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纤检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应用的设想

2016-12-09 03:07:58范鹏飞沈海强
中国棉花加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检公证棉花

■范鹏飞 沈海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纤维检验所,新疆博乐833400〕

关于纤检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应用的设想

■范鹏飞 沈海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纤维检验所,新疆博乐833400〕

自2004年,我国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参照国际惯例的做法在新疆试点成功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随着公证检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流程等不断完善,各地纤维检验部门也在根据自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积极探寻最优化工作流程,已经达到合理分配人员、节约开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完成检验的目的。其中,最终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检验数据的发布、上传和备份,这12年中每个实验室的数据都是滚雪球式在本地服务器备份,而且全国所有实验室的数据都无一遗漏地上传至中国纤维检验局的终端服务器数据库中,已经形成我国棉花质量指标检验的“纤检大数据库”了。本文就我国棉花质量指标检验的纤检大数据库现状与未来纤检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应用进行讨论、设想,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同行提出宝贵的批评建议。

笔者认为目前全国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检验数据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全国棉花质量状况、各区域棉花产量及全国棉花真实产量,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交易双方提供了结价依据,但是纺织企业和农业部门及农民却没办法充分利用检验数据平台进行配棉及规划种植方案,这种情况在“大数据”的环境中同样是一种“深藏闺中”和“信息孤岛”。但是,如果我们加入“大数据”这个平台后,对所有的检验数据进行分类及整合,与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平台相通、相关联,而且数据的关联性越好,分类越细致,被各方采纳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纤检系统的大数据平台就可以和我国的大数据,甚至是世界的大数据同步出现在每个人的面前。

一、我国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库的建立及公检数据应用的现状

(一)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库的建立

棉花是我国基本的农业产品,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政府为使本产业与国际接轨,于2004年参照学习美国农业部的棉花检验模式,从乌斯特公司购置HVI1000大容量棉纤维测试仪,并首次在新疆进行试点实验,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自此,我国棉花检验模式与国际大国达到了同步,检验数据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成为交易双方的重要结价依据。同时,我国棉花公证检验的数据库实现了网络化,并在逐年不断增大。

(二)公检数据应用的现状

1.公检数据在国家层面的应用较为成熟。

随着全国棉花检验模式的完善和检验制度的健全,中国纤维检验局数据库的逐渐增大,我国政府一方面掌握了全国棉花质量状况、各区域棉花产量及全国棉花真实产量,据此可以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某些重要的信息用于指导生产。

2.公检数据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应用较少。

本地政府部门只是通过了解实验室的检验量来估算籽棉产量,用于分配银行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调配,较少了解当地棉花质量状况和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状况。

3.公检数据在纺织企业的应用未达到最终目的。

纺织企业未能有效使用,仅仅是参考部分公检参数,未达到精准配棉的最终目的。我国实现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除了作为交易双方公平贸易结价的目的以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检验指标参数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纺织企业在纺织过程中实现精准配棉。

目前我国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比较多,外部需求和内部成本的压力,以及我们现在跟周边一些国家竞争的态势等原因造成了现在纺织行业的效益较差,利润空间较小,价格上已经没有优势。如果质量上再无优势,那么企业的生存空间就将被进一步压缩。在纱线成本中原棉成本大约占70%,原棉的质量对成纱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如何正确应用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合理选择调配原棉,根据纱线质量的需求有效地掌控原棉质量与纺纱利润最大化的结合点,在提高成纱质量的同时,又能节约原料成本,从而以最经济的途径创造出最优的产品质量,成为纺织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纺织企业找不到符合产品需求的棉花,另一方面棉花加工企业的棉花卖不出去。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供需信息不匹配”。由于棉花包与包之间、批与批之间存在质量差异,而且每包棉花又有质量、颜色级、长度值、马克隆值、轧工质量、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回潮率、含杂率等多项内在指标。同时,纺织企业需要按照下游订单的需求进行生产,毫无疑问纺织原棉材料也需要按照需求向棉花加工企业购买。但由于缺乏公开便捷的获取棉包基础信息及棉包内在质量信息的数据渠道,纺织企业随意采购导致资金浪费和质量过剩;即使获得了棉包内在质量数据,但是缺乏棉花货权人、储存位置、运输路线、运输方案及成本也成了现实的购买难题。

2004年开始国家实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以来,实现了全国的每包棉花都有检验数据及检验证书,为购买者提供了棉包内在质量数据来源,但是这些“碎片化”的数据目前储存在加工厂、检验机构、政府机构等各个终端,如何便利查询及有效利用仍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前,棉花期货、电子撮合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尽管在为纺织企业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无法彻底解决纺织企业精准配棉的难题。纤维检验系统如果利用互联网的云储存技术,将碎片化的棉花基本信息和内在质量数据收集、细化、整理、汇总起来,形成棉花“纤检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将为精准电商、精准需求、地图定位、规划运输、精准配棉等提供专业的数据库,让棉花采购更简单,纺织配棉更精准、产业链更健康,为各终端需求提供独特的数据平台,从而开创纤检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模式。

4.公检数据在社会层面的应用现状。

农民对检验数据一方面是没有获取并分析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无法获取数据。而“纤检大数据平台”建立以后可以将加工厂收购棉农棉花的基本信息、加工出来的棉包基础信息同纤维检验机构的检验数据相结合,并开创方便农民获取数据的渠道。这样,农民就可以结合自身种植土地的情况、棉花品种、田间管理模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

现阶段农业部门对纤检数据的应用基本局限于棉花加工量、各项指标的统计,这些数据也是联系纤检系统后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数据平台直接获取,对于利用纤检数据研究棉花育种,更是少之又少。在“纤检大数据平台”建立后,农业部门可以通过平台随时统计所需数据,并根据工作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棉花育种,指导棉农生产实践,并可以将其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贡献到大数据中,不断完善纤检大数据平台。

没有与相关数据有效整合的现状,如棉花品种、种植方式、气候条件、使用方面等都是通过各自的终端各管各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且共享的平台。纤检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使得数据相关、数据相通、数据统一、数据印证。

由此可见,这种对公检数据的应用在当今“大数据”的环境中来看,还是一种“信息孤岛”,没有达到大数据所要求的“人人参与、大众共享”的精髓和最终目的。

二、共享数据库的优点

表1 历年公布的全国检验量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6年我国开始在中国纤维检验局网站中公布全国检验量以来,在我国的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库中至少有180 565 565包棉花检验数据。仅仅从表1公布的数据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信息:(1)我国每一年度的棉花总产量及变化趋势;(2)从2006年开始我国棉花产量在逐年增加,在2013年度出现了拐点,随后棉花产量开始下滑;(3)从2011年开始我国在棉花产业方面实行了某项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棉花产量直线上升;(4)从2014年开始我国在棉花产业方面实行了某项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棉花产量直线下降。而行业内部人士都知道,每一包棉花包括条形码、重量、含杂率、回潮率、长度值、颜色级、马克隆值、整齐度值、断裂比强度值、短纤维、产地、加工厂等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进行细化、分类、整合,并与相关行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共享,就可以实现数据相通,从中可以分析出更多的重要信息。

三、对未来纤检大数据平台应用的设想

公检工作减少了大量的人员误差,形成了大量的、可信度较高的检验数据,在公检实施的十几年中,对推动我国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又为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企业选棉用棉提供了参考,但在国家提出互联网+的背景下,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公检数据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应借鉴美国在数据方面的应用,将检验数据公开化、参数设置合理化、录入细致化、查询多样化、平台共建共享化。

建立互动平台后,可以实现:从农户到企业,甚至到政府管理部门皆可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提供者;可分析各收入水平人员的消费水平及方向或者喜好,服装企业据此调整加工方向;可以分析各个地区消费的数量及方向引导物流,甚至可以指导物流企业及时调整配送,类似于预判销售发货,不积压,及时将货送到企业或消费者手中;做好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关联,做好数据的深度挖掘,数据是知识生产和创新的资源,通过互联网开放数据就是将原来由各行业部门垄断的知识和创新资源开放给大众,进一步调动大众智慧,推动大众创新,也就是众创;让纤检成为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有效支撑,成为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信息桥梁。

另外,通过这个平台还可以对当地农民收益、质量状况进行测评,完成对政府或其机构的绩效考核管理。

四、建立纤检大数据平台不可忽视的信息安全

与其他数据平台一样,纤检大数据平台也要在开放的同时确保信息安全,这里包括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依法依规打击信息滥用、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盗取商业秘密等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权益,净化网络空间”。数据安全观念的成熟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纤检大数据平台建立的重要环节。

大数据中的“大”不仅指容量大,还包含价值大。容量大只是表象,价值大才是本质和目标。大数据表明人类保存数据的能力增强,人类生产数据的能力增强,人类使用数据的能力增强。同样,纤检大数据平台建立后,可以先行摆脱无数据部门和小数据部门的尴尬,可以使纤检数据由现阶段的做加法向做乘法转变,产生由量变向质变的效果,使互联网+和纤检部门行使职责相结合。积极加入大数据环境,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为社会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智能等发展机遇,真正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使得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信息数据开放时代。

猜你喜欢
公检公证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4
协议不公平 公证也没用
公民与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 12:44:08
寒冬南疆行,走近公检人
中国纤检(2018年6期)2018-06-29 13:40:20
塔城地区质监局领导赴棉花公检一线调研指导工作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市场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 14:13:43
棉花公检实验室HVI颜色托盘运行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第五师皮棉入库公检销售正式启动
恼人的婚前财产公证
哪些公证事项不能委托他人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