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其+周毅
一、课前谈话,聊“神”
(师板书“神”)
师:现代社会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本领异常高超的人为“神”,如电影里常看到赌术高超的人被称为——“赌神”。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神?
生:比如说军神。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课文的题目,你挺会偷懒的。
(哄堂大笑)
师:谁再说一个?
生:神医。
师:神医,或者我们把这个医放到前面来,有医神,也有医圣,对吧?
生:武神。
师:好像有一部电影里面
有一个武神,周杰伦演的。
师:现在人们也把一个跳舞跳得特别好的演员称为舞神,你知道是谁吗?
生:杨丽萍。
师:还有赛车的人。
生:车神。
师:知道车神是谁吗?那个车神叫舒马赫。他拿过八次F1方程式的大满贯。好,聊了这么多,接下来咱们开始上课。
二、检查预习,梳理疑问
1.把握大意,理清情节人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
课文,它的题目中也有一个“神”,题目是《军神》。(在“神”字前板书“军”)
师:军神,课文咱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也读过了,那谁能借助课题简要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思考)
生:短文大概意思是一名病人来到沃克医生开设的诊所里,沃克医生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自己被打伤了眼睛,需要做手术。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所以只能直接做手术。做手术时病人一直抓着床单,把床单都抓破了,手术后医生得知他叫刘伯承,十分敬佩他,尊称他为“军神”。
师:他在说的时候有一个突出优点,就是抓住了这篇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
生:沃克。
(师板书)
师:还有一个是——
生:刘伯承。
(师板书)
师:谁还能说得比他再简
洁些呢?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已经试着概括过了,借助一下你们的预习纸,能说得简洁些吗?
生:沃克医生迎来了一个病人——刘伯承,刘伯承右眼被打伤了,需要进行手术,可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毅然挺了过来。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所作所为震撼了,称刘伯承为“军神”。
师:你概括得很简洁,而且语言非常流畅。
2.梳理课前疑问
师:这篇文章,我们在读的时候还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不是?
生:是!
师:我让大家提一个最想探讨的问题,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提了两个,甚至有些同学提了三个。张老师已经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了一下,(课件出示)这么多问题,你会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1.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身份?(邹成磊等11人)
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杨子铭等31人)
3.刘伯承为什么要数手术的刀数? (许真晨等4人)
4.刘伯承为什么能在手术中一声不吭?(陈启杭等2人)
5.文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刘伯承作为一个军人的勇气?(张馨予)
6.为什么沃克医生手术中会这样紧张?(郑乐怡等5人)
7.沃克医生两次愣住分别是为什么?(胡格然等4人)
8.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有哪些变化?(王奕山)
生:两类。一类是针对刘伯承提的问题,还有一类是针对沃克医生提的问题。
师:对,抓住主要人物来提问题,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第一类问题中,从第二个问题到第五个问题,你觉得只要解决了哪个问题,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生:第二个。
师:下面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沃克医生提的。你看,为什么沃克医生手术会这样紧张?两次愣住分别是为什么?态度有哪些变化?这研究的好像也是一个问题。
(生思考)
师:这个问题张老师来帮你解决,态度变化肯定是因为人物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心理。
(师出示)
1.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身份、撒谎?(问题1)
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问题2、3、4、5)
3.沃克医生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6、7、8)
【点评: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预习交流,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收获和疑问,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指向学习重点,从而明确这节课探究的重难点,落实以学定教,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关注。】
二、深入阅读,探究疑问。
1.探究问题1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有没有同学能解决?没有同学知道也很正常,这个事件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出示文字资料,生默读。)
1916年,袁世凯要做皇帝,发动了战争。刘伯承参加了革命军,带领军队和袁世凯的反动军阀进行战斗。在一场战斗中,刘伯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当他掉头招呼一个落在后面的士兵时,却不幸被一颗子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由于反动军阀握有统治权,为了躲避反动军阀的捕杀,刘伯承必须接受秘密治疗。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要隐瞒他自己的身份。
【点评:资料的引入讲求“适时”,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用在学生的疑惑处。】
2.探究问题2
师:那么为什么沃克医生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谁有什么好建议?
生:我们可以关注刘伯承的言行。
师:很好的建议,你的阅读能力一定很强。请浏览课文,刘伯承的哪些表现和一般军人不同?画出相关内容,用短语、词语归纳。
(生默读、圈画)
师:我们来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第13自然段:“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什么地方跟一般军人的表现不同。用短语行吗?
生:他不施行麻醉进行手术。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拒绝麻醉。这是和一般军人表现不一样的。(出示:拒绝麻醉)
师:来,我们接着这样找。还有第二处和一般军人表现不一样的吗?
生:我找到的在第17自然段:“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师:这和一般的军人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试着概括一下,行不行?
生:强忍剧痛。
(师出示:强忍剧痛)
师:还有第三处吗?
生:在第19自然段:“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他和别的军人不一样的地方是数刀数。
师:而且都把刀数给数清楚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
生:数清刀数。
(师出示:数清刀数)
师:他和一般军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拒绝麻醉、强忍疼痛和数清刀数。有三个长句子,请你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个或两个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把你读出来的感受写在这个句子的边上。做个批注,好吗?
(生阅读批注,师巡视。)
生:我选择的是第3句,刘伯承在巨大疼痛的干扰下,还是能数清刀数,甚至有时候还能勉强一笑。
师:“勉强一笑”这是对刘伯承一个神态的描写。你说得非常好,从勉强一笑可以看出他的坚强。
师:还有同学有补充吗,或者你找到的关键词体会到的感受和他有所不同吗?
生:“一直”这个词让我觉得刘伯承不像凡夫俗子,一般人如果不接受麻醉的话,这样直接做手术,我相信他做完手术之后一定会晕过去的。
师:他不是凡夫俗子。
生:我选择第二句,这一句里面我找出了几个词语:紧紧、越来越使劲、居然、抓破,这些词语体现出虽然那个手术过程十分痛苦,可刘伯承仍然努力克制着自己。
师:这里面的重点词都要
抓牢了,那么咱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好不好?还有和她选择同样的举一下手,示意一下,好的,人数还不少。现在张老师问问你: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你要把这句话拍成一个场景,你会放大这句话中的哪一个细节?
生:崭新的白床单被他抓破了。
师:因为这能够体现——
生:能够体现手术给他带来的疼痛。
师:还能够体现刘伯承——
生:很顽强。
师:他抓住的是这样一个“镜头”。来,换一位“导演”。
生:我找的是“汗如雨下”的脸,因为这样子可以表现刘伯承十分坚强,即使不麻醉也能够进行手术。
师:两位“导演”选择的角度不一样,一个聚焦的是手,还有一个聚焦的是面部。好的,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好。那么,我们看一看,别的“导演”是怎样来拍这个画面的,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好吗?让我们走近那场手术。
(生观看视频)
师:大家看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了,这个导演拍摄的角度和刚才两位同学的想法是那么相近。只要读懂剧本,大家都有做导演的才能。
师:我们交流最后一句。
生:我从 “平静”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他为了让自己有个清醒的大脑,强忍疼痛,而且显得非常平静,他坚强又勇敢。
师:她就抓住了一个词语——“平静”。据资料记载,这场手术一共延续了三个半小时……她从词语当中有所发现,我提醒大家,我们从标点符号当中有时也能够读出一些不同的味道。有发现吗?
生:“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后面是感叹号,说明刘伯承手术中不施行麻醉,为的是以后可以继续工作。
师:你想突出这个内容,是吗?你来读出这句话,注意突出最后一个标点。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我们通过这些句子的研读,发现刘伯承还真是和一般的军人不一样。(出示:“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刘伯承的人物形象如此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生:作者抓住了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了细致描写。
【点评:整个板块设计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在学习过程的展开中,抓住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思路清晰,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一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问题的解决靠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完成;二是重视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特点;三是教师的引导适时、适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四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探究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3.探究问题3
师:刘伯承的表现让我们读懂了“军神”,那么沃克医生的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来探究第三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用括号标出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能找几句就找几句。
(生默读、圈画)
师:找到了几句?
(生交流后整体出示描写沃克医生的12处句子,浏览屏幕对照,没找全的在文中画
下来。)
师:基本找全了,对吗?来,请大家拿出自学单,浏览这些句子,想想沃克医生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填一填。(出示探究内容:学习单第二题)
思考:沃克医生的心理主要经历了哪些变化?简要概括填在下列横线上。
→ → →
→ →
师:请你和小组内的同学试着讨论着填,用词语概括一下填在横线上。
(生小组合作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我请一个小组把他们的学习单展示一下。
(生上台实物投影)
师:告诉大家,你填的这些词语的理由是什么?
生:第一个词是“冷漠”,因为课文里面说沃克医生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师:这个词比别的小组的“冷冷”更恰当。继续说。
生:第二个词是“惊疑”。因为沃克医生看到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所以眼睛里闪出了惊疑的神情。
生:第三个是“生气”,因为医生沃克得知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所以非常生气。然后下一个是紧张,因为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从来都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所以在做手术时非常紧张。然后是震惊,因为沃克医生做完手术后,病人不但没有晕过去,而且还十分清醒,并且数清了刀数,所以十分地震惊。
师:课文里面的词语是
“惊呆”吧?他换了“震惊”来概括人物心理,更恰当。
生:最后一个是“肃然起敬”,因为沃克医生得知那位病人是川东支队的将领刘伯承,所以非常敬佩他。
师: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师:这位同学在学习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他和我们其他人都不一样。另外,小组是讨论完一个填一个,接着找下一个,对不对啊?他们小组是先一起讨论,究竟有哪些心理变化,然后再动笔,这样可以把人物的心理变化梳理得更加准确、清楚。
师:现在,问题来了。(出示课件)我们梳理清楚了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也发现在这篇文章当中,写沃克医生的语言有这么多,全文一共679个字,写沃克医生的就有438个字,超过了一半,有什么问题吗?
生:文章主要写的是“军神”,为什么要用大部分文字写沃克医生?
师:这问题你能解决吗?我们已经走近了沃克的心,也看了刘伯承的表现,你现在需要把这两条线结合起来,可能就会想明白。
生:因为描写沃克医生的这一切就可以体现出刘伯承与其他军人的不同。
生:因为沃克是一个医生,他自己非常清楚手术的痛苦,这些描写可以体现出刘伯承的坚强。
师:换句话说,可以说得明白些,写沃克医生花那么多的笔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生:更加衬托了刘伯承的坚强。
师:是的,如果我们说,对于刘伯承的描写,属于——
生:正面描写。
师:(板书:正面描写)那么写沃克医生的就是属于——
生:侧面描写。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这一幕。(配乐激情旁白)因为沃克医生知道不用麻醉病人将要面临巨大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当刘伯承拒绝麻醉时,沃克说——
生:“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师:手术台上,刘伯承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沃克说——
生:“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师:当刘伯承还能勉强一笑,准确地告诉沃克医生一共割了72刀时,沃克由衷地说——
生:“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当刘伯承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时,沃克满怀敬佩地说——
生:“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点评: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深了学习感受。这样教学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引导学生揣摩了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侧面描写。既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又注重了工具性,使两者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对比阅读,运用写法
师:从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个军人的坚强品质。在古代也有
一位军神,知道那个人的名
字吗?
生:关羽。
师:(下发关羽刮骨疗毒的文章)浏览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和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军神》侧重于侧面描写,这篇文章侧重于正面描写,大多数都在描写关公。
师:大家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啊?
生:是。
师:就是这么回事,这篇文章当中作者的笔墨都在描写关羽本人,对其他人没有描写。咱们来试一试,在“华佗于是下刀,割开皮肉,一直到骨头。骨头已经发青,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这一处,你能不能抓住站在一边的其他人的表现进行侧面描写,来衬托出关羽的英勇?比如医生华佗,比如和他下棋的马良,再比如站在旁边看手术的将士,选择其中的一个,我们动笔写一下,好吗?
(生动笔写话,师巡视。)
师:好,读一读你写的句子。
生:马良拿起一颗棋子,向关羽看去,手不由得颤抖起来,犹犹豫豫地把棋子放在棋盘上,不忍心再看关羽了。
师:观者连棋子都拿不稳了,关羽却仍谈笑对弈。
生:众将士们个个屏住呼吸,铁青着脸蛋,一脸惊异地望着关羽。
师:你抓住了旁边人的神态,写出了他们内心的害怕、紧张,真好!
【点评:通过对相关文本的比较和补写,在读写结合中进一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凸显语用,提高学生阅读、评鉴和表达的能力。】
四、关注写法,拓展结课
师:我们回到课前讨论的话题,我想问问大家,我要写“舒马赫的车技特别牛”,我不直接写舒马赫,我除了写舒马赫,还可以写谁呢?
生:可以写他旁边的战友,可以写别的赛车手,舒马赫是如何超过那些赛车手的。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侧面描写的魅力,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点评:关注学生课前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运用于日常写作,使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评析】
让“教”适合“学”
聆听了张卫其老师执教的《军神》,有些感触。选学课文大都与前面的单元主题内容相呼应,是对单元主题的补充与拓展,既可以丰富单元阅读内涵,又可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它可以作为精读课文,也可以作为略读处理。但它依然是阅读教学的一个例子,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个根本是不会改变的。
张老师和学生的课堂用了略读的方法。课前谈话紧扣“神”字做文章,从“说说你心目中的神是怎样的”到让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带“神”的称呼,轻松自如地揭题;然后从整体入手说主要事件,并出示学生课前质疑的三个主要问题:1.刘伯承为什么要撒谎?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3.沃克医生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围绕这三个问题深入阅读,探究交流;接着学习文本侧面描写的手法,对比阅读《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补写侧面描写;最后以给“舒马赫的车技特别牛……”增加侧面描写提建议结课。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为学服务。
1.遵循了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原则,这是选读课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所有阅读教学课堂的灵魂。无论是第一板块“课前质疑,问题梳理”,第二板块“深入阅读,探究疑问”,还是第三板块“对比阅读,运用写法”,都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以学定教,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
2.遵循了整体概览、局部细读的原则。概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括号标出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能找几句就找几句。细读: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恰当地学习语言,训练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的速度,养成阅读的习惯。
3.遵循了领悟写法、顺势迁移的原则。通过对文本侧面描写的关注,读写结合,让学生当堂通过侧面描写华佗、马良来烘托关羽的坚强。
4.遵循了浏览为主、朗读为辅的原则。选读课文的教学和精读课文要分清在功能上、方法上有不一样的地方。沈大安老师曾说:“略读课中有感情地朗读不合适。略读课文中的有感情朗读,要和精读课文有明显的区别,做哪些,不做哪些?底线要划清。”张老师的课对朗读的把握恰如其分。
5.预设和生成基本体现了选学课文编排的课程意义,为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鉴赏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托。张老师一定关注了《军神》这篇选学课文对应的是六年级第五组教材,这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单元学习提示中讲到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张老师正是明白《军神》这篇课文编排的课程意义才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和教学。
6.教师的设问能力强。课堂上探讨的问题不应该是琐碎的、不经思考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要倡导让学生提一些极具探究空间的大问题,或统领一个教学板块,或统领整堂课、整篇课文的学习。张老师从学生的课前质疑中梳理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就统领了三个教学板块的进程,使过程浑然一体,凸显了整体性。
这些教法无疑适合学生的学!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凤凰山小学/浙江绍兴市秀水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