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分析

2016-12-09 02:29吴艳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肺泡糖尿病功能

吴艳丽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04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析,以明确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肺功能损害。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不同并发症患者30例)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其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I)、1秒率(FEVl/FVC)、肺一氧化碳弥散(DLCO)及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肺功能指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FVC、DLCO及DLCO/V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以上各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减退,且以弥散功能下降显著,且随疾病进展,糖尿病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肺弥散功能更加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可进一步减缓肺功能的减退。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肺功能;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8(b)-0049-03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迅猛增长,与经济快速增长、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饮食结构更加趋向于精细食材的使用、快速的生活节奏、公办室人群的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以及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等诸多因素相关。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1994年世界糖尿病患者1.2亿,1997年为1.35亿,2000年1.75亿,预测2030年可以达到3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庞大,位居世界前列。未来几十年糖尿病会一直是影响我国医疗支出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自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高峰,近年来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更趋向于低龄化,糖尿病不再完全是老年性疾病,年轻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几乎与I型糖尿病各占一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超体重者比例较前明显增长,体重超重者(体质指数BMI≥24)糖尿病患病率3倍于体重正常者。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人群较前明显增加。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紊乱。长期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故其慢性并发症范围极广,可累计全身多系统,包括大血管系统、微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甚至糖尿病足等,病变多呈慢性进展、功能减退、甚至功能衰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吸入胰岛素的深入研究,开始意识到肺脏也是糖尿病除其他常见并发症外的靶器官。2015年1月—2016年2月间该研究通过对不同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肺功能通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讨高糖状态对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上通用的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1],且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50.3±9.62)岁,体重指数(BMI) (24.6±3.0)kg/㎡,病程1~20年,平均(10.8±8.5)年。所有对象均询问病史(从不吸烟)并行体检(血常规、胸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以排除贫血、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心、脑)、微血管病变(肾脏、视网膜)、神经系统、糖尿病足并发症将糖尿病组病例划分为A组(无并发症组)和B组(有并发症组)。并发症如下:①心血管疾病:有明确病史及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②脑血管疾病:头颅CT或MRI证实者。③肾脏病变: 肾小球病变严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0 ug/min,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 g/24 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并除外酮症酸中毒、运动、泌尿系感染及其他肾脏疾病对肾脏的影响。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符合2002年国际临床分级标准依据散瞳后检眼镜检查结果[2],甚至视网膜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⑤神经系统:以周围神经病变为多见,以远端多发性对称性神经病变为主,肢端感觉异常,可伴有过敏、疼痛;甚至感觉消失,可伴有运动神经受累,手足小肌群萎缩,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神经性关节病。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音叉震动感减弱或消失。电生理检查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同时必须要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⑥糖尿病足: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的破坏,以及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对照组:6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1±6.8)岁,体重指数(BMI) (23.5±2.6)kg/㎡,以上数据与糖尿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仪器和气体 Jaeger Masterscreen PFT型肺功能仪,标准混合气体;含0.3%一氧化氮,10.0%氦气,20.0%氧气和氮气平衡。

1.2.2 测试前准备 测试前对仪器进行常规的校正、定标(输入当日大气压后自动校正到标准气压)。每例受检者检测前充分休息,向每位受试者讲解要领。每个项目连续做3次(每次间隔≥4 min),3次测试值不超过±10%可以接受,取其理想曲线最大值为最终数据。

1.2.3 操作方法与质量控制 受试者取坐位并坐直,头部保持自然水平,不靠背,胸廓自然打开。上鼻夹,口含咬嘴后平静呼吸4~5个周期,待潮气末基线显示平稳后行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检查。测定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肺总量(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为排除体表面积对肺功能测定的影响,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全部肺功能测定均在上午9:00~11:00时完成。弥散功能测定采用一口气法。

1.3 统计方法

测得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 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可以看出,除FVC外,糖尿病组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较健康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功能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组与糖尿病组常规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x±s)

2.2 无并发症(A组)与合并并发症者(B组)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可以看出,B组FVC、DLCO、DLCO/VA下降较A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TLC、FEV1/FVC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组与B组常规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x±s)

3 讨论

由于其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疾病的慢性进展,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越来越多,且均为不可逆性的损害。通过临床观察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病程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的患者,后期出现明显的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人们开始意识到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早在20世纪70年代,Schuyler等首次提出肺脏可能是糖尿病的靶器官之一[3]。该研究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较健康者弥散功能明显下降,且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者弥散功能障碍将进一步下降。肺泡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从肺泡向毛细血管扩散到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Hb)结合的能力即为肺的弥散功能。目前考虑糖尿病患者出现肺功能损伤的原因主要与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病变及血液粘稠度增高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其高糖状态导致的微血管内皮结构的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肺结缔组织增生、小分子蛋白以及血浆渗出造成肺泡弹性下降,肺顺应性降低;肺血管上皮损伤,导致肺动脉血管、微血管、肺泡膜上皮细胞膜增厚,正常人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为80 tim~250 ntti, 糖尿病患者可达500 tim~800 tim,致使气体弥散距离增宽,造成气体弥散功能障碍;且高血糖状态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表达受影响,表面活性物质表达不足,导致肺泡膨胀不够,气体的交换面积较正常人减少;同时高糖状态时血液较正常人粘稠,血液流动性减低[4],血液黏度增高可致肺内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肺血管壁损伤,最终导致肺功能的减退。

有该研究可以看出糖尿病亦可影响患者肺功功能,尤其对肺的弥散功影响明显,且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糖尿病足患者,肺弥散功能进一步下降。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正致力于吸入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该研究提示对拟行吸入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先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了解是否有弥散功能障碍,若对存在弥散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吸入式胰岛素治疗,因其弥散功能受损,故对吸入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鉴于糖尿病可以造成的肺功能损害,亦可对其他相关系统造成损害,加之其属于慢性疾病,长年累月的影响,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甚至呼吸衰竭,以及血液粘稠度升高,有发生心、脑、肺、肾栓塞可能。针对以上,糖尿病存在多系统损害,故积极控制血糖稳定极其重要,使用药物降糖的同时,应配合以适当的运动,以及饮食控制。对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尽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且通过高糖状态的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可以看出,及时的控制血糖稳定,可延缓肺功能损害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个合理的管理,使糖尿病患者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41,739.

[2] Yeh HC,Punjabi NM,Wang NY,et al.Cross-sectional and prospection study of lung function in adui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8,31(4):741-746.

[3] 李华,冯振东.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糖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C):1763-1764.

(收稿日期:2016-05-10)

猜你喜欢
肺泡糖尿病功能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