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国辉,陈亚树,刘琳琳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导师制和SPOC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兰国辉,陈亚树,刘琳琳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通过引入导师制和SPOC方式(小规模有限在线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学生内心感受和兴趣出发,建立合理的培养机制,探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 导师制; SPOC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创新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直接证明。而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
在大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获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这既是大学教育核心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保障。大学的本质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的竞争不断增强,高质量人才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因此,加大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是持久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对学生自己,还是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创新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大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创新能力,其高低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事实证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综合素质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不是无中生有,不是灵机一动,它是在大学生固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学生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才能革故鼎新,才能为创新提供坚实保证;另一方面,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在多学科知识支持下的一种“质”的提升,大学生只有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否则,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创新能力的提高将调动学生积极性,涉猎更多的学科。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 创新能够提高社会生产率,有利于社会发展
经济学已经证明,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只有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才能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回顾西方社会发展,可以看到,蒸汽和电力使人们进入新的时代,使西方各国成为世界强国,社会进步迅速。反观同时期的我国,由于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落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从而导致被各国侵略的局面。
(三) 创新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科技实力是保证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坚实后盾,而创新是保证科技持久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保证一个国家永开灿烂之花。在古代,我国凭借出色的创造力,曾长期立于世界强国之巅。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也一度是世界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代表。然而,到了近代,闭关锁国的现状,导致我国成了“井底之蛙”。创新能力低下,科技发展依赖于西方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我国举步维艰,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国家的命运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创新能力不仅关乎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更是关乎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保障。因此,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必须加强自身创新的的培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为我国走创新发展之路添砖加瓦,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一) 本科生导师制简介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早期导师们类似于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具有传教和教师的双重使命。随后,导师制不断发展,淡化了宗教色彩,更倾向于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其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制定学生学习计划以及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他们为学生制定学习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科学实验。由于导师制的效果明显,很快便在各国高校流行开来。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导师制度逐渐规范与成熟,一方面,实现辅导员制度帮助学生处理在校的日常行政事务,另一方面,通过聘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事务,对学生的学习规划、学习方法、学习课程和科研论文等进行指导。
(二) 导师制建设
导师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有管理机制的建立,还有具体内容的确定,这需要多个层面进行协调,只有国家、学校、教师等多方面都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大学生导师制的开展与普及。
国家应通过建立相应机制,推动大学生导师制的普及;学校应该积极引入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推动具体措施的实施;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转变理念,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实验室,而要适应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变化等等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导师制建设体系
1、国家层面
成立本科生导师制推广主管部门。国家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其中有益的部分,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应措施。同时,要构建高校交流平台。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引入了本科生导师制,并制订了具体措施,但多数高校,尚没有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即使开展了导师制,对其内涵理解也比较有限。因此,各高校有必要经常交流,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和措施进行讨论,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展开。
2、高校层面
建立学生职业发展档案。虽然很多高校都有学生的档案记录,但其内容多是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获奖荣誉,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记录。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和规划,应该记录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并对照未来发展要求,并为学生建立技能与素养预警机制。
建立成长资源室。资源室的任务主要有三个:向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及相关书籍;提供学生兴趣与专业发展交流平台;为学生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建议。
3、教师层面
在新生入校后,学校为学生配备有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进行引导。一方面导师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目标,依据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起到辅助作用,并主动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导师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学生生活中遭遇的困难提供一定经济帮助,积极帮助学生做好“助教”、“助管”等工作,力促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 导师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
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中,导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和“朋友”的双重关系。一方面,导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导师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判断等对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提供有益建议,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学习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学习导师多年的学习经验实现跨越,同时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拓宽了学生本身的科研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导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朋友关系,是相互帮助的关系。导师通过言行对学生进行鼓励,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战胜困难的决心,养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习惯,鼓励学生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有响应挑战的信心、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进而增强创新能力,同时导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感受到年轻的活力与朝气,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下,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之举是具有创新与挑战性。本科生导师制中,导师既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又不束缚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与挑战性。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应对困难,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完成难度较高的工作,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图2所示。
图2 导师制影响作用机制
虽然导师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国内积极采用和推广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并不是太多,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现实困难。一方面,相对于众多学生,高校老师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是老师本身就有相当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最重要的是,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一定要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就要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和方法。基于此,本文特别引入SPOC方式,即小规模有限在线课堂,减少导师工作量,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SPOC), 首创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种方式的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强调对参与学习者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它是的一种 “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014年,清华大学首次引进SPOC教学模式,它通过建立“学堂在线”平台和线上课程,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同时设立专门场地方便教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自有分组与讨论,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肯定。
引入SPOC方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线视频指导和反馈式师生互动教学。导师通过视屏指导学生,这样就可以实现一对多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效率。此外,师生可以互动,对一些问题可以进行探讨;第二阶段则增加了许多自主安排。此时,导师和学生不必都要求同时在线,如果学生有问题,需要请教和学习,学生可以留言,留言形式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老师根据自己的时间,也可以约定时间,登录个人账户,给予解答,解答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
此外,对于经常性出现的咨询问题,可以专门生成“咨询热点”,学生直接学习。在建设当中,可以让部分优秀的本科生做系统管理员或者导师助理,完成部分简单地指导工作,如大三大四可以指导大一学生。
导师制的应用,除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大力支持。但现实中,有部分老师主要在意科研,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愿过多关注,如果没有具体的激励和保障措施,部分老师是没有积极性参与导师制建设的。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导师已经承担了很重的科研任务,虽然采用了SPOC方式,如果导师时间有限,SPOC方式依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此时,学校就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导师制的推行。
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于本身教学科研任务比较重的老师,可以采取适当减少授课量、增加SPOC方式时间的方式;对于过分注重科研、轻视教学的导师,可以采用惩罚性措施,比如未满足学生辅导要求则推迟职称评定。
[1] 刘雨.北京大学加强本科教学管理的若干举措[J].中国大学教育,2005(2):91-93.
[2] 常运琼.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与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12):131-133.
[3] 古继宝,王茜,吴剑琳.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45-50.
[4] 唐耀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05(3):9-13.
[5] 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6] 张鹏.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2016-08-27
安徽理工大学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xskl2015-2016-05, xskl2015-2016-11);安徽理工大学重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zdxm030)
兰国辉(1978-),男,安徽霍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管理、安全管理,电话:15375544627。
G642
A
1671-4733(2016)05-0068-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6.0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