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奖专家在京参观

2016-12-09 09:11吴星铎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11期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国宴晚宴

文/吴星铎

友谊奖专家在京参观

文/吴星铎

2016年友谊奖获奖专家参观军事博物馆 邵浩摄影

9月30日上午,2016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在忙碌的两天行程中,享受了一个相对闲适的上午,和眷属们一同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

来自美国的聂子瑞(Eric Robert Nilsson)谈到参观军事博物馆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的感受时,用“感动”二字形容,他说:“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轮回。记得2006年,我刚刚来华不久,去参观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之后也写了自己的参观感受,那时,我希望自己可以在中国待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以有机会参观80周年展览,如今这个愿望已经成真。纪念的展览里,有一组雕塑很吸引我,表现的是红军战士努力拉着掉入沼泽地的战友。或许10年前就有同样的展品。看到这组雕塑,我想起10年前,在2006年的展览中,我和即将92岁高龄的老红军颜太龙见面的场景。对于他来说,军事博物馆中重新塑造的草地并不是个简单的展览,而是让他觉得时光倒流到那个以吃草和皮带维持生命的年代。‘今天的中国是在这段

历史上建立起来的。’颜太龙当时的话令我印象深刻。”

新西兰专家休·托马斯·布莱尔(Hugh Thomas Blair)是动物遗传和育种学专家,2014年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友谊奖”。他对军事博物馆的参观也印象深刻:“作为一个新西兰人,我学过一些中国历史,当然包括长征和相关的战役。看这些油画、照片、纪念物,听博物馆导览,我们对这些历史决定性事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的祖父参加过一战,我爸爸参加过二战。所以我对此类历史有深刻的理解。”

另一位来自新西兰的专家伊恩·罗伯特·霍尔(Ian Robert Hall)是从事真菌与高等植物互作研究的专家,目前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高级科学顾问。他对首都博物馆情有独钟:“2011年,我的中国妻子带我去了一趟首都博物馆,我们在那儿待了整整一天。她带我去看了瓷器。这一次,我们花了一些时间专门看了皇宫中的瓷器和玉器。”

获奖专家和眷属参观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邵浩摄影

土耳其专家穆斯塔法·奥凯·克纳克(Mustafa Okyay Kaynak)很欣赏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首都博物馆的设计反映了人的智慧与文化的继承。其外,展览把过去与现在融合在一起,把艺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让我印象深刻,胡同部分和四合院部分对我来说非常有趣。”

俄罗斯专家维克多·库茨米切夫(Victor Kuzmichev)这样谈自己的参观感受:“首都博物馆让我对中国首都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最有趣的是两个平行的展览。一个是关于北京发生的事儿,一个是有关世界历史。用有创意的手法将北京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看北京。”

下午参加完李克强总理会见之后,当天晚上,获奖专家和眷属们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庆晚宴。晚宴上,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外人士欢聚一堂,共庆中国成立67周年。

维克多·库茨米切夫作为服装设计与纺织材料工程领域专家,看到国宴上许多身穿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人,一下子眼前一亮:“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对我来说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我可以看它们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被运用的。我喜欢中国传统服装,因为这里蕴含着中国精神,中国领导人的出席成为我最珍藏的回忆。”

伊恩·罗伯特·霍尔说:“我和妻子都非常喜欢国宴,食物很好吃,酒很香醇,和我们说话的人都很友善。能和习主席、李总理共进晚宴是一种荣耀。有一个小细节,当我们向餐桌方向走去时,一个身穿蓝色制服面带微笑的女士向我们走来,她问可不可以看看我们的奖牌。然后,我们在她的餐桌简单而愉快地交谈了一阵,这种感觉就像在家一样。”

英国专家高力行(Richard Thomas Corlett)说:“国宴让我们在忙碌的两天行程中放松下来。外国专家中,尽管没有人在中国生活67年,但大多数人已经经历了至少10年或20年的变迁,我自己就是目睹了中国27年的变化,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刻。”

猜你喜欢
首都博物馆国宴晚宴
吴刚:宴食亦有风骨,使馆里的国宴传奇
国宴之开水白菜
首都博物馆推出建党百年特展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晚宴在朋友圈,臭豆腐在行李箱
流光璀璨
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博物馆展览合作的展陈设计启示——以“都市·生活
2018影音认证工程师 暨联盟会员交流晚宴圆满举行
白色晚宴
神秘的中国国宴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