环节,集中地体现了本策略的自主性、训练性、全面性与创新性这样四个特性,并为组内自主交流做准备。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对学生自我阅读方面的点评、修改以及对鉴赏能力的检验和培养。
一般应完成如下步骤:点评——评语(眉批、总批等);修改——推敲(遣词造句、段落修正等);鉴赏——选赏(佳词佳句、优美段落篇章等)。
一般可采用以下形式。①全班随意抽取式。将习作置于讲台,全班同学不看作文本上的姓名,随意抽取一本作为评改对象。②组内推磨评改式。一组内四名同学,A评B,B评C,C评D,D评A。③组内一对一评改式。组内四名同学,A与B、C与D一对一互评。④全班推磨评改式。⑤班内一对一评改式。班内你任意选定一名同学,与之对调评改作文。⑥组内随意抽取评改式。组内四本作文本,每人随意抽取一本,作为评改对象。⑦小组对调评改式。以组为单位交换评改,即A组评B组,B组评A组。
操作时要注意:①要认真指导学生写好眉批和总批;②要认真指导学生规范习作批改;③要有明确的可供操作的量化细则,便于评改习作的等第;④留给学生的时间要充足;⑤教师巡视点拨辅助,增加信息的深度和宽度;⑥要注意写上评改者姓名。
3.咀嚼反刍——交流点评
咀嚼反刍。反刍是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如此多次,直至彻底嚼碎返回胃里。其实,这与教学异曲同工。学生通过“自主觅食”后产生了自己个体的所悟所得,往往或不够全面,或一知半解,或者不尽正确……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解“惑”补救的过程,“展示+点引”就是在这样的前提状况下进行的教学领域里的“咀嚼反刍”。
自主交流。这是可开拓学生思路、将个人独立评改所得转化成集体成员的共同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锻炼和表现机会,激发其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较充足的课堂参与机会的过程;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沟通,培养他们听取别人意见,以及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别人的评改意见来启发自己的评改的过程。
一般采用如下形式。①宣读汇报式。每人将自己的评改结果在小组内宣读交流。②宣读补充式。在个人宣读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有不同观点的,可及时补充自己的意见。③中心辩论式。围绕评改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在讨论交流时提出来,让大家各抒己见,不苛求统一,而是要注重这一过程中见解的合理性。
操作时要注意:①教师要注意在交流时的巡视;②要重视对小组长的训练和培养工作;③要把握好讨论的几个要素:目标指向、时间保证、师生反馈、讨论常规、师生情趣、优势互补。
师生点评。即教师点名宣读习作及评改结果,再进行点拨、评价。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尤其是评改知识体系,建立各自评改方法序列;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加强思维的深广度、准确度;有利于肯定评改成绩,纠正评改错误,指出不足,保证评改的科学性、准确性。
一般采用的形式有:①串讲式;②茶话式;③探讨式;④质疑式。
操作时要注意:①教师的点评语言要简洁明确;②点评时要注意考虑到不同层面学生的习作及评改,以反映习作全貌及评改概况;③要紧紧地围绕习作的要求,特别是“特殊要求”或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要有意识地将重点、难点渗透在点评之中;④教师要深入钻研,精于调控,讲究留白。
4.自主回味——评改梳理
自主回味。“……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同理,学生也进行着对学习内容的“回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回味”就是相信学生能带着潜在的建设性的力量进行梳理与反思并实现自己的知识建构。
评改总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评改情况、评改所得等一一总结,这有利于学生及时提炼并形成知识结构,理明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评改方法序列;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作文的评改热情;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方法。
操作时要注意:①要以生为主,教师作相机点辅引导;②要注意围绕目标及评改要求总结;③要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④要注意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学习序列,以帮助其提高能力;⑤教师要注意对评改的评改,并签上自己对评改的意见(此环节一般在课后)。
5.再度放牧——自主修改
再度放牧。牧场是一个生态场,牧群在牧人的引导下在牧场里觅食成长。发现新牧场,有两层意思。一是牧群在觅食的过程中,自己有了新的发现——又一处水草肥美的地方。引申为学生运用所学可以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逐渐走向“教为了不教”的境界,逐渐实现教师“淡”出教育场域。一是牧人在放牧的过程中,又有了新草场的发现——明天将可以引牧再来。寓意再度放牧。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和应用,教师引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用已学去求取新学,认识新事物;用已学去探索未知,开拓未来,获取新知……课堂,就是一个生态场!
自主修改。即学生自主评改及其总结后,根据评改结果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有利于发挥评改的作用,特别是对眉批、总批的功能发挥,能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在吸收评改信息后进行第二次习作,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并逐步认识到好习作是改出来的这一写作规律。
操作时要注意:①要注意修改后的第二次评改(一般对照评改进行第二次简批);②要引导学生认真自觉地学习评改语,认识到习作中的优缺点,养成自觉、快速修改的习惯;③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评改中的不足(包含自己习作的不足及评改者不恰当的评价),引导他们养成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