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孝老假”就能常回家看看吗?

2016-12-09 03:12张威
工会博览 2016年33期
关键词:探亲假孝心子女

□本刊记者 张威

有了“孝老假”就能常回家看看吗?

□本刊记者张威

曾几何时,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引得大江南北无数父母儿女泪光点点。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许多“空巢老人”、“失孤老人”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北京市审议通过“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员工放“孝老假”,出发点是好的,是善政落地。但是会不会也像时下正在实行的“探亲假”一样难以落实,只是看上去很美。

8月30号,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在其老年长辈生日、老年节以及需要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支持时探亲休假。不过,“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等尚没有规定。

在此之前,全国不少地区都提出了类似的休假概念。例如,今年5月,河南省通过的本地新计生条例中就明确,独生子女的父母年满60周岁后,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20日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而不久前公布的《安徽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安徽省将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子女照顾失能父母将享受带薪休假或政府补贴。

另外,江苏省也在探索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通过家庭设施适老化改造补贴政策、子女护理技能免费培训和补贴政策、子女照料失能老年父母的带薪休假制度等,鼓励家庭成员更好地赡养老人。

鼓励用人单位给员工放假陪长辈过生日,每年给予独生子女不超过20天的护理假照料生病的父母……对于正在迅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出台这样的休假制度在很多人看来是恰逢其时。但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孝老假”能否真正落到实处也引发讨论。

有人憧憬 有人为难

“如果一年我们只能回家看爸妈一次,那这辈子,我们还能见他们多少次?如果一次只能陪他们7天,那我们还能陪他们多少天?”在网络上流行的这一问题,让人不忍心去计算答案。对于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很多人来说,“常回家看看”是一种奢求,往往只能在春节时才能与父母团聚。

尽管各地对拟设定的“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等还没有规定,但是大家拍手点赞的居多。而对北京来说,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处于“雾里看花”状态,但仍有不少人“千呼万唤”,希望享受到相应福利待遇。

“‘孝老假’如果一旦纳入国家法定假期,应该和产假、年假一样,完全可以好好地陪父母了。”在中关村软件园一家公司上班的白涛平时上班连轴转,逢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已经司空见惯,“孝老假”近日进入他的视线以后,让他对陪伴父母充满了憧憬。他说,眼下很多地方开始提出了“孝老假”的概念,估计很快会见分晓,希望北京相关政策也能尽快落地,对他这样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可以名正言顺地请假回家表孝心,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相对于对“孝老假”的憧憬,现在更让人担心的是,“孝老假”真的有戏吗?比如“规划”提出,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但对于“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等没有规定。且不说没有具体细则,也就无法操作,仅仅是“鼓励”,这于现在基本上只是说说而已。

在西郊某企业上班的小郭家在西安,他告诉记者,休“孝老假”不太现实,自己连婚假、探亲假都难休。“年初结婚时向单位申请晚婚假,只批准了3天,理由是生产线人手紧张。”不少网友认为,“孝老假”、探亲假的初衷是好,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很难真正执行,更有网友直言不讳问:“能先把周末还给我吗?”

某商贸公司的负责人小葛也认为,即便“孝老假”真的纳入国家法定假期,对像她这样的小公司来说,落实与否是个谜。“谁都有老人,专门休假表孝心无可非议,但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从业者流动比较快,员工如果提出想休‘孝老假’,无疑是给老板出难题。”

老家在山西的李先生担心的却是“孝老假”会不会影响收入。“我们的档案工资只有几百块,其他的是绩效工资。如果休探亲假的话,几千块钱就没了。”如果休假是以减少工资奖金为代价,这也会打消了不少人休假的积极性。

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却很难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者觉得“孝老假”有必要,但84.3%的受访者担心“孝老假”难以落实。让假期真正成为员工福利,57.5%的受访者建议保障带薪休假。(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无论是“孝老假”还是“独生子女护理假”的出台,都获得了民众的赞许,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人们的质疑——这些假期能落实吗?

在现实中,除了春节、国庆节等假日之外,不少假期都遭遇落实难的问题。以探亲假为例,众所周知,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对职工探亲待遇做出了明确规定——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2年探亲1次的,可以2年给假1次,假期为45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

这样的规定虽然很不错,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出台了30多年的探亲假制度,除了在少数国家机关或大型国企还保留着,在很多企业已经名存实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当下职工的工资结构发生了改变,用人单位往往只发给探亲职工基本工资,占大头的绩效工资则会被扣除,这使得不少员工不愿请探亲假。

尹兆飞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5年了,因为岗位工作要求,他平时节假日也要与同事轮流值班。他既没有休过年假,也没有休过探亲假。他曾经打过休假报告,但是领导迟迟不批,后来也就不了了之。“没办法,我的岗位离不了人,其实连我们领导都从来没休过假。”他说。

在某国家机关单位工作的何乐施表示,关于探亲假,单位有明确规定,但很少有同事休探亲假。

对于为什么有假难休?各方说法意见也不一。有人认为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细致、约束力也不够,而员工在企业面前处于弱势地位,维权不易。对此,有劳动法领域的专家分析称,对于劳动者休假,国家应该出台一部专门法律,明确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工时、休假权利等等。

但也有人认为当下经济形势比较困难,企业负担也比较重,给企业减负已经是各方的共识。为此,一方面要保障劳动者休假探亲的权利,一方面还要考虑实际情况,不给企业带来过重的负担,如果找工作都是问题,休假也就失去意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姜颖表示,“孝老假”的提出,愿望当然是好的,但能否落实确实令人担忧。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孝老假”的可操作性存疑。“现在中国很多企业的工作制是‘996’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加班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特别是一线城市企业的常态。在一周五天工作制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孝老假’的具体实施?”

在很多受访者看来,“孝老假”与此前被热议的“带薪休假”面临着同样尴尬的境地。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假期是分散的,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成本是很低的,劳动者就相关问题和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时处于弱势地位。在60%的经济主体是民营企业的情况下,“探亲假”对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名存实亡。“孝老假”从概念到可操作性上,都要打个问号。

孝老,并不在于有没有假

无论是“常回家看看”入法还是一些地方推出的“孝老假”,其背后都是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的客观现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12亿,占人口总数15.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亿。预计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而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则显示,“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

破解这些老人的养老难,已经成为快速走向老龄化的中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孝老假”老人们当然持欢迎的态度,但现实是一方面落实难,另一方面即便可以休假,是不是真的回家看父母也存疑。因此,除了制度层面的保障,很多老人更希望的是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平时能多打电话陪父母聊聊天、把父母的事情放在心头,这都能让老人获得满足感。因此,在很多老人看来,孩子能有一颗“孝老心”比什么都重要。

“不怕没假期,就怕没孝心,作为子女,要是真正想表达孝心,会挤出时间处处都会想着老人。”家住西二环的魏文英师傅今年67岁,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北京任教,女儿在西安从事保险工作。

“儿女生活压力大,都有自己的孩子,还要上班,我们老两口平时尽量不打扰他们正常生活,儿子虽然在北京,一个月也见不上一次面,说实话,我们特别想让他们陪在身边,可是不现实啊,要让儿子专门请假回来,那就得影响工作。”魏文英说。

采访中,不少老人对于“孝老假”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交通运输单位退休已经13年的邵师傅说,有时候儿女回家本意都想表孝心,可是回到家里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是闹不愉快,搞得一家老小心情反而不爽。“真正的孝子不在于有没有‘孝老假’,该孝敬的更不在于专门请假,只要娃娃们过得好,我们老人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事实上,在记者看来,再好的“规定”、再严厉的规定,执行与否根本上仍取决于子女的孝心。现实生活中,一些成年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城市,竟然数周不见面,一些成年子女在周边城市工作,开车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竟然能一年多不见一面,这就是子女孝顺的问题,而不是“规定”与否。换言之,如果子女没有一份对父母的孝心,即使国家和地方强制休了“孝老假”,那些无孝心的子女完全可以“挪用”——将“孝老假”变成“自家的娱乐假、旅游假”。这恐怕更违背规定的初衷。

实现“孝老假”其实并不难,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广大子女真正“走心”。只要把父母和“孝心”装在心里,困难总能克服;只要心中真正有父母、有孝心,一切困难和外在障碍将不能称之为困难和障碍。退一步说,即使全面推行“孝老假”仍待时间,为人子女者多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父母生活,哪怕多打几个电话问候,总是能做到的。这本身也是“孝顺”和“孝老假”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孝老”照进现实

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的“一代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37%。“一代户”家庭当中,主要是空巢老年人和中年人,不是未生育的新婚夫妇。可见老年人孤独、独立居住的比重越来越高,家庭分离的情况很严重。老人和子女不住在一起的情况非常普遍。子女在外工作打拼,与父母不在一个城市居住,对老年人的家庭照料已经大大弱化了,很重要的原因是子女太忙,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这种状况下,“孝老假”的设立势在必行。

“我国法律之前规定了子女应当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这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一个重要措施。有了‘孝老假’,就增加了常回家看看的可能性和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老龄社会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老年人孤独生活的现状,’孝老假’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说。

在翟振武看来,“孝老假”除了功能上的作用外,也能在倡导社会关心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气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鼓励和提倡如果能促进更多相关措施的出台,对应对老龄社会、加强子女对老年家庭的支持将会是一件好事。”

“在当下这个老年社会,以及独生子女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孝老假的出台有必要性,但有效落实仍需各方面共同努力。”翟振武说。在具体执行层面上,年轻人是否真的利用“孝老假”回家孝敬父母难以得到制度层面的保证。企业有自身利益和工作时间的要求,增加假期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实际的功效’可能还比较遥远。”

其实,纵观全球,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正在尝试增加制度供给,以更好地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这对我国来说是很好的启示。

首先,政策应当鼓励老年人和子女长期居住在一起,恢复和增强家庭养老的功能。比如,可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税。客观上鼓励年轻人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鼓励农民工进城落户,但在相关规定中,没有明确鼓励老年人可以随自己的子女一起落户。我们观察到的现状是很多青壮年落户城市,而农村多是空巢老人。所以在政策上应当多多鼓励农民工带着家属一起进城,以此增加家庭团聚的可能。第三,我国正在准备建立长期照料保险制度,即在缴纳保费后由保险公司支付老年人请护工等的费用。在德国,老年人可以选择到专门的养老机构养老,由保险公司支付照料费用,如果家人进行护理,保险公司会在经过评估后将这部分费用给其家人,从事实上鼓励家人照料老年人。还有相应的房产政策,比如在新加坡,如果你买两套挨着的房子,其中一套是给老人居住的话,贷款等方面会有优惠,实际上是鼓励年轻人住的离自己父母近一点。这样会恢复和强化家庭对老年人支持的功能。

“孝老假”大家谈

砾央:为孝行开绿灯

鼓励放“孝老假”,其实就是为孝行开绿灯,善莫大焉。

想起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此法一出,舆论哗然,纷纷质疑该条款的可操作性,其有力的理由之一是就业难的残酷环境往往让人不得不为了守住来之不易的饭碗而牺牲亲情。在求生存与尽孝道相悖之时,大多数人也只能违心选择了前者。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他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外企,单位的管理制度特别苛刻,迟到或提前下班就扣发半月奖金,一月请假合计两天以上就扣发全月奖金。他成天如履薄冰似地工作着,半年也难得回家一趟看望年迈的父母亲。他每每为自己钻在钱眼里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难以自拔,却又不得不为了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而坚持着。他不无担忧地说,这样下去,他怕有一天会患上精神分裂症。

现在好了,鼓励用人单位给员工放“孝老假”,回家陪长辈过生日,照料生病的父母……此举如果付诸实践必将大大缓和求生存与尽孝道之间的矛盾,让那些珍藏着爱心的子女回到父母身边尽孝有了可能,让老人得享天伦之乐,社会因此多了一份和谐与温馨。对于那些老是说没时间回家尽孝的人而言也将是一种约束,为了立足于世,他们总得顾忌别人的眼光,总不能拿“孝老假”去游山玩水吧?

基于此,我对充满人情味的“孝老假”充满期待,相信有了时间的保证,更多漂泊的孝心将会落地生根。

卢进道:人性化的假期

近年来,独生子女这一群体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在人口老龄化到来的今天,他们尤其面对着同时照顾几个老人的责任,如果老人身体健康就没什么可说,但是当老人生病需要子女护理照料时,独生子女们就感到分身乏术,他们既要做好工作,也要照顾老人,甚至还要顾及幼小,真是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有的人照顾不过来,于是雇请护工来照顾老人,造成了在别人看来的亲情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和遗憾。而今,有了这个“孝老假”,独生子女们得到了照顾老人的假期,他们可以在没有工作牵挂和压力的情况下,放心地抽出时间来陪陪父母,尽自己的一片孝心,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浓浓敬意;在老人生病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照料护理老人,老人会在精神和身体上得到莫大的安慰,在亲人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也会体味到浓浓的亲情和孝道,有利于身心的康复,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好做法,值得去倡导和推广。

孝老假,这种人性化的的假期,不但能够很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对进一步弘扬孝道起到很大的作用,美哉善哉。

李家峰:有必要吗?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一天八小时的班基本上是固定的,每天还有那么多的时间,难道天天都要加班吗?估计这个是不成理由。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借口了。也许有人会说,父母亲与自己没有在一个地方生活,要孝敬父母亲,在路上来来去去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如果真是这样的情况,能否把自己的父母亲接到身边,好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呢?但是很多的人又不愿意与父母住在一起(当然也有一些是父母的原因),这样去思考,也成问题。是呀,无论怎样的去做,人总是有借口的。因而,与其鼓励放孝老假,还不如鼓励人多点实际的行动去关心关爱自己的父母亲,而不是仅仅的那几天孝老假就可以实现孝心的。

也许,有些人会反驳我,不可否认,有这样的孝老假,对于某些人来说,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很多单位,在知道员工家里的困难之后,出于人性的考虑,一般都会允许员工请假的,因而,以孝老假的名义来进行放假,笔者觉得没有必要。

何况,现在很多单位连国家规定的基本假期都不能保证,例如一些年节假等等,很多的单位更是从来没有认真执行。在这样的单位,还要鼓励、倡议孝老假可能会得到落实吗?

因而,笔者认为:有些人倡议放“孝老假”这样的做法,表面的形式大于实际的内容,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其它的目的。

猜你喜欢
探亲假孝心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被忽略”的探亲假
排毒孝心汤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孝心歌
沉睡中的探亲假
探亲假制度并非“名存实亡”而是“令不行于下”
孝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