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增长的财富

2016-12-09 02:01周莹
新财富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财富

周莹

NEW MONEY,新,财富,足以概括过去15年的全部历史。

这个经济为纲的世界,15年的所有迁变,似乎都表征为财富的更新,又都可以归因于财富的更新。比如,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财富翻番,带来了当今国际金融与政治话语权的重构。比如,新经济巨头在财富积累速度和规模上的摩尔式超越,刷新了文明诞生以来的经济史和全球经济地理势力图。作为市场上最受瞩目的一波“新钱”,他们以全新的成长加速度对旧世界横冲直撞,仿佛抢走了“老钱”所有的光彩。他们的“新”代表的不仅是新的产业趋势、新的商业模式,更是新的经济格局。

回溯新财富的所有记录可以发现:伴随NEW MONEY的横空出世,过去15年,堪称全球历史上最均衡、最繁荣、最和平的时代;与此同时,两场经济危机、一场恐怖袭击,乃至特朗普的出位,均拜“新钱”、“老钱”对峙与博弈之中的天平失衡所赐。

当下,尽管世界在危机后陷入停滞与争吵,NEW MONEY的故事看似由励志篇转入悬疑篇,然而,种种萌芽的新锐黑科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物联网……已是蓄势待发,随时可望续写财富新篇,甚至彻底改写世界、人类和生命本身。

无论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财富故事,还是新财富的新故事,且看此下三五年。

两场经济危机、一场恐怖袭击、中国入世。

如果要提名新财富自2001年3月创办以来影响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大事件,这大概是最言简意赅的答案了。

巧合的是,这四件大事中,有三件发生在新财富首创之年。15年的时间,新财富不仅记录、描绘着产业升级变迁的各色路径,见证着新钱老钱的更替错落,更对它们背后盘根错结的因果关系抽丝剥茧,继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资本的流向。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余威仍在发酵,9.11事件的打击,不仅令疲软的经济雪上加霜,还逐渐把美国拖入“反恐”战争的泥淖。而在太平洋的这一边,2001年12月,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努力,中国终于叩开世贸组织大门,成为WTO第143个成员。这三者相互关联,直接导致世界格局的大洗牌正式开启。

诚如美国《时代》周刊主编所言,21世纪前10年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既不是9.11,也不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是“中国崛起”。即便将时间轴拉长到15年,相信对于“中国崛起”这个重要事件,也没有人会提出异议。2009年开始袭扰全球的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强化了这一中心词。

在这些搅弄着全球风雨的巨浪背后,一波接着一波的变革和风潮萌动潜行,合力塑造出今日之世界和今日之中国。新财富与读者所共同见证并共同参与的,是全球势力天平自西向东的逐步倾斜。

此去经年,世界已非昨日之模样。

倾斜的天平

15年来,老钱世界不安宁。

好不容易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谷底爬出来的美国经济,在为时不长的修复期后,迎面又撞上了声势更为浩大、影响更为深远的次贷危机。现在看来,美国经济依旧没有从危机后的疲弱中恢复,甚至不知道到底还能不能恢复如初。以美国前财长拉里·萨默斯为首的经济学家一直在提出一个令人警醒的理论,即美国可能深陷所谓的“长期停滞”—经济增长乏力,同时利率低迷。

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则几乎动摇了欧洲大陆的百年根基,好不容易看到了点复苏的苗头,默大妈的“宅心仁厚”又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难民潮。并不夸张地说,也许欧洲最好的时光就此一去不复返。

今日的法国也许就是未来欧洲的缩影,当你有机会亲眼目睹巴黎的夏洛特站(Chatelet les Halles)列车到站时每个门厢都对应着一名年轻工作人员的场景,超过10%的失业率就再也不只是苍白的数据,更别说还有说来就来的种族冲突。

忘了,还有中国农历猴年马月,世间飞出的那只硕大无比的“黑天鹅”—英国脱欧。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与历史高点相比已经接近打了个对折的水平,也难怪《金融时报》的社评会字字见血:“一个以其保守主义、政治稳定著称的国家,已纵身跃入黑暗”。短短数月后,形势却又发生逆转。一场诉讼之后,决定是否脱欧的真正权利,掌握在了600多名议员手中。

可是,新钱世界也非风景独好。诚然,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真正的赢家”,而被视为新兴经济体代表的“金砖四国”也一度大放异彩,但随后发生的事让这层光彩骤然黯淡。继第一块“金砖”印度松动之后,又轮到了巴西和俄罗斯;连“金砖四国”之父口中“如果还能更改概念,那么只会留下一个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速也大幅放缓,下行压力如影随行。

但是,来看一道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本世纪初,美国的国家净财富是中国的9倍,2015年却已不足4倍(表1)。2001年,中国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2008年升至第三;按照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随着新兴经济体的集体走弱,东西方之间的资金流向曾一度逆转,但中国15年间GDP收获五倍增长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足以让所有国家 瞩目(图1)。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包括企业利润、工业生产、投资增长、先行指数和信心指数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指标反转向好。中国经济“三季报”闪现的这些亮点,为疲弱、曲折的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力。三季度数据发布后,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把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从6.4%上调于6.7%。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表示,如果今年中国经济增长6.7%,那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

与此同时,崛起的中国也正在努力搭建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2015年4月,由中国发起的亚投行确定了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既包括了英、法、意、德等西方国家,也囊括了韩、俄、巴、澳等新兴经济体,覆盖除美加日外的几乎所有的主要经济体。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毕竟步子已经迈出,发达国家主导金融话语权的一页正在改写。

世界格局在变,文化符号同样在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恢弘气势给世界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而中国演员、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合拍片也是一部接着一部。原因只有一个,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打开自己的钱包。中美合拍的《功夫熊猫》在8年时间拍了三部,中国票房从2008年第一部的1.5亿元到2011年第二部的6.08亿元直至2016年的逾10亿元,虽然依然是用中国文化的外壳包装美国价值的内核,但就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言,其显然是完美达标的。

从《功夫熊猫》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乃至更早的《花木兰》开始,伴随国力的上升,中国人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形象也逐渐从最初的负面、单一和符号化变得越来越积极和多元。2015年热映的《火星救援》一片,拥有“太阳神”航天器的中国已然以一个科技大国的形象,出现在了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中;而中国国家航天局官员所展现的,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亦是对世界的责任。想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作为软实力重要体现的国家形象的提升,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更让世人震惊的是,有了底气,快速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使出洪荒之力四处“买买买”。大至品牌、资源、技术、龙头企业,小至奶粉等日用品,都成海外购的目标。尤其是被点燃起了欲望与热情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高昂的税率,越来越频繁地杀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扫货,搅动着各国的品牌旗舰店和精品百货店,这不仅让世界各国百货公司内的中文导购成为了标配,引得一些商家不得不对中国游客“限客”,同时拯救不少国家萎靡不振的零售业于水深火热。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出境游客的人均消费高达11625元。而眼下,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的放缓俨然成下奢侈品大佬们最为纠结的心病。中国打个喷嚏,全球市场都会患上流感,这句话显然不只适用于奢侈品行业。

动能的转换

NEW MONEY崛起,不只带来了财富版图的重构,也意味着财富动能的切换。

在“买买买”的进程中,中国自身的发展动力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扭转。传统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弱化,投资尚有空间但带动力已然下降,消费正在奋力填上部分空白。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开始上行,由35%上升到2014年的44.5%。中国人的消费需求早已超越了温饱,改善生活品质的消费升级如大浪袭来。大约五六年前,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了美国,而今天奔驰、凯迪拉克悉数如此,其中后者甚至60%的市场都在中国。

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9%,位居“三驾马车”之首。尽管GDP增速下滑,但2016年春节市场并没有因此而降温,春节期间,国内旅游收入137.9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7540亿元,比2015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大年初一至初六,全国电影总票房达30亿元,同比增长67%,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这一系列数据共同作用的结果是,2016年10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

事实上,换作时髦的话语,截至2015年底,除了房地产市场,中国经济悉数步入了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转变对消费趋势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催谷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释放出巨大活力。新财富于2009年首推“最具潜力商业模式”,入选的10家企业中有4家为互联网企业,而最近三年互联网企业的占比均超过了九成。总体而言,8年来获得“最具潜力商业模式”称号的企业中,互联网行业占比高达65%,这无疑代表了一定的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24亿元,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0.8%。最突出的一个例子,阿里巴巴自2009年开始举办的“双11”购物节,成交额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图2)。2016年“双11”再创新高没有丝毫疑虑,大家好奇的只是到底能高出多少。

这一趋势同样折射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对比“造富大户”房地产业的上榜人数和平均身家,权力变化,一目了然。

过去15年,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超配房地产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从200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首推算起,一共有1696位富人上榜,但能够连续14年出现在榜单上的“熟面孔”仅仅只有3%。这54位富人分属于房地产、汽车制造、大消费、能源资源、金融等行业,而房地产业以16票之多绝对领跑。房地产业在富人榜的绝对优势在2013年达到顶峰,这一年,500富人榜中有109个富人与房地产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中国顶级富人中,每5个人就有一个来自房地产。

2003年至今,除了盛大网络的陈天桥在2005年以150亿元问鼎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宝座之外,其余年份首富均出自传统行业,他们中有半数来自房地产业。但若观察历年富人榜的前十名,房地产富人人数则呈现逐渐下滑之势。2007年房地产富人以七人之众傲视群雄,之后数年均占四席,2014年开始则只有两位地产大亨能站稳十强之列,也是从这年开始,BAT三巨头马化腾、李彦宏和马云齐聚前十。

2016年成了更为重要的转折之年。前十富人中,两位房地产界的健将分别是三度登顶的王健林和恒大地产的许家印,而互联网行业除了BAT的三位“老人”之外,又加入了小米的雷军和网易的丁磊。更为关键的是,这也是自新财富500富人榜推出以来,房地产业上榜人数的冠军宝座首次被TMT行业夺走,两方分别有64名和76名富人上榜。纵向比较,2013年至今,TMT行业的上榜人数延着第五、第三、第二、第一的座次稳步上行,突显出代表新经济的TMT行业创富能力持续提升。

而这样的消长还是发生在房价的坚硬泡沫始终未被冲破的年代里。尤其是近两年,虽然谁都知道树不会长到天上,但在2016年7月之前,房价就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虽偶有小幅回调,但大方向是勇攀高峰,结果就是北上广深各城市地价之和已经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假如经济体如郝景芳笔下的北京城一样可以折叠翻转,房地产必然属于能够占得一切优势的第一空间。别说富人靠它致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早在“万众创业”前好多年,买房似乎就开始成为了中国社会里最好的创业和实现财务自由的路径。

站在眼下的时点,随着各路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业的形势似乎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目前一线城市房地产的“租金收益率”已经低于余额宝收益率,这意味着房地产早已脱离了“价值投资区间”,进入“零和博弈”阶段。而2017年的新财富富人榜上涌现更多的TMT富人、也会有更多的房地产富人淡出,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从2016年或者更早之前开始,高举创新大旗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NEW MONEY中最具标志性的新势力。

互联网的中国故事

在过去15年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起承转合中,以阿里(BABA.NYSE)、腾讯(00700.HK)、百度(BIDU.NSDQ)、小米、京东(JD.NSDQ)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最鲜明、最突出的一个篇章,充分享受了中国作为最大互联网市场和最大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红利。

与中国的诸多行业相比欧美仍有较大差距不同,在互联网领域,中国形成了和美国双雄争霸的格局。这样的权力对比,不仅在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20年前不可预见,在新千年互联网泡沫来临之前的鼎盛期同样不可想象。横向比较,和先行一步出海的其他行业的中国企业相比,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似乎找到了点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成为了市场上最受瞩目的一波“新钱”。他们在充满了加速度的互联网世界里横冲直撞,仿佛抢走了“老钱”所有的光彩,一时风头无二。这里的“新”代表的不仅是新的产业趋势、新的商业模式,更是新的经济格局。

就在不仅前的2016年10月17日,微博(WB.NSDQ)以113.5亿美元的市值超越Twitter(TWTR.NYSE),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体,虽然随即又被Twitter反超,但从当年的模仿者当今日之成就,微博用出色的股价与财务报表证明了自己。微博股价自2016年2月以来持续上涨,市值上涨超3倍,这与Twitter近期低迷的股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支撑这一局面的,是与更强调社交属性的Twitter不同,微博选择了更偏重于媒体的发展方向,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多图发布、长文发布以及视频直播等,夯实了互联网热点话题平台的地位。公开资料显示,自微博上市以来,其活跃用户已连续9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而持续增长的活跃用户直接对应的即是攀升的广告价值。

当然,这并非个案。《福布斯》网站在10月中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电商能否拯救零售业》的文章,作者指出,阿里巴巴和它的同胞兄弟腾讯、京东,在如何利用移动电商、社交电商和O2O来推动电子商务方面,俨然已经站到了国际同行的前列。

5年、100多个国家、8亿多用户,这几个数字解读了微信在全球攻城略地的势头。而14个月第一个亿、6个月第二个亿、4个月第三个亿的用户加速积累,让微信在全球各地上演另类“中国制造”魅力的同时,具备了分食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实力。作为近年来首个在海外得到普遍认可的中国互联网产品,在美国媒体Buzzfeed提到的中国值得学习的创新产品中,微信被排在首位。

随着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的高调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一系列的亮眼表现,让美国红杉资本主席不得不感慨,“技术世界的权力平衡正从美国倒向中国”。

2016年6月,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凯鹏华盈(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Mary Meeker)发布了《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她在自己的第21次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很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领袖;并且与美国零售业仍由以沃尔玛和CVS为代表的传统巨头把持不同,中国的七大零售公司以电子商务为主,打头阵的就是阿里巴巴和京东。更为重要的是,在她给出的全球互联网20强名单中,前10强里有4家中国企业,前20强里则有7家(图2)。

不得不提的还有小米。虽然它卖手机、卖手环,也卖空气净化器,每一样都是看得着摸得上的实物,产品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但正是拜它所赐,互联网思维成为了商业世界里的通用词汇。从2010年创立算起,小米仅用了4年时间就直击400亿美元估值。用高估值来突显企业价值,引发蝴蝶效应式传播,用资本的杠杆来撬动行业传统供应商壁垒,是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之始。

踏着手机从功能型向智能型升级的时代红利,2013年小米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苹果,由此在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上取得近乎偶像般的地位;2014年2月,因为“于全球最大手机市场中重塑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小米入选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全球5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仅随谷歌和彭博慈善基金会之后;2015年2月,小米操作系统MIUI全球联网用户突破1亿。

有关小米故事的前半段,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有关中国制造的“神话”。然而,故事的后半段,“神话”戛然而止。2016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4.6%,但小米销量却一落千丈,下跌38%,而其估值对比1年前也只剩下了1/10。曾经吸引用户的王牌“性价比”不在,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10月25日,小米在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款双曲面商务旗舰手机小米Note 2,售价2799元起,还请来了梁朝伟担当代言人。

不管是否能扭转颓势,不能磨灭的是,小米不仅开启了通过网络销售手机的先河,引领了互联网思维,它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对国产手机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海外品牌手机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地位,在它之后,华为、OPPO和VIVO火速跟上,一点点蚕食着海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表2)。

不止于此,小米所打造的“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神话”,让人们早于2015年“互联网+”这一概念写入政府报告前,就已经深刻领略到了“互联网+”的威力。

曾经作为中国加入WTO最大受益者的制造业,在沦为需要被升级的对象后相中了它;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金融业,使出浑身解术向它靠拢;制造了无数富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房地产业,小步尝试对接;而类似新财富这样从纸媒起家的传统媒体,更是全面拥抱互联网,从1.0单纯的纸媒时代过渡到倚重排名和活动的2.0整合营销时代,并正在升级至3.0的资本服务平台时代。

互联网看似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但是,其并不能代替实体的产品和服务,人们还会到餐厅享受美味,还是要依靠汽车、火车、飞机在不同城市间移动,即便是对于冲击更为明显的媒体行业而言,优质内容也依然为王,只不过借助新的渠道扩散影响力。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更像是一个升级的工具,而非竞争对手。

所谓的“互联网+”,不是实体经济要互联网标志化,而是互联网必须深入实体经济内部,是互联网工具化后的全景渗透和数字经济引导。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互联网除了给传统行业带来改变与颠覆外,一定也会带来更多新的契机。

过去15年,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转型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15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的企业主要来自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苹果、谷歌、亚马逊、谷歌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则几乎占据半壁江山。除了互联网公司本身更容易实现快速的增长外,这些超级大市值公司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估值的提升、资本的推动—“新钱”自然是首当其冲的。

这与如洋流般不定期循回的全球资本流向有着本质的不同。过去15年,全球资本一度体现出从美国流向欧洲大陆和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为两大特征,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然而,仿佛一夜之间,资金的流向就已经发生了逆转,欧债危机的迅速蔓延导致欧洲方面的资本转向美国寻求避险,而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的破灭也使得资本逃离这些市场。与以命相搏、唯快不破的“新钱”相比,“老钱”显然更看重旱涝保收。

在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现场,马云与王健林约下了一场1亿的豪赌。截至2022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不到50%,马云就给王健林1个亿,反之王健林给马云1个亿。谁也不能笃定,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赌局”就一定是谁输谁赢,毕竟还有小10年的时间。往回倒退10年,电商模式无从谈起。下一个10年,唯一可以确信的是,电商和实业的兴衰交替前行,线上和线下的不断融合互惠。而大数据或许能成为下一个风口,因为没有数据,智能就无从谈起,我们今天所谈的人脸识别、工业制造4.0,核心皆是围绕数据而展开。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技术、3D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医疗服务。这其中的每个领域,都是科技创新的前沿,也是未来“新钱”和“老钱”共同伺机而动的方向,只是“新钱”显然会比“老钱”要来得激进得多—“新钱”能否成长为新一代的“老钱”,依靠的不仅是能力,还有机缘。

最终,在这波“新钱”、“老钱”的对峙与博弈之中,腾讯、阿里等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否凭借对终端用户的控制力,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用户的生态系统,进而可自下而上影响、主导,甚至整合某些细分行业的全球产业链,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手指话事的互联网世界,中国企业将获得真正全球化的机会。诚如马云不久前在南昌所言,“中国未来的30年,会成为世界的担当。时代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公平、更加懂得共享精神,这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

猜你喜欢
财富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第二届新财富最佳私募榜单
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单
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单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财富
新财富500富人榜
新财富500富人榜
风云际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