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16-12-09 08:47张海燕向媛
关键词:湘西贫困地区矩阵

张海燕, 向媛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张海燕1, 2, 向媛2

(1.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2. 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利用层次分析法, 构建了关于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2015年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 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年旅游就业人数、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实际得分与标准得分之间差距较大, 影响了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的绩效。为此, 提出了加强湘西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乡村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乡村居民旅游就业等应对策略。

贫困地区; 乡村旅游扶贫; 绩效评价

旅游扶贫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 是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兴办旅游经济实体, 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 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1]。2015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 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 在研究旅游扶贫的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理论, 如旅游扶贫的概念[2-3]、旅游扶贫条件分析[4-5]、旅游扶贫影响分析[6-7]、旅游扶贫发展战略[8-9]、发展模式[10]、社区参与[11]、可持续发展[12]、人口受益[13], 而有关旅游扶贫绩效评估的研究甚少。在针对旅游扶贫绩效研究中, 其研究从自上而下的角度, 强调了宏观旅游目的地的扶贫绩效, 尤其体现在贫困的人口发展[14]、旅游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旅游贡献率、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的负面影响等。然而这些研究仅限于旅游扶贫绩效研究, 对于其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仍处于理论层面, 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案例不多, 而针对湘西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则更加缺乏。基于此, 有必要设计一套能够综合、完整地体现新时期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制度诸方面的乡村旅游扶贫评价指标体系, 以“乡村旅游”助跑“全面小康”。

有鉴于此,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 构建了关于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评估, 对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进行衡量。从而发现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管理, 确保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的提升。

1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4个层次。相关指标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指标评价体系

1.2 数值标准化

本文在对乡村旅游扶贫指标进行赋值时, 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国际通行贫困值标准, 并且结合湘西州的实际情况, 全方位对湘西州的扶贫指标进行量化, 确定符合实际的量化标准。具体赋值时, 部分数值是以“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中的温饱值作为参考, 考虑通胀率的情况下, 得出的温饱值的数值作为标准值, 例如恩格尔系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森林覆盖率; 有的指标是以湖南省的数值或平均值为标准值, 如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地方人均财政收入、旅游就业人数中当地居民所占比例、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旅游年接待人次、旅游创汇收入、地区旅游就业人数; 有的指标是以国家脱贫线为标准值, 如通公路率、通电话率、通电率。

某项指标的具体表现则用贫困综合指数法来评价, 计算公式为: 正指标得分,; 逆指标得分,; 综合得分,。式中,、、分别表示第个指标的实际值、标准值和权重。当某一指标实际值超过标准值时, 指标得分即为其权数。

1.3 指标权数的确定

以相关专家的意见为基础, 借鉴Saaty等的1-9比较标度法, 每个标度对应的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1-9比较标度方法下的权重系数

判断矩阵中的标度值依据Saaty提出的1-9比较标度法得到,。其中,必须满足

矩阵具有互反性和基本一致性。图1中每个因素标度值由相关专家组确定。判断矩阵如表2~9所示。

表2 判断矩阵A-B

表4 判断矩阵B2-C

表5 判断矩阵C1-D

表6 判断矩阵C2-D

表7 判断矩阵C3-D

表8 判断矩阵C4-D

表9 判断矩阵C5-D

为了满足一致性检验, 采用方根法求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具体步骤如下:

(2) 计算一致性比例C,。当C< 0.1 时, 就可以说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若结果不一样, 则需返回重新对数据或者其他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 一直调整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3) 采用yaahp软件来分析并确定每个指标和每个模块层的权重, 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指标、模块及其权重

1.4 绩效评估标准分析

根据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指标的单个要素得分汇总得到综合得分, 并以百分制分值80分作为良好水平基准线, 大于80分即为扶贫绩效良好, 小于80分即为扶贫绩效处于良好水平之下, 以此来评价乡村旅游项目的扶贫绩效。在基准线80分的基础上, 综合得分的数值越高, 说明扶贫综合绩效越好。

2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15年湘西州乡村旅游的相关数据, 根据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的绩效评分方法, 求出其综合评分, 用综合评分来评价湘西州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扶贫绩效。2015年湘西州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的最终评价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湖南省湘西州2015年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综合评价

表11显示, 2015年湘西州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的综合得分为88.30分, 大于80且接近于90分, 处于良好等级, 说明乡村旅游扶贫对湘西州贫困人口脱贫具有重要贡献, 这也是对湘西州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

恩格尔系数、通公路率、旅游从业人员中当地居民所占比例3项指标的权数均大于10, 说明这3项指标在湘西州乡村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恩格尔系数越低, 表明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越好, 而湘西州此项指标的实际值小于标准值, 则其消费水平结构属于良好等级。但是, 通公路率、旅游从业人员中当地居民所占比例这两项指标的实际值小于标准值, 说明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 道路交通等级较低, 对于公路设施的建设仍显不足,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度也有待提升。

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年乡村旅游就业人数、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权数相对较小, 其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值较低, 说明当地贫困村民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得到补偿不足; 地区年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这一指标的实际值较低, 只有25万人,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说明湘西州旅游景区有些是外地投资者投资, 排斥当地人进行旅游就业, 造成“飞地经济现象”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说明当地贫困人口素质偏低, 难以适应旅游就业的要求, 或者居民对旅游职业认识较缺乏, 或者旅游就业者收入相对较低, 不愿从事旅游就业等等现实原因均削弱了旅游就业的吸引力; 森林覆盖率的实际值较低, 说明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 森林资源没有得到较好地保护。

3 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并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 树立旅居共享理念, 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旅游区公厕、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将全州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交通线路、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餐馆的公厕和停车场等纳入新(扩)建范围。

(2) 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湘西州乡村旅游交通设施, 一方面, 要加快建设连接城乡景区之间的交通道路体系, 加强全州乡村旅游交通的改造, 优先贫困乡村旅游点通景公路建设, 并且建立道路长期维护多元投入机制。另一方面, 要强化乡村旅游交通服务, 加强乡村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建设, 完善公共交通中转和换乘服务, 便利游客抵达乡村旅游目的地。

3.2 提高居民乡村旅游就业比例

(1) 开发乡村旅游公益性岗位。落实开发乡村旅游公益性岗位政策, 在乡村旅游目的地多渠道开发保安、环卫、公共设施维护、交通协管、停车看管等特色公益性岗位, 帮助当地贫困居民实现就业, 提高居民和游客两者的满意度。

(2) 开展乡村旅游职业技能培训。设立乡村贫困人口旅游培训专项财政资金, 积极对扶贫对象开展旅游职业培训。乡村旅游培训主要包括旅游从业技能培训和旅游创业培训。一方面, 政府应当组织当地贫困居民参与旅游技能培训, 使他们能胜任与旅游相关的工作; 另一方面, 加强乡村旅游创业培训, 对有条件且有意愿的当地贫困居民, 给予免费乡村旅游创业培训和乡村旅游创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扶持。

(3) 扶持乡村旅游自主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通过乡村旅游自主创业, 给予2年期限创业担保贷款并予全额贴息扶持, 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同时, 在乡村旅游资源聚集地建设旅游创业孵化基地, 对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就业的乡村旅游创业实体, 例如从事特色手工艺品、绿色农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户给予房租费、水电费、物管费补贴等相应政策支持。

3.3 改革运作模式, 保障贫困居民利益

通过旅游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扶贫。一方面, 实行“村支两委+公司+专业合作社+科研院校+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村民以土地、房屋、资金等入股, 从租金、务工工资、订单农业、盈余分配、二次返利、公司分红等6个方面增收, 以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另一方面, 建立相关主体利益平衡机制, 首要是对当地贫困村民采取补偿措施, 保障他们的长期利益, 实现贫困居民增收。

3.4 加强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在对湘西州乡村旅游开发中, 首先, 要保护森林资源,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因此, 要禁伐限伐, 将湘西州各村森林禁伐区、限伐区落实到山头地块, 明确到户, 分类建立档案, 并进行公示。在保护区建造标识牌, 组建管护队伍, 落实管护措施, 建立完善森林旅游信息数据库, 切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抓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并对城乡生活垃圾、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 并要切实做好工业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完善长效机制, 加强乡村旅游景区环保责任体系建设, 加大惩处力度,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解决乡村旅游环境污染问题。

[1] 汪东亮, 胡世伟.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 商场现代化, 2010(9): 183-184.

[2] 曾本祥.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 2006, 21(2): 89-94.

[3] 邱新艳, 朱黎明.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优势分析[J]. 商业经济, 2013(2): 67-68.

[4] 向延平. 武陵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模糊分析—以湘鄂渝黔6个市州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13): 131-133.

[5] 陈春燕. 汉源县旅游扶贫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2.

[6] 刘祥恒, 罗明义. 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及扶贫模式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5, 37(8): 67-73.

[7] 叶俊. 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7): 1 766-1 769.

[8] 唐兵. 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研究—以重庆酉阳石泉苗寨旅游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14(1): 273-279.

[9] 冯伟林. 重庆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模式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16(3): 45-47.

[10] Caroline Ashley, Charlotte Boyd, Harold Goodwin. Pro-Poor Tourism: Putting Poverty the heart of the tourism agenda [J]. Natural Resource Perspectives, 2000, 51: 1-6.

[11] 杨洪, 贺喜. 湖南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8): 180-185.

[12] Taylor J. Tourism to the Cook Islands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J]. Cornell Hotel &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1(2): 70-81.

[13] 黄梅芳, 于春玉. 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4, 34(2): 406-410.

[14] 程丽.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1): 117-120.

(责任编校:刘晓霞)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rural tourism in poor and ethnic areas: a case of Xiangxi

Zhang Haiyan1, 2, Xiang Yuan1

(1. School of Busines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2. School of Business,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hierarchy analysis, indicator sets are constructe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oor and ethnic areas, and the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case of Xiangxi Auto nomous Prefecture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rural tourism in Xiangxi Autonomous is in good grades in 2015, but there are big gaps between actual scores and standard scores at some indicators, including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the number of annual tourism employment and forest coverage. These factors negative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Finally, 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elevating the performance,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arrying out the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tourism.

poor areas; poverty alleviation though rural touris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10.3969/j.issn.1672–6146.2016.04.005

F 592.7

1672–6146(2016)04–0016–05

张海燕, jdwzf@126.com。

2016-06-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2、41461032); 湖南省民族委“生态文化旅游研究基地”资助。

猜你喜欢
湘西贫困地区矩阵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