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林 徐欢
张义琼用她单薄的身躯为广大苗族妇女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更为苗族蜡染工艺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走进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尤其走进当地农村,你看到的苗族妇女,所穿的衣服清一色都是沿用本民族的蜡染土布。你所见到的蜡染图案,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如果你正好身处三都县的三合街道,并走进了晨光村地界,也许就会邂逅“静琼民族布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招牌。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蜡染刺绣工艺品生产的蜡染厂,虽然规模不算大,只有60多个工人,但她们都是当地的农村妇女,是名副其实的“娘子军”。而她们的领头人,也就是蜡染厂的创始人张义琼,则是当地农村妇女创业的典型。
从打工到创业
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1980年普通的一天,张义琼降生在三都县三合街道联合村。
有人说,苗族女人天生就会蜡染。不知道这话是否有些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张义琼从出生起就和蜡染联系在一起,因为她的母亲是远近闻名的蜡染能手。从某种角度讲,张义琼的童年就是蜡染的世界,她看得最多的景象,就是母亲埋头制作蜡染的身影,而她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母亲制作的蜡染土布。正是在母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她爱上了苗族这项特有的蜡染传统技艺。打小她就吵闹着要母亲教她制作蜡染,但母亲认为她年纪太小,还学不了。直到初中毕业,母亲才手把手教她制作蜡染的技艺。
其实,苗族女子学蜡染,就跟农村女孩子生来就要学针线活一样,不是为了以此谋生挣钱,只是为了更好地操持家务,不过是女性应该具备的一项持家技能而已。于是,张义琼不得不像众多山里女孩子一样,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谋生。打工无疑是艰辛的,但却开拓了张义琼的眼界,锻炼了她的意志和胆量。用张义琼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外出打工的经历,很难想象自己后来会走上创业路。
正是在打工的时候,张义琼发现原来在自己眼里看似很土气很不上档次的蜡染,在城市人眼里居然是一种很美的东西,是了不起的工艺品,并舍得花钱购买。自从发现了这一点,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开始萌生自己创业制作蜡染的念头。
在张义琼看来,以前苗族蜡染在当地比较分散,所以她想把蜡染集中生产,形成家庭与企业的产业链条,这样不仅能够使妇女增收致富,而且还能将苗族蜡染传统工艺继续传承和弘扬下去。这其实就是张义琼创业的初衷,也可以说是她看到的商机。
看到商机就不能错过,就必须及时抓住。于是,2012年返回家乡的张义琼立马行动起来,通过自筹资金加上向银行贷款,在三合街道晨光村建起一个1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她把往日的好姐妹都招进厂,做起了苗族蜡染加工。同时购置了6台工艺制造机、5台大型染缸,开始带领着晨光村的8名苗族妇女踏上了蜡染布艺加工之路,由此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从挫折到成功
创业开办蜡染厂,绝不是买几台机器,招上几个人那么简单。到底生产什么样的蜡染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底销往何处?这些都是张义琼必须解决的课题。
由于少数民族布艺加工工艺繁复、布料窄幅面积有限且要求光边等原因,一般纺织厂都避而远之。刚开始,跑遍了30多家纺织厂都吃了闭门羹,就这样天天被冷水泼,差点将张义琼的创业激情浇灭。
传统手工蜡染显现的耗时长、成品面积有限、质量差等问题,怎样改良工艺及寻找销售出路,成为她在创业路上遇到的障碍,甚至就是绊脚石。也许是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也许是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总之,在重重阻碍面前张义琼没有退缩,更没有掉头跑掉,而是迎难而上。最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上海的一家纺织公司接受了她,并成为她生产和销售的长期合作经销商。
终于上路了,可以生产蜡染制品了,可以销售产品了,可以赚取利润了。但很快张义琼又发现了新问题,自己的工厂只是生产一些苗族服饰、墙上装饰品,产品种类十分有限,在市场上纯属可怜巴巴的小角色。如果在市场上没有位置,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得更大的收益。她渴望改变这样的现状,并开始琢磨扩大品种。
她利用原先做过批发土布生意的机会,接触到上海、台湾的一些经销商,得到他们对于蜡染的一些建议。参考别人的建议,张义琼开始将苗族蜡染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生产女性手包、围巾、抱枕、太阳伞等精装产品,并将产品发放至贵阳、广州、上海、台湾、云南的民族布艺市场进行销售,同时,把工艺厂楼前改装成新产品陈列室,作为参观、销售、购买蜡染刺绣工艺品的展厅。她还把产品价格进行分档,低到300元,高可达万元。
产品品种丰富了,但生产工艺问题又出来了。然而,由于传统蜡染加工技术有限,浸泡过程中会产生上色时间长、颜色分布不均匀、掉色等现象,导致蜡染出来的布料不美观,销路不好。怎么办?遇到问题就必须解决,这已经成为张义琼的信念和习惯。她通过不断调整蓝靛与白酒、糯米、桐子壳的混合比例,反复实验,终于发明出了蓝靛植物染技术。据称,蓝靛植物染技术在贵州堪称独一无二,普通蓝靛上色时间需要5-7天,植物染技术只需要1天左右就能上色完毕,而且所用蓝靛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纯植物提炼,保证颜色均匀、百分之百不掉色。目前,张义琼正在将此项技术申请国家专利。用她的话说,这可是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甚至称得上是秘方,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从自赢到共富
当初,张义琼选择创业,想方设法开办蜡染工艺厂,不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蜡染技艺,也不只是自己想发家致富,她还抱着一个强烈的愿望:通过创业办厂的方式,让自己的姐妹,自己的邻里,自己的乡亲能够一起挣钱发家致富。
于是,在张义琼的创业字典里,闪烁着这样几个大字:开门办厂,共同富裕。
在苗族蜡染过程中,传统土布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但由于晒布场地有限,土布无法大量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张义琼选择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放织布机的方式,分为计时工和计件工两种进行土布生产,记时工人住到厂里,按上下班时间工作;计件工人分散在村寨里,按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发工资。
而蜡染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为了保证原材料充足,张义琼组织广大妇女群众在晨光村种植蓝靛300余亩,同时还以每斤5元的价格对外进行收购,许多原来种植水稻的农户现如今都种上了蓝靛,由此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张义琼还打算进一步扩大染厂蓝靛种植面积,为提高产量,把控质量提供保障。
如今,依托当地实施的“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张义琼的蜡染厂年销售收入已经在300多万元以上,她不仅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还带动打鱼、三洞、中和等片区苗、水族60余名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在这些农村妇女眼里,张义琼不只是给她们提供工作和收入的老板,也是她们的亲人、姐妹。有人赞美说,张义琼用她单薄的身躯为广大苗族妇女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更为苗族蜡染工艺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张义琼正在构想的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厂房规模,增加机械化生产,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量和销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带领更多农村妇女脱贫致富,让自己的创业人生更精彩、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