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减煤3亿吨中国将告别煤炭时代

2016-12-09 03:24民生周刊赵慧
民生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标煤煤化工十三五

□ 《民生周刊》记者 赵慧

“十三五”减煤3亿吨中国将告别煤炭时代

□ 《民生周刊》记者 赵慧

今年,随着中国煤控项目进入收官阶段,经过严格核算的“十三五”中国煤控目标和路线图摆上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案头。

进入采暖季,雾霾再袭北方多地。仅11月,就出现了3次以上大范围重污染天气,特别是在率先供暖的东北地区,重污染最大影响面积达63万平方公里。在线监测表明,燃煤仍是这些地区PM2.5最主要的贡献源。

一次性PM2.5贡献率63%,二次性PM2.5贡献率平均56%,煤炭的杀伤力不言而喻。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2012年以来反复出现的大面积重度雾霾,迫使政府将控煤提上议事日程。

不只是雾霾,11月生效的《巴黎协定》,中国承诺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控煤、减煤已是逆水行舟。2013年10月,为期3年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简称中国煤控项目)启动。

今年,随着中国煤控项目进入收官阶段,经过严格核算的“十三五”中国煤控目标和路线图摆上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案头。

至2020年减煤3亿吨

如果从中国煤控项目启动算起,控煤已进行了两个完整年。效果初显,我国煤炭消费从2013年峰值42.44亿吨下降到了2015年的39.63亿吨,2014年同比降幅3.02%,2015年继续下降3.7%。

不过,今年煤炭价格一改往日疲态出现暴涨。有分析因此怀疑,政府控煤是否过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是对市场变化预计不足?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这次煤炭价格上升究竟由于供应不足还是其他经济因素,比如把煤炭作为金融性活动的空间,还有待观察。“个人认为,煤炭的实际消费真正驱动力是不足的,而且从各地应对雾霾、减少煤炭消费所采取的行动看,煤炭还是会继续下降。”

管理部门的表态同样坚决。“对于‘十三五’‘十四五’以及未来的2030年、2050年,控制煤炭消费是未来的主旋律,而且工作强度会越来越大。”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谈道,控煤不仅是实现对外承诺,更主要是以此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提质增效以及改进供给侧效率,“这是我们坚持的一个方向。”

方向确定,目标、措施则需要严格的核算和评估。据中国煤控项目预测,到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应控制在35亿吨(25.1亿吨标煤)以下,占总能耗比重54.8%,中国煤炭消费减少3亿吨标煤,煤炭生产量控制在34亿吨以下。

如何实现3亿吨标煤的减煤目标?中国煤控项目研究认为,减煤的途径主要有3条,煤炭减量化、清洁化利用和煤炭替代。

三大途径中,煤炭减量化可承担全部3亿吨标煤中的2.18亿吨,占总减煤量的72.9%。减量化一方面是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实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绿色制造等实现非直接节能。分析显示,非直接节能比高效利用对减煤的贡献多20%。

清洁化利用尽管只占总减煤量的9.9%,但对大气污染防治贡献较大。煤炭替代则包括电代煤、天然气替代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其中天然气是当下最现实的选择,但偏高的价格成为发展障碍。分析认为,如果不调整天然气的价格和改善天然气需求市场,到2020年将会影响煤炭替代进程。

中国煤控项目认为,如果能较好地实施三大减煤措施,就可以减少3亿吨标煤的消费,同时减少232.8万吨二氧化硫、213.2万吨氮氧化物和100.8万吨细颗粒物的排放,“十三五”时期污染物削减总量目标是可以完成的。

高耗能产业控煤

相比2014年和2015年,预计今年煤炭消费降幅将减缓至约2.5%,主要原因是钢铁、水泥等高耗煤产业煤炭消费量有所反弹。

“钢铁行业2020年的产能应该从目前的8亿多吨降到7亿吨,化解产能差不多1.4亿吨。但钢铁行业现在出现了一个苗头,就是煤耗正在上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首席顾问杨富强说。

钢铁、水泥均为高耗煤行业,我国煤炭90%集中在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焦炭等行业,电力行业占工业部门煤炭消费一半以上,高耗煤行业的走向直接决定了控煤的成败。

严峻的是,高耗煤行业大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去产能成为这些行业减少能耗、绿色转型的必经之路。 按照中央部署,今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是2.5亿吨,钢铁目标任务是4500万吨。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据煤炭科学院分析,煤炭行业将利用3到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

严峻的是,高耗煤行业大都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

电力是煤炭最大的下游用户,而煤电的现状是过剩进一步加剧。2016年上半年煤电投产2149万千瓦,同比多投产367万千瓦;电源总装机15.2亿千瓦,同比增长11.3%,超同期电力消费增速2.7%。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煤电发展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剧,国家虽颁布了一系列煤电急刹车文件,短期显现出一定效果,长期效果有待观察,新建煤电项目的投资搁浅风险巨大。

“如果调控工作没有使煤电产能刹住车,经济代价是非常大的。若出现1.6亿吨煤电产能过剩,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近1000亿元。”袁家海提醒。

分析认为,许多高耗能产业的产品产量在“十二五”末期或“十三五”初期达到峰值,随后进入缓慢下降的平台期,但预计,城镇化率的提高将维持钢铁、水泥等产业的产量在一个较高水平。

中国煤控项目对全国煤控目标进行了行业分解,确定了不同行业的煤耗目标。其中,电力行业为13.3亿吨标煤,钢铁行业为3.4亿吨标煤,水泥行业为1.4亿吨标煤,建筑行业为2.4亿吨标煤。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建议,煤化工、电力、建筑等行业煤耗增量应得到有效控制,钢铁、水泥、建材等制造业部门煤耗存量要减少。

争议煤化工

作为煤炭消费新的增长点,现代煤化工一度备受各路资本追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有26个,煤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

但是,现代煤化工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水耗、高碳排行业,空气污染物减排和废水处理成本极高,即便是经过处理的废水,其中仍包含30多种致癌物和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因此,业界对煤化工如何定位发展一直存在争议。

针对种种非议,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表示,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能源矿产,不能轻言放弃,煤炭造成的污染是消费侧的问题,目前煤化工在技术上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发展现代煤化工是推动煤炭集中消费、清洁高效转化的一个新方向。

前述煤化工项目如果全部投产,预计到2020年形成的产能将十分可观,煤炭消费量也将从1.28亿吨标煤升至4.77亿吨标煤,涨幅达273%。

“不能盲目为过剩产能制造出路,特别是煤气下游技术路线,现在为煤炭找出路好像成为一个时髦的事,应该要认真纠正,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把大型能源项目作为拉动投资的应急措施。”在周大地看来,应坚决叫停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等待上项目,并清理已开工项目。

既有经验证明,煤制油、煤制气项目很难与能源市场上的商品油气相竞争。杨富强表示,煤化工首先要搞好示范试点,以能源清洁化、高效化、环保化和低碳化为方向,考虑到国际油气市场供需关系的巨大变化,除作为战略技术储备外,煤炭能源转换商品化的前景是暗淡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升波说:“煤化工虽然在示范阶段打通了很多工艺和技术路线,但要真正商用化还存在很大问题,慎重发展应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题。”

如何告别煤炭时代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煤炭时代十分漫长。上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就陆续进入了油气时代,煤炭消费在能源中的比重降至20%~40%。

而我国,2015年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高达64%。“可以认为仍然在煤炭时代。”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说。

告别煤炭时代,能源机构调整箭在弦上。“中国现实的条件下,煤炭占60%多,很多地区占70%甚至80%的情况下,我们的能源结构调整无论如何都不为过,现在我们离真正把大气雾霾治理好所需要的能源结构还有非常远的距离。”周大地说。

能源系统要实现低碳转型应选择怎样的路径?江亿问道:“我们是先花10到15年把煤改成油气,然后再花10到15年把油气扔了,实现低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或者集中人力物力直接向低碳能源转型,实现弯道超车,直接奔向低碳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同步进入低碳或零碳能源时代?”

江亿表示,中国可以由煤炭能源时代直接转向低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时代,这样可以避免油气能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能源供给和消费侧的革命直接面对的不是燃气时代,而是低碳能源结构的转型,这同时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与江亿略有不同,周大地所认为的路径则是循序渐进式的。他表示,从能源结构改变看,首先是减少煤炭、其次是石油、最后是天然气的先后顺序,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最终取消化石能源的使用。“这个时间不长,就是两代能源设备的建设期。过渡阶段的能源系统是,高效的用能系统+天然气+必要石油+少量高效清洁煤炭+非化石能源,最后形成低碳或零碳用能系统。”

猜你喜欢
标煤煤化工十三五
时空尺度对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秸秆折标煤量的影响研究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分析及控制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对“煤化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首季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降8.7%