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露
【现象描述】
2015年10月,我带孩子们走进了《青蛙看海》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并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度过的短短40分钟,品味着和学生的真心交流,感情的真诚碰撞,真的是一种收获和快乐。
记得在上课前,我担心这么长的课文该如何去教,我知道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习枯燥乏味,学生易疲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分角色读、演一演等,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的状态。为了逐步落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 。另外,课堂中,我设计的词句训练也慢慢展开,如在教学“苍鹰指路”时,联系苍鹰的话“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进行“只要……就……”的句式训练,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的意思,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可是,在整个课堂中,我还是感觉有些吃力,虽然孩子们上来表演了,也分角色朗读了,但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相关教学片段如下:
读句体会人物心情。
(1)师:当小青蛙听完苍鹰的话感到失望时,小松鼠出现了,它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只很会关心小青蛙的松鼠,就让我们一起学着关心地问一问这只小青蛙吧!(齐读)
(2)小青蛙是怎样回答的呢? 你能体会出小青蛙当时说这句话的心情吗?谁来交流一下。(预设:无奈、无能为力)
师:是的,这时小青蛙是非常无奈的、自卑的,甚至觉得它这辈子再也不可能看见大海了!谁再来试着感受下小青蛙的心情,读好这句话?请同桌试着演一演这段对话,哪组试试看?
小结:你们真会表演,相信你们已经真正体会到了小青蛙的心情。
师:我们全班也像他们一样来把这个对话演一演,好吗?(老师扮演松鼠,小朋友们扮演小青蛙)
(3)青蛙能实现愿望,看到大海,这离不开小松鼠的鼓励和引导,小松鼠是如何引导它的呢?(课件出示: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
谁来做这只小松鼠,来引导小青蛙读好这句话呢?
(4)哪两位同学能再来演一演青蛙和松鼠的对话,并能加上跳台阶的动作。
本课结束后,我总感觉我做的还不够,似乎这样的课堂节奏稍快,并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充分自主的课堂,也没有来得及让学生真正去走进文本。从而,学生并没有充分体会到青蛙和松鼠登上山顶的艰辛,也没有体会最真实的情感。
【问题诊断】
以上现象,我感觉应该归于课堂节奏稍快,归于课堂没有让孩子们充分地如情入境,我只是让孩子们去读、去想象,并引导他们去理解词句,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们充分去“动”“实践”。
要知道,创设合适的情境,有助于人与文相融,低年级孩子是乐于表演的,是充满童真的,是对现实缺少经验的。即使我运用了精彩的课件,即使我准备了松鼠和青蛙的对话录音。但是遗憾的是,我发现学生似乎没有“动”起来,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觉得有时在课堂中,需要引导孩子们去真正“实践”、去“动”,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灵动的,才是“活”的,才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这样的课堂能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我相信,在课堂中放慢脚步,即使多花些时间,但是孩子们能从这样有生气的语文课堂中,会对阅读感兴趣,从而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逐步学会如何去运用语言文字,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对策】
针对于以上教学片段,我觉得可以这样加以改进:放慢节奏,共同创设“青蛙登山”的情境。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合作表演,看谁演得最棒!老师来做一个有耐心、善引导的小松鼠,大家来做那只努力的小青蛙吧!(小提示:演的时候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大家先离开座位准备好。)
师: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老师师示范跳上一个台阶)
生:这有什么难的!(老师发令:预备,跳!学生一起跳上一个台阶)
师:再跳一下!(师生一起再跳一个台阶)
师: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师再带着学生一起跳台阶,一级一级向上跳)……
(扮演完后老师相机去采访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和小松鼠为了看到大海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在以上学习登山的片段时,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表演,老师扮演“松鼠”,学生扮演“小青蛙”,在“松鼠”的带领下,“小青蛙”一级一级往山顶跳。我可以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再扮演一位小记者的角色,并不断追问学生:你感觉怎么样?我想表演跳台阶时,同学们会很感兴趣地全部参与进来,也许同学们会气喘吁吁,也许有的学生出汗了,也许有的学生说腿酸,也许有的学生会说登山真累等。我想学生对此感受是最深刻的,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青蛙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看到大海,这样才能成功。
我想,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让学生“动”起来是最重要的,因为人与文真正融合在一起,情感才会得到升华。入情入境中,虽然课堂时间可能不够用,但是只要充分去实践,学生会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所以,语文课堂上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要放慢脚步,慢慢来……
【参考文献】
【1】张洪玲,王蕊,李菡,孙文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2】张洪玲,王蕊,李菡,孙文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