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永甘
麻雀与人类和谐相处了数万年,它们形不惊人,貌不压人,声不迷人,在乡村和城市都能见到其踪影。它们大多在树上筑巢垒窝,当你漫步丛林,会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声音。要不是过来人,可能很难想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开展过一场声势浩大的人雀大战,小小麻雀几乎绝种灭迹。
记得那是1958年,我正在磐安冷水乡庄头小学任教,偶接紧急通知,速去乡政府开会。上级领导认真严肃地传达了指示精神:号召全民动手,消灭四害之一的麻雀。办法是:下定决心,统一行动,分片包干,封闭粮食,撒下天罗地网,连续打歼灭战。口号是:“昼夜不息,张弓放枪,麻雀绝种,万石归仓。”乡政府还成立了围剿麻雀指挥部,统一指挥作战。大有对小小麻雀赶尽杀绝,亡其类、灭其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之气势。
开始时,我曾忧心忡忡,因为我胆小,一不会爬树捣窝,二不会放气枪、弄弹弓,担忧届时战果无着又会遭批斗。但一转念,我们班有大大小小、生龙活虎的七十多名学生,何不充分发动学生一起参战。回校后召集学生一传达,学生热情非常高,特别是部分平时贪玩的学生,一听此消息兴高采烈、摩拳擦掌。玩弹弓、捣鸟巢、取鸟蛋,本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平时老是被我批评缴械,如今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良机。
于是乎,一场史无前例、轰轰烈烈的人雀大战开始了。人们使用各种“武器”,红旗、竹杆、弹弓、气枪、火枪、鞭炮、锣鼓、喇叭筒、洗脸盆、假人、草人、石子……阵地密如网,岗哨密似林,小麻雀命在旦夕。一时间,鞭炮齐鸣,呐喊振天,锣鼓喧天,红旗飘扬,捷报频传。
学生们脑子特别机灵,知道哪些地方麻雀最多,还知道麻雀不能远飞、高飞和耐饿力差的弱点。他们根据麻雀的特点安排了作战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力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当时采取了轰、赶、毒、弹、捣的综合战术。每天清晨和下午4时到7时,趁麻雀出窝觅食和回窝的时机,和群众统一行动,集中轰赶。布满四处的岗哨同时放炮并不停地敲打锣鼓、脸盆等一切能发出响声的东西,摇旗呐喊,造成强大攻势,使疲于奔命、惊魂未定的麻雀到处不能落脚,吃不着食、喝不到水,只得勉强飞呀飞呀,累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最后坠地身亡。另外,有些麻雀被突击队以皮弓弹下,也有的被毒死。那一天,光是我校学生就歼灭麻雀三百二十只,首战告捷。
兴师动众的灭雀运动,我们连续奋战了五天。据统计,全乡共消灭麻雀一万八千三百二十四只,可谓“战果辉煌”。
从当年连篇累牍关于人雀大战的报道可见,全国各地大同小异,诸多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广大山村森林山谷多,不少麻雀尚有隐蔽之处,城市的麻雀就在劫难逃了。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消灭麻雀两亿一千万余只,可怜的麻雀所剩无几。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严重虫灾,不少地方人行道树上的树叶几乎全被害虫吃光。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
几经周折之后,毛泽东主席在1960年3月18日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再有一事,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麻雀终于得到了“平反”。
今天我们再度提起人雀大战,是在向麻雀道歉,并希望不再有如此荒诞的年代。
【原载2016年11月15日《联谊报·钱塘听潮》】
插图 / 解救被捕麻雀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